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题纲(详解版本)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力学)第七章力一、力力的描述Ⅰ、力:①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②对于力的理解: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力可以发生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非接触的物体之间;c.只要发生力的作用,就一定会涉及到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原因:物体给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必须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实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③力总是成对出现,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叫相互作用的力),它们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⑶牛顿第三定律:①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②公式:F=-F/式中的负号表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F表示作用力;③对于任何物体(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在任何条件下(不管物体运动状态如何),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都成立;⑷力的作用效果: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⑸力的分类:①按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②按作用效果命名: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③按研究对象命名:内力、外力;④按作用方式命名:接触力、非接触力。Ⅱ、力的描述:⑴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在SI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两个鸡蛋放在手上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1N;⑵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⑶力的描述方法:①力的图示:1.定义:用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2.实质: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3.作力的图示的方法:a.确定受力物体(所研究的对象),根据力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标度,即定出基本长度来表示力的大小;b.确定力的作用点后,沿力的方向上画出一条线段(把作用点作为起点或终点均可),根据标度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出力的大小;c.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最后将表示力的符号和数值标注在旁边即可【简记方法:若要表示力,办法很简单,选好比例尺,再画一条线;长短表大小,箭头表方向,注意箭尾巴,放在作用点】;②力的示意图:a.定义: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就是力的示意图;b.缺点:力的示意图不能准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c.注意:同一物体受到多个力的示意图,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Ⅲ、牛顿的卓越贡献:牛顿运动学三定律、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典名言:“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二、弹力力的测量相互作用的力Ⅰ、形变:⑴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常见的形变有伸长、压缩、弯曲、扭转;⑵形变的种类:①弹性体与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称为弹性体,弹性体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②范性体与范性形变:有些物体发生形变后,物体的形变或多或少仍有保留而无法复原,这些物体称为范性体(或塑性体),它们发生的形变叫做范性形变(或塑性形变),范性形变在中学阶段不做过多研究;③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超过了弹性限度,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会发生范性形变,因此,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并没有绝对的界限。Ⅱ、弹力:⑴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⑵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其方向跟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⑶弹力是一种被动力,由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才有弹力;弹力与弹性形变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弹力总是相互的;⑷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②两物体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⑸注意:弹力是接触力,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有弹力的作用;⑹几种常见的弹力:①支持力:由于支撑面发生弹性形变,对被支持的物体产生的弹力,通常称为支持力,用符号N(或FN表示),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撑面,指向被支撑的物体;②压力(第九章将会学到);③拉力:由于绳子被拉长而对被拉的物体所施加的弹力,通常叫做拉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④浮力(第十章将会学到)。Ⅲ、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⑴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消失;⑵胡克定律: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即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其中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用N/m表示。比较而言,k越大,弹簧越硬;k越小,弹簧越软);⑶在应用F=kx时,要把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成国际单位;⑷胡克定律推论:△F=k△x(△F、△x分别表示弹力变化量和形变变化量)。Ⅳ、测力计及其使用:⑴定义: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做测力计,常见的有弹簧测力计(又称为弹簧秤)、圆盘测力计、握力计与拉力计;⑵弹簧测力计由弹簧盘、拎手、弹簧、指针、挂钩五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胡克定律;⑶使用方法:①使用前:a.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便于读数;b.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否则要调零;c.轻轻地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治弹簧被卡住;②使用时:a.测量时,不要超出其量程;b.要使其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c.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的表面垂直;⑷注意: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没有调零便进行测量,测量值一般大于真实值;测量时手应拉着拎手,不是握着测力计;测力计倒置使用时(即物体挂在拎手上),测量值大于真实值。Ⅴ、相互作用的力:参照第一节的内容及牛顿第三定律。三、重力物体的稳度Ⅰ、重力:⑴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G表示;⑵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注意:“地球”是指整个地球的空间,“地面”是指地球的表面,其概念不要相互混淆);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物重;⑶不仅地球与地球附近的物体之间有吸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它们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些都是万有引力;⑷注意重力不等于万有引力,它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⑸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⑹重力是非接触力,对同一物体来说,静止在地面上和在空中飞行所受的重力相等;Ⅱ、重力的大小:⑴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共同决定,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叫做重力系数(或重力加速度),用字母g表示,⑵g是一个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的物理量(g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g月=1/6g地),反应地球对物体作用力的强弱;通常情况下(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9.8N/kg(或9.8m/s2),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到的重力是9.8N(或在地球表面的物体每1s内速度改变9.8m/s);⑶在粗略计算时,g常取10N/kg(或10m/s2);⑷计算重力的公式:G=mg;⑸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物体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大小如何,物体的材料、形状、体积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⑹在不同地点,同一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可能不同;⑺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原理是二力平衡原理;⑻我们通常所说的“重量”是指“重力”,而不是指“质量”。Ⅲ、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⑴用一根线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悬线下垂的方向跟重力的方向一致,这样的线叫重垂线,沿着重垂线向下的方向叫竖直向下(即重力的方向);⑵竖直向下指垂直于当地水平面向下,不能将“竖直向下”理解为“垂直于支撑面向下”或“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并不一定指向地心(只有物体在地理N、S极和赤道上,竖直向下和指向地心是同一方向),但是在外太空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方向应该是指向地心的。Ⅳ、重力的作用点——重心:⑴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⑵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更不能认为地球只吸引物体的这一点;⑶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情况所决定,与物体的放置状态、运动状态无关;⑷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状况有关;⑸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光盘的重心在圆盘的中心;⑹寻找物体重心的方法:支撑法(规则物体)、悬挂法(不规则物体,原理为二力平衡原理)Ⅴ、稳度:⑴定义:物体的稳定程度;⑵物体的稳度越大,物体的平衡性能就越好(称为稳定平衡),物体就越不容易翻倒;物体的稳度越小,物体的平衡性能就越差(称为不稳定平衡),物体就越容易翻倒;⑶提高物体稳度的方法:①增大物体的支撑面(简称增大支面注:支面不一定是接触面,是物体各部分围成的面积);②降低重心。四、三种摩擦力摩擦的利和弊Ⅰ、滑动摩擦力:⑴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⑵产生原因:接触面凹凸不平;⑶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两接触面不光滑;③两物体之间必须有弹力;④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滑动;⑷其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物体的接触面相切,并且跟它们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谓相对运动的方向,是指在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中,把其中一个物体当做参考系时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⑸其作用点:在接触面上;⑹其大小: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②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与压力N成正比,即f=μN;③μ叫做动摩擦因数,它只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μ没有单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④公式f=μN中的N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称为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性质上属于弹力,它不是物体的重力,许多情况下常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等加以确定;⑤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⑥在解题时,若题中指出接触面光滑,在这种理想状况下(实际上不存在),摩擦力的大小为零。Ⅱ、静摩擦力:⑴定义: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表面粗糙的物体,当他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⑵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接触面不光滑;③两物体间有弹力;④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⑶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⑷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当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静摩擦力总是跟切线方向的其他外力相平衡,我们可以用二力平衡原理求出静摩擦力的大小;⑸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当人的水平推力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就要滑动,此时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用f静max表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将要发生运动时的摩擦力,其取值范围是:0<f≤f静max;⑹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f静max∝N;⑺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其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也可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Ⅲ、滚动摩擦力:⑴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⑵当两物体间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很多。因此,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⑶应用:圆木滚动搬巨石、机器的滚动轴承等。Ⅳ、摩擦的利和弊:⑴增大有益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⑵减小有害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使其光滑;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⑶若想判断某种摩擦是有益还是有害,可以分析它会带来什么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
本文标题: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题纲(详解版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7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