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
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大陆一般简称为红军,中华民国方面先后称其为“匪军”和“共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1928年5月前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55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绝大部分来自红军部队。红军来源于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和参加暴动的工农群众。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自始至终都是朱德,总政委先后是周恩来、张国焘和毛泽东。总政委具有重大事务的最后决定权。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和红军的三个方面军接受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央军委及有关中央局、中央分局(这是党中央在苏区的派遣机构)指挥红军,但紧急时刻中央政治局也可以直接指挥红军。除了三个野战军性质的方面军,各个根据地还有军区组织。负责领导红军游击队和独立师团,配合野战军作战。红军各级组织均实行政治工作制度。团以下设指导员,团及以上设政委。理论上政委权力大于同级军事指挥,但在实际战斗中主要仍由军事主官具体指挥。红军内部多次进行了严酷的肃反斗争,大批红军指战员被杀害。红军一般使用游击战战术,规模较大的正规红军也采用运动战和阵地战。红军作战的主要对象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也包括一些地方军阀。红军和敌人作战的基本样式,初期是反会剿,后期是反围剿,反会剿和反围剿是在根据地内线作战,一般得到根据地人民的广泛支持。在反围剿的间隙,红军也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以便扩大根据地,筹集物资。按毛泽东的总结,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工作队。红军要承担发动群众、建设革命根据地的职能,特别是军队的政工人员还要负责指导地方党政工作,这通过党政军的联席会议或前敌委员会来实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先后建立了军级番号的红军部队有35个(若算上先后授予同一个番号的军级部队,这个数字更大),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才全部集中中国北方的陕甘宁边区,但此时南方八省仍有为数上万人的红军游击队分散活动。中国工农红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成军,至1930年1月,初步形成了统一的战斗序列,直至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列入中华民国统一的战斗序列中。一、红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与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1930年6月11日,在李立三主导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要求红军进攻各大中心城市,以配合当地工人暴动夺取政权,进而在短时期内夺取中国政权。在此要求下,红一军团准备进攻南昌,红三军团准备进攻长沙,但是由于红军实力仍然远逊于国民革命军,至当年8月,该计划以失败告终。红三军团虽然短暂占领长沙,但是无法坚守,在受到极大损失后撤出,相反,红一军团在朱德、毛泽东的率领下并未全力出击南昌,因而保存了较强的实力。8月23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双方自发组成红一方面军,并成立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共3万余人。。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由总前敌委员会兼任领导,红三军团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下辖红三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陈毅(蔡会文代之)、参谋长周子昆;红四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林清泉(罗荣桓代之)、参谋长陈奇涵、政治部主任彭牿;第十二军,军长伍中豪(罗炳辉代之)、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林野、政治部主任谭政。红三军团辖:红五军,军长邓萍(兼任)、政治委员张纯清、政治部主任吴溉之;红八军,军长何长工、政治委员邓乾元、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兼任);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政治委员黄志竞、政治部主任吴天骥。红一方面军编成以后,并未取得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承认,直到同年九月,中共中央再次要求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时,才默认了红一方面军的存在,9月,红一方面军从长沙郊外再次撤退,转而攻下了吉安,将赣江两岸的苏区连成一片,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10月25日,红一方面军到达江西新余罗坊,召开了罗坊会议,确定了先在农村巩固根据地,再进而解放城市的战略目标,这被视作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的形成。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后,红三十五军和红七军先后归入红一方面军。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部队统称中央红军,直属中革军委指挥。1932年6月红一方面军总部恢复建制,下辖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朱德兼任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后为周恩来代替),叶剑英任参谋长(后为刘伯承代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后为杨尚昆代替)。在此期间,红一方面军经过多次扩编,除原有三个军团外,又增设了红七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1933年后,实际指挥权在李德手中。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红一方面军被迫长征,一路遭受重大损失。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所辖第一、三、五、九军团依次改为第一、三、五、三十二军。8月,与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途中由于与张国焘发生分裂,第一、第三军改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番号继续北上,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游击队会师,11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辖红一和红十五军团,全军共1万余人。1936年10月9日和10月22日,红一方面军先后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1937年8月,红一方面军全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投入抗日战争。红一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地方武装在长汀整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军团总指挥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红一军团下辖三个军:红四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彭清泉、参谋长陈奇涵;红三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陈毅(蔡会文代)、参谋长周子昆;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罗炳辉代)、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林野,全军1万余人。同年8月23日,红一军团同红三军团自发合编为红一方面军。1932年3月12日,根据中央指示,红一军团调整为红四军和红十五军两个军,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陈奇涵任参谋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不久,红三军又重新划入,另外新建的红二十一军和红二十二军也加入到红一军团序列中。1933年1月,红十二军和红二十一军改为方面军直辖。1933年6月,红一军团遵指示进行了整编,全军团取消了军一级的编制,编为三个师,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徐彦刚(12月后为左权)、政治部主任李卓然(1934年秋后为朱瑞)、保卫局局长罗瑞卿、供给部长赵尔陆。第一师师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后相继为王开湘、黄苏);第二师师长徐彦刚(后为陈光)、政治委员胡阿林(后为刘亚楼);第三师师长周昆(后为黄德善)、政治委员伍修权(后为旷朱权)。1934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红一方面军,直接指挥各军团。10月10日,各部队开始长征,重新恢复红一方面军编制。此时,红一军团编制和各级主官为: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第一师师长李聚奎、政治委员赖传珠(后为黄苏)、参谋长聂鹤亭(后为耿飙)、政治部主任谭政;第二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刘亚楼;第十五师师长彭绍辉、政治委员肖华。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一军团缩编为两个师,共六个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7月21日,红一军团番号取消,改称第一军,随右路军行动。9月14日,因毛泽东等人与张国焘等人产生分裂,一军和由红三军团改编的三军被迫单独北上。10月19日,抵达陕西吴起,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游击队会师。11月3日,恢复了番号的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合编为新的红一军团。1936年1月19日,红一军团作为东征军一部分东渡黄河作战,不久撤回,后又向西出击,参与建立了陕甘宁边区。10月22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正式结束。1937年8月22日,红一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矩,下辖685团(杨得志任团长)和686团(李天佑任团长),投入抗日战争。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通称红三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之一。红三军前身是红一军团中的红六军,1930年7月,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整编为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牺牲后徐彦刚代)、政治委员陈毅(后蔡会文代)、参谋长周子昆。全军下辖三个纵队:第一纵队纵队长柯武东;第二纵队纵队长罗炳辉、政治委员王如痴;第三纵队,纵队长徐彦刚、政治委员刘作述。后三个纵队分别改为七、八、九师:第七师师长陈伯钧、政治委员李涛;第八师师长刘畴西、政治委员王如痴;第九师师长徐彦刚、政治委员朱良才。1932年3月12日,红三军与红十三军编为红五军团,不久又归建红一军团。1933年6月,中央红军取消军级建制,红三军番号随之撤销。另:红二军团在1931年至1934年间也采用红三军番号,具体请参见其条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通称红四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后建立的著名部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军一级的武装力量。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残军和湖南南部的农民武装,在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5月4日,两支部队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下统称“红四军”),全军共6000余人。由于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英勇奋战,人称“铁军”,而第四军下辖的叶挺独立团主力参加南昌起义后加入该军,因此该军命名为“第四军”,意为“铁军精神的继承者”。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政治部主任陈毅,下辖第10师:师长朱德(兼)、党代表宛希先,下辖:第28团,由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原南昌起义残余部队)改编,团长王尔琢,党代表何长工第一营:营长林彪,党代表熊寿祺第二营:营长袁崇全(后叛变),党代表:杜松柏(后叛变)第三营:营长肖劲,党代表:吴弼第29团,由原工农革命军第三师(原湘南起义部队中的宜章农民军)改编,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第一营:营长朱舍我,党代表:xxx第二营:营长李光化,党代表:胡世俭第三营:营长肖荣标,党代表:彭晒第11师:师长张子清(由于张子清在酃县战斗中腿部负伤,由毛泽东代理)、党代表何挺颖,下辖第31团,由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原秋收起义残余部队)改编,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兼第一营:营长员一民(后陈毅安),党代表:毛泽潭第三营:营长伍中豪,党代表:杨岳彬(后叛变)第32团,由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原井冈山农民自卫军)改编,团长袁文才,党代表陈东日,副团长王佐第一营:营长袁文才(兼),党代表:陈东日(兼)第二营:营长王佐,党代表:康健第12师,师长陈毅(兼),党代表邓宗海,由原湘南起义部队中其它各部改编第34团:团长邓宗海(兼),党代表:刘泰第35团:团长黄克诚,党代表:李一鼎第36团:团长李奇中,党代表:黄义藻其中以两大起义部队为骨干的28、31团为红四军主力部队。1928年5月初,第12师番号取消,缩编为第30团(团长刘之至)、第33团(团长邓允庭)两个团,分别划归第10、11师建制。5月下旬,由于根据地经济和后勤补给困难,30、33团离开红四军建制返回湘南。7月中旬,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来到井冈山,要求红四军打回湘南,28、29团在会湘南过程中受到重创,29团基本被消灭。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带领红五军主力之一部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彭、滕被分别任命为红四军副军长和副党代表,而其部队则缩编为新的红四军第30团,但对外仍称红五军。1929年初,中华民国政府军对井冈山地区进行第三次湘赣两省会剿,朱德、毛泽东带领红四军主力跨过赣江
本文标题: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1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