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红军长征在甘肃的作用和地位
龙源期刊网红军长征在甘肃的作用和地位作者:尹新蕊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10期摘要: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之后,从刚开始的50个人的小党,发展成今天几千万的大党,期间经历的困难和坎坷不计其数,它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今天的大党,是跟它自身经历的磨难脱不开关系。长征就是共产党所经历的最为严重的一次磨难。红军长征经过了11个省市,甘肃省是其倒数第二个省,甘肃省在红军长征史上有很多不可磨灭的遗迹,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关键词:红军;长征;甘肃中图分类号:K26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05-02一、红军长征在甘肃省的概况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之后,从刚开始的50个人的小党,发展成今天几千万的大党,期间经历的困难和坎坷不计其数,它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今天的大党,是跟它自身经历的磨难脱不开关系。长征就是共产党所经历的最为严重的一次磨难。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途径千里陇原、甘南、陇南、天水、定西、白银、平凉、庆阳七个地、州、市的四十多个市县,都留下了红军指战员的足迹。甘肃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域较广、时间较长、过境部队最多的省份,是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党中央、中革军委及中央西北局,在这里召开过一系列重要的会议,作出了许多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大红军,同敌人浴血奋战,进行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因此,红军长征在甘肃的活动,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在甘肃境内所开的会议,还是经历的战役,这与军队最高领导人的英明决策是脱不开关系的,在腊子口战役中,没有党中央的指挥,是无法打开通往甘肃的门户;哈达铺会议,没有党中央决策,是无法确定最终的落脚点,那么红军只能继续到处漂泊,三军会师前,经历种种磨难,但是每个军队的最高指挥者克服困难,完成最终的使命。红军在甘肃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精神和英勇斗争,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激励人民继承和发扬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中,团结奋斗,勇往直前,争取更大的胜利,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二、红军在甘肃的重要事迹龙源期刊网俄界会议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他们不得以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举世闻名的一次军事行动——长征,在困难重重的境地下开始了。红军到达甘肃——长征倒数的第二个省。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俄界,摆脱了张国焘设下的危险区域。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肃省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有: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王稼祥、刘少奇、何克全、邓发、叶剑英、蔡树藩、林伯渠、李维汉、杨尚昆、聂荣臻、彭德怀、林彪、李富春、朱瑞、罗瑞卿、袁国平、张纯清等[1]。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争论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并作结论。报告讲了三个问题:第一,关于红军的行动问题。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坚决拒绝南下。第二,关于创建根据地问题。最终决定应该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第三,关于张国焘错误的性质和处理的办法问题。作为红军长征的一分子,会议决定,还是应采取党内斗争的正确方法处理,要尽可能地做工作,争取他们北上。2.突破天险腊子口1935年9月13日,红军在俄界会议后,继续北上。当时,担负开辟前进道路的是英雄的红1军团第2师第4团,并限其3天内夺取天险腊子口,打开北上甘南的通道,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因此,别无其他选择,只有打开腊子口,才是唯一的通路。在当时,鲁大昌镇守腊子口,所以,夺取腊子口是势在必行。9月17日,红4团攻占了腊子口,占领了独木桥,控制了隘口的第一、第二道阵地。接着,总攻部队兵分两路,沿着腊子河向纵深扩大战果,接连突破了国民党军一道道防线,红军所向披靡,国民党军残部丢盔卸甲,向岷县溃逃。腊子口战斗,是红军战争史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光辉战例。聂荣臻在生前回忆起这次战斗时,兴奋地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前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2]。3.哈达铺会议在腊子口胜利后,红军随即进入哈达铺,哈达铺,位于甘肃岷县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哈达铺物产丰富,物价便宜,而且信息量非常大。哈达铺又是一个回汉民杂居的小镇,回民占一半以上,因此,中共中央考虑到红军进入回民聚居区域,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特颁发了《回民地区守则》,出了规定不得擅自入清真寺,不得任意借用回民器皿、用具外,还规定不得在回民住家杀猪和吃猪肉等,条目很多很细[3]。龙源期刊网哈达铺有很多国民党统治出版发行的旧报纸,其中有:天津出版发行的《大公报》、陕西出版发行的《晋阳日报》,以及《民国日报》等。正是有这些报纸,使得我们党正确地了解到了当时正确的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决策。9月22日,中共中央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了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按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决定,毛泽东正式宣布: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副司令员,叶剑英为参谋长,张云逸为副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陕甘支队后,彭德怀说:“红三军团从第一次反围剿的几万人,至今长征到甘南,只剩下两千人,让错误路线快折腾光了。今天剩下这点人,都是精华,是中国革命的骨干和希望”[4]。4.榜罗镇会议9月27日,中共中央占领了通渭县的榜罗镇。9月28日,毛泽东出席了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作当先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他讲了五个问题:第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北方的严重性;第二,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状况;第三,北方可成为抗日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第四,尽力避免与国民党军正面交锋,迅速到达陕北集中;第五,严格整顿纪律,充分注意群众工作,积极宣传我军北上抗日的意义,注意扩充新战士。并号召全体指战员迅速突破长征以来的最后一道关口,固原、平凉的封锁线,并与陕甘红军胜利回合。在榜罗镇中共中央最终决定陕北是最后的希望。在榜罗镇会议之后,继续前行,于10月5日至7日,越过了六盘山。在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的心情豁然开朗。即兴创作了三首著名的诗词,抒发对中国革命的豪情壮志。10月7日,陕甘支队翻越六盘山后,第1纵队在原甘肃固原青石嘴歼国民党东北军何柱国部骑兵一个团,毙伤俘500余人,缴获战马100余匹,并以这批马装备了侦察连,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后来,聂荣臻回忆起这次战斗时,兴奋地说:“我们用缴获的马屁装备了纵队的侦察连,我们也开始有自己的骑兵部队了。第一任骑兵侦察连连长是梁兴初,副连长就是日后驰骋在晋察冀根据地的骑兵团长刘云彪”[5]。三、红军长征在甘肃的地位1.红军长征通过甘肃的部队是最多的从1934—1936年,经过两年的时间,红军长征的部队有红一方面军,来自中央革命根据地;红二方面军,来自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来自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来自鄂豫陕苏区。红军经过了江西、福建、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青海、甘肃、陕西等省,红军长征通过甘肃的部队是最多的,所有的部队都经过了甘肃省。龙源期刊网甘肃是当中最终决定落脚点的地方红军长征在最开始时,落脚点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随着战局的变化多端,落脚点也在变化。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直存在着是北上还是南下的方针政策的分歧,为此,张国焘和毛泽东的意见一直不统一,对于党的存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张国焘挑起的危险境地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毅然北上,到达了甘肃的哈达铺,在哈达铺,看到了另一支红色力量,最终使得党中央的落脚点确立了,那就是到陕北去。3.甘肃是著名大会师的地方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很多红色军队都开始实行战略大转移。著名的红一、二、四以及红二十五军都也踏上了长征的征途。在转战大半个中国之后,这些红色军队都有一个明确地目标,那就是要汇聚成一起,这样才有更大的力量去对抗国民党,分开的话容易被消灭。在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经过各种的艰难险阻,终于在甘肃的会宁、静宁会师,向世界宣告长征的结果是胜利的,而国民党封锁的计划也破灭了。甘肃因为这样,也被世人记住了,甘肃的很多地方都烙上了红色的记忆,例如,甘肃白银市平川区,在2000年以前都是叫长征,就是因为这里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而平川区辖有一个地区叫红会,到现在还叫红会,是因为这是红军会师的地方。关于红军会师,我们知道最多的是在甘肃省的会宁,其实在会宁之后,还有一次会师,这是红军会师级别最高的,会师的地点就在离红会不远的达拉池。原本这些不起眼的地方,要是红军不经过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可能永远不会被世人所知道。4.长征的胜利体现了民族团结的标志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有藏族、回族、东乡族等几十个少数民族。红军在甘肃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方,这时如果没有少数民族的帮助,我们有可能完成不了大业。正是少数民族无私的奉献,红军才能顺利走出困境。很为红军提供了丰富的战斗储备,很多人踊跃参军,这为红军在长征时丧失的人力补充了能量;他们为红军筹集军粮,使他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了,诸如此类,有很多。这为以后民族团结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也是民族团结的标志。红军经过甘肃已经七十多年,走过了甘肃的很多地方,但是直至今日红军长征的精神依然激励着甘肃人民向前走去,永不退缩,为祖国而奋斗。参考文献:龙源期刊网[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2]聂荣臻回忆录[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3]红军长征在西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4]彭德怀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5]《聂荣臻传》编写组.聂荣臻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本文标题:红军长征在甘肃的作用和地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1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