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趣味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趣味的美术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有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需通过教育来培养,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项奠基工程,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期。教育者需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形式来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趣味美术教育就是一种开发幼儿创造潜能极好的形式。它有利于幼儿智力素质、审美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对美术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一、理论基础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培养研究以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作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科学理论依据;以创造力结构理论为导向;以现代创造方法为手段,以艾斯纳的美术教育批评(欣赏)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趣味美术教育内容,通过趣味美术欣赏、趣味绘画、趣味手工教育三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一)现代脑科学研究显示良好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幼儿左右脑功能协同发展,促进其空间视知觉能力的提高美国医学生理学家罗杰尔·斯佩里博士指出:大脑左半球(左脑)控制人体的右侧器官,主要司语言、计算、逻辑思维、辐合思维、分析思维,主管人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言语回忆和时间感觉等,是理性的脑;大脑的右半球(右脑)控制着人体左侧器官,主要司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主管人的视知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认识空间关系、识别几何图形、想象、理解、隐喻、发现隐蔽关系、模仿、音乐、节奏、情感等,是创造的脑。若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合理利用并和谐发展,则可使人聪明起来。斯佩里博士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右手运动能促进左脑发展,左手运动能促进右脑的发育,而且手的运动越复杂,越高级,就使大脑的发育越充分,越完美。趣味美术教育主要让幼儿画画和手工,幼儿需要双手参与,这完全有利于促进左右脑发育,而且绘画和手工可以训练视知觉、空间知觉,幼儿左右脑功能得到开发。通过趣味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助于幼儿的左右脑的发育,有助于幼儿左右脑功能协同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人脑发育成熟是从0-17岁,0-4岁大脑发育完成了50%,4-8岁完成了80%。学生如果在大脑发育时不进行教育的话,长大后在进行教育不如早期教育的效果好。印度狼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蒙台梭利说:人脑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并不是一条平衡的直线,相反,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脑的发展有着很不相同的过程,于此相应的人的智能,也表现出与不同的时间阶段相关联的发展模式,关键期乃是这种模式的反映。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的刺激,有着不同的敏感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种认知机能的发展速度很不相同,认知机能发展的这种对时间的依存性,是关键期的生理学基础。例如脑科学研究证明:幼儿空间知觉的关键期在2岁左右,形状知觉关键期是2-5岁;颜色视觉的关键期是4-5岁这个时间等。总之,在学前阶段,早期开发幼儿大脑,早期培养幼儿创造力,早期训练幼儿空间、视知觉(美术),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二)创造力结构理论对如何认识、评价幼儿美术创造性表现揭示了一般规律所谓创造力就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个性品质。它“犹如智力有外显内隐之分,创造力也有内隐和外显两种形态。”即创造力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创造力静态结构主要指个体内在的创造性表现。吉尔福特等人的研究表明,个体创造力特征是: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和洞察性。创造性个体人格特征是:(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2)有旺盛的求知欲;(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备性与严格性;(6)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还有斯腾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即创造力由智力维度、智力方式维度和人格维度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种维度组成。由于这三种维度相互结合的程度、成分、方面以及各维度所起的作用等都有所区别,从而体现出创造力的复杂多样性。创造力静态结构理论对研究、认识、评价幼儿个体通过美术创作表现是否有创造性,幼儿个体美术创造力特征及幼儿个体美术创造力与智力、智力方式、人格特征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创造力动态结构是指个体外在的创造性的表现。该理论认为个体的问题解决一般过程表现为:获取外界信息,经编码后转化为主体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贮存起来,然后激活和加工整个主体信息系统的有关部分来指导行为,从而解决问题。创造力动态结构理论为通过趣味美术欣赏教育,为幼儿增加图像的信息量,培养幼儿图像信息贮存(记忆)、激活和加工(图形组合、变形)等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艾斯纳美术教育批评理论为研究通过趣味美术欣赏教育促进幼儿美术创造力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艾斯纳是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非常重视观察、感知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他说: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受到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假如这一过程没有直观世界的滋润,它就无法成为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可以借鉴的资料……也是在这种意义上,以观察取代单纯的测览成为一种成就,而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观察就是通过经验来获得视觉的意义。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个体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创造力首先要观察、感知自然或艺术作品的形象,只有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艺术作品。而审美的观察是要通过学习才能做到的。怎样使学生获得观察、感知能力呢?艾斯纳从经验范围、形体范围、象征范围、主题范围、材料范围、关联范围六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审美观察、感知、欣赏能力的内容。他强调欣赏艺术作品时要重视评论领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审美角度和表现方面观察物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描述构成直观形的质的能力。通过趣味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研究借鉴艾斯纳美术教育批评理论,重视幼儿趣味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创造力形成的影响、作用,制定出以趣味美术欣赏教学为主线,以趣味绘画教育、趣味手工教育为内容的课程设计模式,每周进行两节趣味美术活动,一节是美术欣赏活动,一节是与欣赏内容有关的绘画或手工活动,增加幼儿审美感知、观察、欣赏的内容,使幼儿积累大量创造的审美形象的表象,并在趣味绘画教育和趣味手工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创造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视觉艺术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二、教育目标欧美美术教育有两大流派,即工具论和本质论。工具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重视创作过程。忽视创作效果。本质论强调以科目为中心。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我们认为通过趣味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既要重视幼儿在趣味美术教育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又要看重最终他通过趣味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一)总目标l.通过趣味美术教育,提高幼儿的智力素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2.通过趣味美术教育,使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形成幼儿的美术创造个性。3.通过趣味美术欣赏教育,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使幼儿头脑中留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幼儿审美素质得到发展;通过趣味绘画、手工教育,提高幼儿的美术基本技能,并使印在幼儿头脑中的美的表象被激活,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幼儿美术作品。(二)分目标1.小班(1)通过趣味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2)发展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左右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幼儿左右脑的发育。(3)教会幼儿简单的绘画技能,在趣味绘画中逐步提高造型能力。2.中班(1)增加趣味绘画、趣味手工、趣味美术欣赏等教育内容,激发幼儿对趣味美术的兴趣。(2)运用有趣的美术教学手段,强化幼儿美术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及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开展初步的趣味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对美的观察力、理解力、感知力、鉴别力,加深对美的形式认识,积累大量关于美的形象的经验。3.大班(1)让幼儿系统的学习趣味美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内容。培养幼儿熟练地运用趣味绘画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活动。(2)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的能力和形体概括、组合、变形的能力。(3)通过趣味手工教学活动,迸一步训练幼儿手工制作的表现能力。(4)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开展趣味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欣赏、评价美的能力。三、教育内容幼儿趣味美术教育包括幼儿趣味绘画教育、趣味手工教育、趣味美术欣赏教育三部分内容。(一)幼儿趣味绘画教育幼儿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绘制的作品能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其内容主要有:折纸添画、棉签画、印章画、指点画、吹画、蜡笔水彩画、版画、水墨画、水粉画等。(二)幼儿趣味手工教育幼儿运用不同的手工工具、材料,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具有新颖、独特效果的手工作品,能提高幼儿手工技能。内容有:趣味纸工、趣味泥工、趣味玩具制作等。(三)幼儿趣味美术欣赏教育幼儿通过欣赏大自然、社会生活、趣味美术作品中美的形象,从而提高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初步的评价美术作品能力。其内容有绘画作品欣赏和工艺美术欣赏。四、教育方法幼儿趣味美术创造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一)重组法所谓重组法就是重新组合的方法。在美术创作中。让幼儿把一幅美术作品的形、色、结构等要素分散切割,再组合成一幅新的作品。l.绘画重组。(1)构图重组:把一幅美术作品背景等要素分割、移动后,重新组合成一幅景物形象一样而构图形式不同的美术作品。(2)色彩重组:用一幅有形有色的画,把色去掉,只留其形,让幼儿变换色彩,帮助幼儿理解色彩基调。(3)造型重组:把原形变形,或拉长,或压扁,或突出某一感兴趣的部位特征。2.手工制作重组。把玩具各部分元素进行分割、拆散,根据某一主题要求,重新组合、拼接、加工,制成一种具有新的造型特点、结构的玩具。(二)比较模拟启发法直接比较模拟启发法就是以一幅美术作品、摄影作品或美的事物为原形,幼儿按照设计的主题内容与原形联系,进行比较、模仿,套用原作品的结构要素,创作出效果新奇的作品。l.绘画模仿。(1)构图模仿:给幼儿一幅画做原形,让幼儿画不同主题内容的画面;画面形、色、构图形式一样,而内容不一样。(2)色彩模仿:给幼儿一幅画的色彩做原形,让幼儿画出不同的色凋,画面构图、造型相同,色调不同。(3)造型模仿:给幼儿一幅某种造型的画为原形,让幼儿画不同造型的形象,而绘制方法、风格近似。2.手工制作模仿。(1)泥工模仿:给幼儿一件物品(工艺品),启发幼儿构思、联想,设计出和这一物品色、形、构图近似的而主题内容不同的泥工作品。(2)玩具制作模仿:以玩具做原形,启发幼儿制作不同造型、色彩、结构的玩具。间接比较模拟启发法,就是把事物或动物比做人,按人的心理变化、思维程序来绘制出的作品。如幼儿平面泥工《会唱歌的花汇把花拟人化,小朋友一浇花,花就唱歌。(三)抽象法抽象法就是通过运用美术待殊技法,绘制出抽象画面,产生偶然出现的艺术效果,启发唤起幼儿的想象。如泼画、泅画、撒盐画等。(四)合作游戏法教师把一班幼儿分成4-5组,每组4-5人,趣味美术教学时幼儿可按创作的主题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补充,使创造性想象产生共鸣,并发生连锁反应,启发与诱导出更多的新构思、新形象,直到创作出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五)多幅选择法如构思一幅画,教师先让幼儿把所想的儿个内容分别画出小幅效果图样,然后选择一幅效果极佳的作品,放大绘制。这样既不浪费颜料,又不浪费时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趣味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意在通过教育者运用正确的创造教育理论,适宜的趣味美术教育目的,合理的美术
本文标题:趣味美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4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