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无为而治”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无为而治”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部分班主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现状,对高校班主任应如何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来管理班级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无为而治保姆型班主任人格魅力全员管理模式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出色,学校管理就会更加完善。高校学生有较为独特的心理特征,如果我们依然用“家长”式的管教方法来对待高校学生,不但会使班主任(辅导员)沉溺于大量的保姆式工作之中,且工作效果事倍功半。笔者认为,“无为而治”是一种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艺术。一、“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特点作为一种教育管理理念,“无为而治”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不做徒劳无益甚至揠苗助长的事,使“无为”与“有为”达到最佳统一,让学生管理由他教变为自教,由他律变为自律。“无为而治”的学生管理理念具有以下特点:(一)教育意图的隐蔽性班主任要让学生在没有意识到教育针对性之前,就不知不觉地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融洽的教育氛围,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班主任的最终目的。他们可能会有抵触情绪,并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当发现个别同学存在问题时,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再考虑如何进行疏导,单刀直入式的批评教育只能适得其反。(二)教育行为的自然性即把教育管理活动,如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尽可能地渗透在学生生活之中。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学生在班主任的因势利导中学习和生活。(三)教育手段的间接性班主任不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灌输和冲突式的说教,而是通过情境的熏陶感染,榜样的感召示范和主体的感悟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无为”中实现“有为”。(四)学生的主动性班主任以导演的“角色”在学生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生活。二、“无为而治”在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一)班级管理工作之“无为”这里所指的“无为”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就可以管理好班级,而是通过一定的行为,达到最终的“无为”。1树立班主任威信,创建独特的“人格魅力”注重“第一印象”是班主任树立威信的首要前提。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中的第一印象是言而无信,那么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就难以展开。班主任是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注意的焦点和议论的中心。特别是第一次班会,班主任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为今后的“不为”打下了基础。2相信学生,充分给予学生“自治”的机会根据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笔者认为信任是管理学生的基础。从学生注册入学到毕业离校,笔者充分给予学生自治的机会。因为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而且班主任也不需时时看管,事事亲为。班主任应该相信高校学生已经长大成人,不需要“保姆”“警察”式的学生管理者,因为如果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被班主任控制了,他们会感觉失去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失去了约束自己的意识。3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全员管理”所谓“全员管理”,即让全班同学都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管理者。学生在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下,会更加遵守纪律,更加主动、自觉地维护秩序。一个班级要实行“全员管理”,首先要通过民主决策,制定科学、完善的班规。在制定班规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制定。虽然他们制定班规的语言不是十分规范,但是通俗易懂、切实可行。因为规章制度是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亲自制定的,所以班主任即使“无为”,学生也会自觉遵守班规。其次,为了让学生增强责任感、集体观念,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行班团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班团干部。而每一名学生在做班团干部时,都会以班团干部的准则来约束自己,以身作则去管理班级。“全员管理”模式让整个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主任即使“无为”,班级管理也会井然有序。4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校学生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班主任是班级的引导者,他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将来如何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班主任要在学生的生活方面尽量“无为”,放手让学生去做,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无为”的班主任是为了学生今后更加“有为”。(二)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之“有为”“无为而治”的真谛并不是说班主任工作可以无所事事,而是通过行之有效的“为”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1树立“修己治人,无为而治”思想班主任首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他的思想言行不能有一点“污渍”,否则就会污染学生;相反,教师如果脱离了低级趣味,具有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是一个高尚的人,就会受到学生的信任、崇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时时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2细致了解每一个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和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经常找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或召开座谈会,了解整个班级的动态。班主任在了解全班学生详细情况的基础上,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和情感的交流。3班主任要不断探索和提升班级管理艺术教育是一项事业,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育者时时反思,不断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去探索、研究班级管理艺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那么,班主任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呢?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做到以下三点。(1)“地位低一点”。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的权威至高无上。班级的管理制度和重大决策都是班主任说了算,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执行者。这种专制封闭的管理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奴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严重地影响了班级的管理质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放下“领导者”的架子,走进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心声。听取他们的建议,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2)“与学生近一点”。部分高校学生的自尊心和独立性很强,个人情感不愿轻易向他人吐露,久而久之,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封闭性。每当遇到问题或麻烦时,他们宁可闷在心里,也不愿意向他人求助。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跟学生“近一点”,做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里,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以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3)“与学生亲一点”。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班主任要想在班级管理中达到“无为”的效果,就必须跟学生“亲一点”,用情去感化学生。班主任跟学生“亲一点”,学生会在心里对班主任产生思想上的认同感和情感上的温暖感。从而欣然地接受班主任的教导,使教育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责编郝勋)
本文标题:“无为而治”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2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