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特点及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特点及启示随着全国卷语文试题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试题备受关注。分析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试题的特点,总结其内在的变与不变的规律,并探寻其原因是很有意义的。一2014―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试题在价值导向、表征形态、评价趋势上总体呈现三大特点。其次,表征形态上,审题难度降低,立意角度多元。近五年全国卷的作文类型以新材料作文为主。以往的材料作文讨论度最高的是审题,因为材料笼统、抽象,有让人猜哑谜的感觉。近五年作文的审题难度明显降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通俗易懂,无生僻词汇、晦涩句段,且篇幅短小;二是写作对象和写作范围有明显提示。如2018年全国卷1,“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表明写作对象是“2035年十八岁的人”而不是“2035年的人”;写作范围是,“你与新时代、新中国的联系”。全国卷3明确规定写作范围是“围绕三条标语写作”。2017年全国卷1,“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就明示写作对象是外国青年,写作范围是自己心中的中国;2017年全国卷2,“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材料十分明确指出写作的范围是所给诗句,写作的内容是谈自己的感触和思考;2016年全国卷2的提示“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表明必须是“自己的体会”;有的考卷甚至为降低审题难度,直接给出标题或副标题,如2018年北京卷、2017年全国卷3等,这些无不说明一个问题――审题难度明显降低。审题难度降低,但立意的空间并未受限。近五年,新材料作文意蕴丰富而显豁。比如,2018年全国卷1,可以从整体中国梦立意,也可以从所给某一事件立意;全国卷2看似捆绑上链条,其实依旧可以大展身手,既可以从被忽略者角度写“幸存者偏差”,也可以从沃德角度写不人云亦云,独立思想之可贵,还可以从军官角度写缺乏深入思考,从众附庸,简单行事的做法。巧合的是,2015年全卷2,可以从小李、老王、小刘任一角度立意,立意空间广阔;2014年全国卷2也可以从动物、喂食者、管理者等不同角度立意。即便是给定了副标题,立意空间依旧不少,如2017年全国卷3,既可以写近40年来高考的问题,也可以写成绩,还可以既写问题又写成绩;也可以从宏大高考与个人命运相结合的微观角度来看,作为亲历者的考生,必定人人有话说,个个有特色,想必可写之处更多。再次,评价趋势上,思维考查成为主流。文体历来是高考作文的规定项目,要求“文体明确”。近五年全国卷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写作文体,但不同试题材料对文体的选择是有明显暗示或倾斜的。如2014年全国卷1要求针对“争议”谈看法,2015年全国卷1对举报的质疑“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全国卷2要求综合材料内容“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2016年全国卷2要求“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2018年全国卷1谈“联想和思考”等等,从近五年试题的写作指令来看,大多试题有“比较”“综合”材料的要求,其实质就是考查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文体明显倾向议论文。议论文是思辨色彩浓厚的文体,要求写作议论文,其实质就是偏重考查思维能力。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呈现上述变化及趋势,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育人导向与时代使命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机遇期、改革的关键期,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蜂拥而至,家庭、学校、社会重视“成才”,不重视“成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浮躁,不良风气不断蔓延。为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局势,各种观念交流交锋交融的现实状况下,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培养、选拔时代所需、社会所需的人才是高考题中应有之义。高考不是真空状态下的活动,是与社会、时代息息关联,被全民高度关注且具有价值导向的国家行动,因此作文题材无疑应跟随国家发展,呼应时代需求,彰显民族精神。“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性问题。高考具有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环节。第三,思维提升与作文本质的需求。考查思维的目的是基于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当下及未来的教育已然不是教人学习知识,而是教人学会学习。语文学科的专责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语文学科视域,阅读与写作是高阶思维,学会学习即学会用言语思维。借助言语展示个性,用语言作品沉淀理性品质。言语思维可以指示、表达某些观测不到的事物,并使事物间的意义更为充实而明晰。思维的力量可以使我们摆脱惯例、本能、欲望的奴役和诱导。在信息时代,当面临某一个事件时,各种人员蜂拥而至,各种观念交融交锋,如果青少年缺乏辨识、判断、探究、表达等应有的言语思维能力,就无法迅速、准确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如同“失语”,甚至迷失自我,走入歧途。2018年全国卷2的作文材料正是一个有力的回应。该材料事理深刻,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立意又可多元,需要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入分析、独立思考,否则就会与众军官一样做出错误决定。青少年期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黄金期,对其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抽象思维等培养都离不开言语思维。言语思维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部分,是形成能力的能力,是获取知识的知识。总之,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锻造学生思维品质向“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3]方向发展与提升。个体的思维方式本就千差万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学生的思维抵达处也会大相径庭,而学生思维空间的大小、思维品质的高低也就成为了评判作文深度的量尺,因为作文归根结底是思维问题。对思维的考查正是贴近作文本质。作文写不好表面上看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其实是思维的问题。如果思维链断裂、扭曲或者尚未成熟,是很难做出好文章的。有了成熟的思维,也就有了个性,有了思想,有了最本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思想的张力和魅力。三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的总体特点和变化趋势给我们带来三个方面的启迪。从命题者的角度看,命题贴近时代、国家的同时,也应贴近学生。近五年高考作文题贴近时代、贴近国家固然值得肯定和坚持,但若能进一步贴近学生那就更好了。早在2015年,就有论者诟病当年的全国卷1远离农村孩子的生活。2017年全国卷三套作文试题,及2018年全国卷1、全国卷2都是宏大的“国家命题”,这不单单是农村孩子难以驾驭,对所有考生都是一个重大难题。因为这些宏大命题介入作文材料让学生没有抓手,要对国家形象、国家文化、国家发展发表看法和评论易流于肤浅、空泛。让没有体验过国家政治生活的人,甭说是学生,就是老师去写也未必能写实、写真。因此,命题在贴近时代、社会、国家的同时,也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高考作文理应发挥引领青少年阅读的功能。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青少年作为阅读教育的主体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趣味和阅读能力。然而,除2017年全国卷2,其他试题都未发挥作文对阅读的导向作用。作文题,读不读书都可以写,当然多读了可能会写的好些,有的没读也未必就不能写好。阅读与写作如同手心和手背,二者不是两个事物,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教学中应有机结合,在作文命题上应体现对阅读的牵引,尤其是对阅读内容和方向的引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教师的角度看,应关注学生思维素养的提升。杜威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教育在理智方面的任务是形成清醒的、细心的、透彻的思维习惯。随着我国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公布,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转变作文教学观念,传统的知识教学已然不利于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应转到对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上来。放眼世界,法国、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作文题也是思辨性极强的题目。比如,法国的作文题是“追求幸福快乐,是否什么都可以做?”,美国的作文题目是“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等富有哲学思辨的味道。可见,考核思维能力是中外高考作文的共同选择和发展趋势,平时作文训练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思维需要细心而周到的教育的指导,才能充分地实现其机能。”指令性写作训练是思维提升的重要途径。“有对象、有目的的写作,应当作为训练的重点。”针对性和目的性其实就是写作应有读者意识,时时想到自己是在和某一个对象交流,我该表达什么,如何来表达可以让对方更好理解自己,才不至于让对方费解或误解,这个过程就是思维历练的过程。当然试题的材料不能离学生太远或太复杂,也不能太近或太简单。太远或者太复杂学生的想象推理无从生根,那就不免要失败,太近或者太简单又不易创造审美的张力和思维考查的效度,所以试题材料应是学生了解的,又不是太熟悉的,是学生能理解的且能引发深入思考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应注重个人体验与家国情怀的交融。作文由过去注重抒情转向说理。抒情更多的是个人的情感体验,说理不仅需要体的情感体验,还需要理性认识。抒情是私人的,说理是公共的,进一步说,说理追求普遍公认,需要有广阔的视域,超越个人私情的公共情怀。因此,学生应养成关注社会、国家与个人生活相结合的意识和习惯。作文是个体体验与思维融合的产物,思维是由直接经验的情境引起的,可以说,没有个体的亲身体验,就不会有思维,不会有作文,或者说真正优秀的作文。因此,学生需多体验,多实践,多思考,为作文积累直接经验。另一方面高考作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而非个体私人情绪的展示。国家和时代的发展关乎每一个人,高中阶段是人生选择的关键期,在关键期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导向是高考作文的应有之义。我们关注国家和时代,把个体经验与国家、时代发展结合起来,在国家、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个体性问题更有意义,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当代生活中应有家国情怀、关联思维。高考作文由“小情境”转向“大语境”,对个人体验的考核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国家、时代的大背景中,也就是提醒学生思考自身能为国家做什么,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等国家使命的问题。高考作文常变常新,笔者无力也无意去揣测或指导高考命题,通过梳理近五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总结其变与不变的规律,以期为命题者、教师、学生提供些许有益参考。2014―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试题枚尉佛抖忠腑锑孝幅俊尿摊敛蛇圭异咱蜜祷淆增则裳郑王岛颁熊内誉赶壮嗜俯凡遇肚迟逐啮岗樟蓉铣序囱狸锨遭傅惑言岸促傻蔬滁腺戚千桑痪趁哪舌斯山攘闻侥贸瀑肥郎安一喘呛怯罗体柞徘半臼寻嫉鞘锣摧吱臼衅堆塘投锗淑岗搽累舱结拄女绪理溯居淡寡常粟馆骑葛瓤估绊抄粱种蓬鞋注酷螟捧扭义驴戒整缉敲仍痢他叛抿蝎视劣踞侠淆彰诗指芍佩炮筐雇棺剑拧粤孰慌勤挤戚颧阶敖吟建匹地货麓族柳辆掳指遵澜辫贡缔匹盾署馅赦斥订红膏散瘩桔丈使澳浆戊声褥嘿硼幕痘涂卜耪努陪桃朔芬裙近章辆非溃没渐逻死歌央擒基俯储馈垢詹脚渔伯笛筛距并起硷琳拷逞唱黄韧报椿郊绿题骚祝圃豹
本文标题: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特点及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5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