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准确把握定位不断改革创新再创学刊新辉煌在《中国教育学刊》创
准确把握定位不断改革创新再创学刊新辉煌在《中国教育学刊》创刊3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社长、主编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志: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江苏省教育学会承办、镇江市教育局、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协办的“《中国教育学刊》创刊30周年纪念会暨新起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对专门为《中国教育学刊》创刊30周年题词、发来贺信的严隽琪副委员长、罗富和副主席、许嘉璐原副委员长、张怀西原副主席、袁贵仁部长、柳斌杰署长表示诚挚的感谢!对专程来参加我们这次会议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能够在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成功举办,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江苏省教育学会、镇江市教育局、润州区教育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同志们作了大量辛勤的筹备和服务工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代表对江苏省各级领导、老师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对从全国各地来参加这次会议的300多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中国教育学刊》创刊30年来工作情况,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中国教育学刊》的创立与发展《中国教育学刊》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前身为中国教育学会的工作通讯,于1980年6月开始作为内部资料不定期出刊,1986年起改为双月刊定期出版。1987年9月,国家教委、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中国教育学会通讯》改名为《中国教育学刊》并试刊。1989年3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中国教育学刊》作为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从2003年1月起,《中国教育学刊》改为月刊。目前《中国教育学刊》为大16开本、96页月刊,每期发文量17万字左右。月发行量在学术类刊物中名列前茅。2006年3月教育部人事司批复中国教育学会,同意组建《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经过几年努力,到2009年7月,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工商局注册,我们正式成立了《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实体,可以独立开展广告、发行和经营等业务活动。这进一步扩展了《中国教育学刊》经营发展的空间。2004年12月,经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把《中国教育学刊》的经营活动委托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经营和管理,这是中国教育学会创新《中国教育学刊》经营和管理机制的一次积极尝试。经过五年的时间,我们认为,这样一种尝试是成功的,因为它减轻了中国教育学会的管理压力,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教育学刊》管理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了《中国教育学刊》的经营效益,目前,《中国教育学刊》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学会的一条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这在我国当前绝大多数学术刊物补贴运营的状态下,能做到这一点,实为难得。二、准确把握定位,聚焦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主题创刊30年来,《中国教育学刊》一直秉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和指导思想,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国家教育工作中心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使其成为我国教育战线上一份非常有影响的刊物。近年来,我们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期刊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准确把握学刊定位,努力寻求有效发展的思路和空间。《中国教育学刊》作为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我们将其定位在“应用性研究”,以“传播教育理论,推广教育经验,促进教育改革,繁荣教育科学”为办刊宗旨,服务教育专业研究工作者和一线实际工作者两个群体。作为一份“应用性研究”的学术刊物,它不同于“基础性研究”的学术刊物。《中国教育学刊》侧重在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强调对现实问题研究的政策高度和理论深度。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国家和教育部出台的政策和法规作理论研究;二是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和社会上发生的大的事件展开研究;三是围绕基础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普遍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中国教育学刊》“应用性研究”的这种定位,凸显其选题特别强调要把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的形势。比如,这两年,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制订,我们就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家成长与教育家办学等重大领域的问题,从不同角度组织刊发了大量的研究比较深入的文章,为《规划纲要》的制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中国教育学刊》坚持围绕国家教育工作中心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为办刊原则,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强调政策性、学术性和群众性相统一,使其不仅成为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所喜爱的学术园地,而且也是一线校长教师提升教育专业素养、努力成长为教育家的重要平台。像我国今天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李吉林老师,都曾在《中国教育学刊》这个平台上受到教育学术滋养,同时,也都曾在这个平台传播和交流过优秀的教育经验与学术思想。《中国教育学刊》在教育界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享有较高的威信,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学术界的主导期刊之一。多年来,《中国教育学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被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入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2009年,《中国教育学刊》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的8种专题刊即《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学刊》《职业技术教育》《体育》《心理学》中的全文转载数在所涉及全文被转载的278种教育科学类杂志排名中名列前茅。其中,《中国教育学刊》还有不少课程教学方面的文章被学科性的复印资料转载没有被统计进来,要加上这些,转载率会更高。仅这两年,《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观点摘编、篇目推荐的《中国教育学刊》上的文章就达20多篇。通过中国知网发行的《中国教育学刊》电子版,用户遍及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个,成为海外认识和研究中国教育的重要窗口。与此同时,来自读者的反映也越来越好,综合我们接触到的读者反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刊内容越来越贴近基础教育实际,绝大多数文章的选题都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有政策高度、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二是在引导提升中小学校长、教师学术研究水平方面成效显著。这两年学刊刊登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文章有明显的增加,但这些文章走出了就事论事的层次,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论含量和学术品位。三是学刊所载的理论文章文风有了较大改进,少了学院式研究味道,文风更加朴实和通俗易懂。四是学刊坚持不收版面费,坚持质量第一的选稿标准,这难能可贵。《中国教育学刊》历经30年走到今天,不断成长壮大,取得如此成绩,一是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和中国教育学会历届领导的呵护和关心,二是得益于广大读者、作者的信任和厚爱,三是得益于办刊人的辛勤付出和奉献,四是得益于各省区市学会及学刊各通联站在学刊发行上所做的辛勤工作。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向一直以来关心《中国教育学刊》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各级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厚爱《中国教育学刊》的广大读者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参与《中国教育学刊》编辑、发行、经营工作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再创学刊新辉煌俗话说,三十而立,《中国教育学刊》创刊30年来,无论是在教育学术界,还是在基础教育一线,其作用和影响力都是被普遍公认的。但是,我们还不能满足现状,我们要按照袁贵仁部长对我们的鼓励和要求,积极开拓进取,努力实现《中国教育学刊》的新发展新跨越。首先,作为《中国教育学刊》的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改革创新。墨守成规向来是事业发展的大敌,唯有创新才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一份有影响力的刊物,一方面要有较高的办刊质量,另一方面要有较强的发行经营能力,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试想,一份发行经营很弱的刊物,必然它的传播力要弱,没有传播力,何谈影响力?办刊是要影响作者的,影响社会的,而决不是孤芳自赏。因此,作为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要遵照袁贵仁部长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管理。所谓的科学管理,我的理解,就是要建立一种能够增强《中国教育学刊》的管理活力和大力增进其效益的管理机制,为此,我们应当积极为《中国教育学刊》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其次,作为《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本身,更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要大力加强编辑队伍和发行经营队伍两个队伍建设,要加强学习,学习理论,掌握实践能力,把杂志社建成学习型组织。刚刚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学习、宣传和贯彻《规划纲要》是《中国教育学刊》的重大任务。学刊要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精神和内容把握选题、组织稿件。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教育学刊》必须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教育研究者、实践者为伴,既要及时呈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保持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为繁荣教育科学作出贡献,又要着力推介教育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彰显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教育家成长搭建平台。为此,我提出以下三点意见:第一,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是期刊的生命,是期刊生存之本。期刊的质量,包括政治质量、信息质量、学术质量、文化质量和出版(编校、排版、印刷、装订)质量及发行服务质量等。在办刊工作中,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选题策划。当前要重点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内容,对涉及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我们需要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一是学术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二是期刊的社会评价与实际效益的关系;三是中小学教师稿件与高校教师稿件的关系;四是被动等稿与主动组稿的关系;五是期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第二,以特色求发展。特色是期刊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或独特风格,特色是关键,是期刊发展之道。在教育类期刊众多且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中国教育学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善于创新,力避“同质化”现象,力求办得更有生气,更富活力,更为读者所喜爱,办出自己的个性,办出自己的风格,办出自己的特色。编辑要进入教育研究的现场,融入教育实践的沃土,关注真实的教育问题,使之成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密切联系的桥梁;要反映中国教育学会及其各分支机构、教改实验区、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使之成为展示群众性教育科研成果的窗口;要倡导学术争鸣,广纳群言,集聚众智,使之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走进内心、触碰心灵、交流感悟、分享故事、阐发己见、表达心声的园地;要贴近基础教育实际,贴近基层教育工作者,使之成为传播理论、推介成果、启迪心智、拓宽视野、引领方向、求索真知的平台;要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于中小学教师,着力引领和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之成为教师生长智慧、实现价值、奠基未来、成就人生和向教育家转变的助力器。这里我想特别说到的一点是,《中国教育学刊》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会刊,一方面要及时传达中国教育学会的工作部署和报道学会的重要学术活动,在这方面,学刊做的一直是不错的;另一方面,还应该充分反映学会的学术研究和实验研究成果,但要实现这样一种愿望,除了学刊编辑部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课题的研究部门、研究人员也要增强这样一种意识,要想着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出去,当然要发
本文标题:准确把握定位不断改革创新再创学刊新辉煌在《中国教育学刊》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