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数码单反相机技术及选购新手入门
数码单反相机技术及选购新手入门随着新品数码单反相机的市场售价一再走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它产生了购买意向,有媒体为此惊呼——全民单反时代来临!但对于买家而言,产生消费欲望的同时,对单反相机本身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单反究竟好在哪儿?它和小型便携式数码相机相比优势有哪些?我是否真的需要单反?本文就从这些问题出发,以为新人答疑解惑为目的,再从机身、镜头的各个性能指标入手,以期对单反系统做一个全面而翔实地介绍。难免有疏忽、偏颇与遗漏之处,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与建议。(一)单反的优点与缺点很多想买单反的人未必知道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单反的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港台地区则习惯用简捷的“单眼相机”来称呼;英文译为“SingleLensReflexCamera”,简称“SLR。词组中的“反光”所指的是相机内部的反光板组件,正是因为这类相机直接用镜头取景再借助反光板折射光影,最终通过取景器被摄影师肉眼所看到,所以单反具备了取景无像差的优点,同时拍摄前也必须打开镜头盖才能取景。但按下快门的瞬间,为了让后方的胶片或者感光元件获得光影,位于机身内部的反光板必然有一个升起再落下的过程,从而导致微弱的快门时滞,并且会遮挡取景器的视线并产生较大的声响,由此造成了拍摄瞬间的取景盲区以及较大的工作噪音。反光板无疑是单反相机光学结构的关键之一(另一个重要部件是五棱镜或五面镜),它成就了单反的优点也决定了单反的缺点。除了快门时滞、瞬间盲区和工作噪音,不可缺少且倾斜安装的反光板以及位于机身顶部的五棱镜或五面镜还让单反相机的机身体积普遍比较臃肿;到了电子与数码时代,内置型闪光灯、图像传感器和液晶显示屏等新部件的加入,使得单反机身的厚度有增无减。加之镜头口径与长度方面也相应较大,因此对于追求轻便的用户而言,单反结构并不怎么令他们称心;但在另一些朋友看来,体积庞大未必是缺点,小了反而不趁手。为了说明单反的优势,免不了要提一下在许多方面与单反系统“反其道而行”的旁轴结构。这两者恰恰是民用135相机的两大设计流派,其根本区别在于取景方式上的差异。SLR构架中,镜头、反光板、五棱镜(五面镜)与取景器的中心点都处于同一条轴线上,因此是同轴式取景。而普通旁轴相机的取景器与镜头没有直接光学关联(不需要打开镜头盖同样可以取景)且不在同一轴线,故而有了“旁轴”之名。“单反”与“旁轴”在技术优势方面可谓各有千秋,导致成品机在某些性能指标上强弱分明。结构上,旁轴相机相比单反相机具有体积轻巧、工作震动和噪音较小等优点,理论上在特定焦段内也能拥有更好的成像能力。同时,其取景可视范围比单反构架更大——大部分旁轴取景器可以看到拍摄幅面之外的一小部分画面,而单反取景器往往只能看到拍摄幅面内甚至小于拍摄幅面的影像,相比之下旁轴相机自然能让拍摄者更有预计性地把握瞬间抓拍的机会。而不足之处在于,旁轴构架因为取景器与镜头不在同一轴线、同一高度上,所以取景视野与实际拍摄视野存在一定像差,无法像单反系统那样直接做到“所见即所得”(但部分高端旁轴相机拥有自动视差补正功能)。显然,在取景方式上,两者都有自己的优势。而在技术飞速向前的今天,电子取景的诞生与发展,已经开始催生根本性的变革——在民用产品领域,旁轴式光学取景日渐式微,而单反式光学取景尚有比较旺盛的生命力。回顾胶片时代,问世稍晚、外形与工作噪音都更大的SLR,在市场竞争中却反而赢得了越来越多中高端用户的垂青——无论是专业记者还是摄影发烧友,单反相机一度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选择。究其根源,单反结构在微距和远摄取景能力方面拥有旁轴相机无法企及的先天优势,因此更容易获得全面的焦段与远近皆宜的拍摄范围,进而使拍摄题材变得更丰富。但旁轴相机并没有因为单反的日渐普及而消亡,反而凭借自己在短视角与标准视角方面的成像品质优势及自身轻便又轻声的结构特性,从而成为纪实摄影与人文摄影的利器。事实上,一度红极一时的胶片式傻瓜相机也是旁轴取景式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就市场占有率而言,旁轴相机在当时可能拥有更大的用户群。(二)数码单反有哪些优势?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LCD、EVF电子取景开始成为数码相机(DigitalCamera,简称DC)的主流取景方式,它彻底解决了必须通过单反光学系统才能获得无像差取景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旁轴式取景器则依然作为某些小型便携式DC和长焦数码相机的光学辅助取景手段。换句话说,这类具备光学取景器的DC完全可视为旁轴相机在数码时代的后续衍生产物;只是如今光学取景已经被此类大多数产品逐渐抛弃。但电子技术的突破并不意味着单反构架就没有了生存空间,毕竟对专业人士和高端用户而言,单反式光学取景在使用上仍具相当明显的优势。而各大厂牌当然也不会轻易放弃单反构架在胶片时代积累下的深厚底蕴,千禧年前后,相继开始以延续基本取景与拍摄原理、改变感光方式为设计理念,着力开发数码式单反照相机(DigitalSingleLensReflexCamera,简称DSLR)。出于降低成本和缩小外形尺寸两方面的考虑,小型DC从一开始便采用微型电子感光元件,这样不但利于缩小机身设计,较短的法兰焦距、较小的成像圈使搭载镜头的尺寸也可相应缩减,无疑更利于限制整机体积。数码单反相机起步之初,各大厂家则将之定位于专业与高端,更追求性能而忽视其便携性;虽然在感光元件尺寸上并没有统一规范,但其面积普遍远远大于小型DC所使用的同类部件,从而凭借较大的感光面积获得图像性能方面的优势——宽容度更大、暗部细节表现更好、高感光度画面更纯净。此外,单反机使用的大口径、高品质镜头也往往比DC上的微型镜头拥有更好的成像分辨率和色彩还原能力。以上这两点,是根本上导致数码单反相机普遍比小型DC拥有更好成像质量的主因。当然,镜头口径与其成像效果并非绝对成正比,某些高档名牌微型镜头的光学素质往往好于口径比自己大很多的单反镜头。除了感光元件面积上的优势,DSLR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部分型号都可更换镜头,具备了高度的灵活性与可玩性。但千万不要误认为可换镜头是单反相机的专利,旁轴式相机同样是可换镜头的;只不过在数码时代,这类数码式可换镜头旁轴相机仅有少数几个品牌在研发,且大多为售价高昂的贵族化小众产品。譬如德国莱卡的M8系列就是最杰出的例子——除了可换镜头外,该系列采用比中低档数码单反规格更大的感光元件,拥有高像素、高感光度、能够自动修正取景视像差,其数万元的售价与高档数码单反相机大致处于同一个档次。所以新手们千万不要认为“数码单反”就意味着数字影像时代的“王道与无敌”,莱卡的M8系列可能在某些方面就是最好的反例。只不过因为基于经典旁轴构架设计,所以M8也注定无法克服在超长焦领域缺乏支持的弱点。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换镜头的目的主要有三——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获取更广阔的视野、捕捉更近或更远的细节。如果仅仅出于后两个目的,那么具有十倍乃至二十倍光学变焦功能的长焦数码相机(有时候也被称为“镜身一体机”)理论上具备比数码单反更好的性价比——只要这一台机器,你就能获得由远及近的各个焦端乃至不错的微距性能。要知道中低档数码单反套机通常只提供一支三倍光学变焦的镜头,如果你想捕捉到更远处的景物细节,就必须投资更多的钱去购买一支长焦远摄镜头;即便添置完成,实际应用起来还不如长焦机来的方便,因为拍摄中可能需要不断地更换镜头。加之数码长焦机的取景完全基于电子系统,根本不存在反光板所导致的种种弊端,所以看似是一种非常完美的构架。但问题在于,眼下几乎所有长焦机的核心仍基于较小尺寸的感光元件,因此成像质量与数码单反相比还是不够优秀;搭载的镜头虽然涵盖范围较大,在各个焦段上的表现却往往不是很平衡(其实这是大变焦比镜头的通病),所以在最终出片效果上可能仍无法与数码单反相提并论。另外,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长焦机所使用的LCD或EVF电子实时取景也暂时无法在专业性上与光学式取景相媲美,存在延迟、色差、色偏、清晰度不高、强光环境适应性差、耗电甚至热噪点等问题,以光学取景为主的单反相机就毫无这些顾虑。或许有读者会说,在数码长焦机上安装光学取景器不就可以了?不要忘记,基于旁轴结构的光学取景存在视像差的问题——在广角和中焦段这种差别所造成的影响或许不那么严重并可被修正,但在长焦端这个缺陷却会被极度放大,甚至无法正常显示位于远处的拍摄主体并精确对焦;长焦镜头较长的前伸距也会阻挡取景器视野,严重影响拍摄者轻松而准确地构图。所以,这类产品只能妥协采用尚不怎么完美的电子式取景。在许多新手心目中,“单反”往往意味着专业与高品质,似乎它在各方面相比其他产品都应该有着出类拔萃的优势,这种理解未免有失偏颇。现在你应该明白,单反结构本身并不意味着处处完美,只不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套相对完整且灵活的拍摄解决方案。而基于数码平台,DLSR在图像品质上较中低端小型DC而言有一定优势,光学取景也更适合专业用户;但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这些优势必将越来越不明显。(版权所有转载请经作者同意)DLSR除了搭载相对便携式DC或数码长焦机尺寸更大、感光性能更好的图像感应器以及更清晰、直观的光学取景器之外,还拥有较为全面的手动控制功能,因此对于进行摄影创作是比较有利的。如果你购买相机的目的不仅仅是拿着它拍摄家庭留念与“到此一游照”,而试图用手里的“兵器”拍出一些创意与变化,而且对照片画面效果的细腻度有比较高的要求,那么单反相机的确是值得考虑的首选。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DSLR就是你唯一的选择。在如今的市场上,某些配备了高品质镜头以及相对同类产品更大尺寸高性能微型图像感应器的顶级卡片机或小型便携式数码相机,同样拥有不错的性能——不但延续了此类产品轻便、易用的特点,而且部分型号甚至拥有了相当宽阔的广角视野(部分产品甚至支持24mm广角,而单反套机通常只能提供27-28mm的广角,焦距值越小视角越大),并支持16:9宽画幅。眼下某些高档型号的非单反类小型数码相机所拍出的照片,缩小到一定尺寸下,在清晰度、色彩饱满度、画面层次感等方面,未必会明显逊色于某些低档单反的出片效果,甚至在某些地方会有所胜出。这绝非危言耸听,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人在观看了部分型号高档卡片机锐不可当、光鲜亮丽的画面表现后发出类似的感慨——怎么比我的单反效果还要好?随着微型图像感应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便携机拥有媲美甚至超越相近价位数码单反画质的例子恐怕会越来越多。不过在夜景拍摄能力方面,DSLR还是凭借较大的感光面积优势,普遍拥有比小型DC和长焦机更好的噪点控制能力。目前看来,单反相机优势较为突出的领域在于它比小型DC具备更为灵活、显著的景深控制能力。我们知道,光圈、焦距以及对焦距离是影响景深的三大因素。抛开拍摄时才需考虑的对焦距离不谈,单就光圈和焦距两个指标而言,卡片机、便携机因自身使用微型感光元件,故而焦长比略大,镜头实际焦距非常短且最大光圈系数也相对比较有限。这两个原因导致小型便携式DC难以实现较浅的景深,由此拍摄结果也就无法产生明显的“突出主体、虚化背景”效果。对于具有大变焦比的长焦机,同样也受制于偏小的图像感应器,而无法在浅景深效果上与单反机抗衡。因为单反机采用的感光元件尺寸较大,焦长比相对较小,同时大多数DLSR套机所附带的镜头都拥有适合拍摄人像的中焦段,即使光圈不大,也依然能营造出效果还算明显的背景虚化。同时,还可通过更换大光圈镜头来强化、优化这种效果;如果是全画幅机型(焦长比1:1),景深控制方面的优势还会更加明显。但假如你认为照片中人像和拍摄背景都应该保持清晰、对背景虚化并不感冒,那么某些小型便携机反而比单反更容易满足你的要求——大焦长比的优势恰恰在于可以轻易获得较大的景深。从眼下的价格走势看,各主流厂家的旗舰级便携式DC在售价上与低端的数码单反套机几乎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结合主要的拍摄题材及个人喜好,或许中高端消费者并不一定要将视线完全集中在单反机身上。相比卡片机轻薄的身材,对于追求轻松便捷的用户来说,“生来肥硕”的单反在携带上也实有诸多不便。即使是如今体积最小的几款DLSR(佳能EOS1000D、宾德K-m、奥林巴斯E-410),在机身上安装一支标准变焦镜头后,仍然无法轻易将之藏于普通的
本文标题:数码单反相机技术及选购新手入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7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