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章健康行为2行为的定义简单定义:行为即我们的所作所为。严格定义: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做出的能动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外在表现的变化。3这种反应可能是外显的,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也可能是内隐的,不能被直接观察,内隐行为需要通过测量和观察外显行为来间接了解,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脸红等。4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年龄5人类行为的生物性:6行为的定义人类行为的社会性:“人不可能生存在真空中”“人生不能无群”7家庭8家庭学校工厂等单位9家庭社区学校工厂10家庭社区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学校工厂11行为的构成--五个要素1、行为主体;2、行为客体;3、行为环境;4、行为手段;5、行为结果;12行为主体行为环境行为结果行为客体行为手段13行为过程公式:刺激(S)-人(P)-行为(R)14人类的行为可划分为: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15摄食睡眠种族保存-性行为攻击与自我防御好奇与追求刺激人的本能行为以生理形态和功能为前提,体现行为的生物属性和遗传性。16人类的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其造就机制来自社会环境。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模仿、受教育、与人交往的过程,逐步懂得如何使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的承认、符合道德规范、具有社会价值,从而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因此,人类的社会行为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17本能行为广泛存在于动物与人类,但人类的行为已受到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和制约。如饮食行为定时定量、讲究营养及色香味、进食氛围;性行为受到法律、舆论、道德的制约。18三、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被动发展阶段——被动发展阶段在0~3岁内,此阶段的行为主要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如婴儿的吸吮、抓握、笑、啼哭等行为。2.主动发展阶段——主动发展阶段在3~12岁内,此阶段的行为有明显的主动性,其主要表现为爱探究、好攻击、易激惹、喜欢自我表现等。193.自主发展阶段——自主发展阶段自12~13岁起延续至成年,此阶段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4.巩固发展阶段——巩固发展阶段在成年后,持续终生,此阶段的行为已基本定型,但由于环境、社会及个人状况均在不断变化,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加以不断的调整、完善、充实和提高。20视频:婴儿成长日志21第二节影响健康行为形成的因素**P4822一、影响健康行为形成的因素人类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从行为学的角度看,任何行为的形成都是由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们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或降低某种行为的发生。如:知识、信念、价值观;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同伴、长辈;政策、法律……。23一、影响健康行为形成的因素1、**倾向因素P49(predisposingfactors):存在于行为之前,又称前置因素,指能促进或阻碍人们行为改变动机的因素,包括: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信念(Belief)、价值观(Value),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动机。24一、影响健康行为形成的因素2、**促成因素P50(enablingfactors):存在于行为之前,是促使动机得以实现的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指促成或阻碍健康行为动机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实现健康行为所必须的技术、物质基础、社会力量等,如卫生机构的可及性、家庭收入、健康保险、政策、法律法规。25一、影响健康行为形成的因素3、**强化因素P50(reinforcingfactors):存在于行为产生之后,促使形成的行为得以巩固或维持。指目标人群在行为改变后所获得的各种正向或负向反馈,其对人们的健康行为起到激励该行为维持、发展、强化行为,或削弱行为的作用。强化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同伴赞许、亲属肯定与鼓励、医务人员激励、个人感受等。2610请阅读P49页第一自然段27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人的行为既是健康状况的反应,也对健康发生巨大影响。2829行为与健康的关系1.行为对健康影响的分类:-自我健康影响:主要通过心理(精神)和生物两方面实现。如行为未达目标的心理挫折等造成的不利健康影响;通过行为摄入不利健康的物质,如吸烟、酗酒等。-他人健康影响:个人的行为通过社会感应和心理感应,对他人的心理情绪和社会特性产生影响。个人的行为给环境带来污染。-环境健康影响:包括群体行为构成的社会风尚、风俗习惯、社会精神面貌等,这些既是群体健康的表现,又会进一步影响个人健康。30行为与健康的关系2.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危害•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成最大“杀手”•美国国家健康、教育和福利协会指出:“我们正在用自己的不良习惯杀死自己”31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人的一生从胚胎开始到死亡的全过程,几乎每个时期的疾病都与生活方式、不良行为有关:胚胎时期父母吸烟、喝酒:畸形和先天性疾病出生后家庭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婴幼儿时期喂养不当、饮食不卫生:营养性贫血、佝偻病儿童少年时期饮食、起居不合理:脊柱弯曲、龋齿、砂眼青少年朋友的影响,家庭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老年期生活方式不健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32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无论是传染性还是非传染性疾病,都与生活方式存在不健康不科学的因素有很大关系:不及时增减衣服者:易感冒养鸟、养猫、养狗:动物传染的疾病增多同性恋、吸毒:艾滋病的传播白领患糖尿病机会较高:经常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经常外出用膳进食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食物;余暇消遣皆以静态活动为主。33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可致癌症(80%):肺癌:长期吸烟与被动吸烟乳腺癌:高脂肪、高热量膳食食管癌:霉菌污染食物、腌制食品胃癌:高盐、烟熏、煎炸及霉菌污染食品大肠癌:长期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膳食宫颈癌:不洁性生活、多性伴侣等34行为与健康的关系3.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好处•人类的健康和长寿,40%依靠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60%依靠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研究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年龄在40岁的中年人,其健康程度与20岁的具有不良生活方式的青年人的健康情况几乎相等。35•美国加州对6928名成年人进行6年追踪观察,结果发现:遵守下列6—7项健康行为的人群比只遵守0—3项的人群期望寿命延长11年。7项生活方式:(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2)每天睡眠7—8小时;(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4)保持标准体重;(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不吸烟;(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36•请阅读P51最后一段。37第二节行为的分类•以是否与人们的健康或疾病有关:健康无关行为(用左手吃饭还是右手吃饭?)就医行为健康相关行为促进健康行为日常生活行为:危害健康行为•以致病类型为标准:A型、C型行为•以是否成瘾为标准:成瘾和非成瘾性行为38常见行为类型简介一、促进健康行为1.基本健康行为•定义: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适量睡眠和积极的休息。•健康行为:定义P522.预警行为•定义:指预防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发生时正确处置的行为。如: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发生后的自救。39一、促进健康行为3.保健行为•定义:指正确、合理地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及时就诊、遵医嘱服药等。4.避开环境危害的行为:•定义:主动回避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的行为。如: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紧张事件5.戒除不良嗜好:戒除烟、酒、赌博等行为。40二、危害健康行为1.不良生活方式(习惯性行为)2.致病行为模式(A、C型行为)3.不良疾病行为4.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411.不良生活方式定义:就是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又称习惯性行为,是构成生活方式的表观内容。•特征:--动力定型:亦即人们在完成行为时不必耗费很多心智和体力。习惯性行为常是非常轻松自如的,有时甚至在无意的状态下进行的。--潜袭性:长期作用于人,而自己对其危害却一点也不知晓42•特征:--累积性:在无意中长年累月完成的。其造成的影响非但不能在短期内消失,而且很容易积累下来,直到最后产生严重后果。--可塑性:习惯行为对健康影响较轻,每次持续时间也不太长,如能及时中止不良行为,可消除损害健康的源泉--泛影响性:许多习惯行为对健康影响都无器官特异性,影响范围很广。43•常见的不良习惯行为:--不良饮食行为:禁忌或偏爱(妇女产期饮食禁忌)、嗜糖、嗜盐、母乳喂养率低--吸烟行为:我国是吸烟大国,据调查表明,15岁以上男性成人吸烟率是60.01%,每日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者为39.75%--缺乏体育锻炼44•常见的不良习惯行为:--酗酒行为:无酒不成宴,不醉不成礼,灌酒之风盛行--失眠:睡眠不能持续或睡眠质量不高45一般A型行为的冠心病发生率、复发率及死亡率比非A型行为者高2倍以上.又称“冠心病易发性行为”。•快速反应:A型行为有什么特征?2.致病行为模式(A、C型行为)46A型行为的特征•进攻性雄心勃勃竞争性强一心想到工作缺乏耐心时间紧迫感强47C型行为:是一种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快速反应:C型行为有什么特征?48C型行为的特征•内向、善思安静被动胆小、善克制内在行为比外在行为丰富生动493.不良疾病行为•定义: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如:疑病、不及时就诊、不遵医嘱。-迷信行为:人们对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便想象存在鬼神、上帝、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在左右人的生命,逐渐产生关于生命的超自然信仰。正因为迷信将疾病归因于超自然的东西,相信迷信的人往往在患病时不去寻求医学的帮助,即明显影响人们求助于迷信方法的治疗。用迷信方法“治病”,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504.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不仅直接危害行为者个人健康,又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如:吸毒、性乱等行为。51二、健康行为转变的理论和模式健康相关行为的实施通常会令人不愉快,危害健康行为的实施通常会令人舒适、愉快。52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因素众多、行为改变的过程相当复杂,因此必须应用行为改变的相关理论来对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及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行为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行为改变理论的多样性53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行为改变理论的分类•按用途分:解释行为的理论和行动的理论(指导行为改变的理论)•按作用对象来分:个体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理论、阶段变化理论人际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群组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理论54健康信念模式HealthBeliefModel(HBM)55•理论背景•理论假设•HBM中基本概念•理论的操作模式56背景•HBM是由美国的Hochbaum,Kegeles,LeventhalandRosenstock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用于解释为什么人们不接受“疾病预防性筛检”(人们不愿意接受X线检查来筛检结核病)。•1950s和1960s,美国卫生部门非常强调提高人们对新的医疗技术、服务和设备的使用57HBM的理论假设•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了心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人们的健康有关行为。它认为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HBM认为,健康行为是由个体对疾病的自觉易感性、自觉疾病的严重程度、采取特定行为的自觉好处和可能障碍决定的。58HBM中的基本概念•自觉易感性(PerceivedSusceptibility):指个人内心感觉到自己健康状况面临受到损害、面临某种疾病的威胁。如某人发现自己很有可能发生癌症、癌症复发。•自觉严重程度(PerceivedSeverity):人们对得了疾病的严重后果或得了病不治疗的严重后果的认识。如得了病是否会死亡、残废、剧烈疼痛?得了病之后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社会关系是否会受到严重影
本文标题:1健康行为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9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