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视频课堂课件)第一部分答题技巧专题第3课第2讲综合题审题专题
第2讲综合题审题专题审题是答题的第一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一)审题型:审清题目是叙述性问答题,还是分析性问答题;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注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间的区别,避免出现错答。但有些问法是相同意思的,如“条件”相当于“区位”,“有利条件”相当于“区位优势”。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意义一般写正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变化要能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等”思路不同综合题题型答题的基本要求:(二)审问题的数量和关键词:每个小题中可能问了几个问题,回答时要针对问题回答,不要把问题遗漏;开放性试题中的关键词通常有三处:一是条件词,二是中心词,三是某些关键的修饰词。例题:甲图是我国沿东经90°附近的地形剖面图,乙图是甲图中(①或②)河流的径流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乙图代表的是①还是②)河流的径流量图,说明判断理由并据图说明该河流水的来源。(2)甲、乙两地都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试说出两地都很丰富的新能源并分析丰富的原因。此题只需要找出两地共同的能源,而不是分别写各自的能源。“并分析”字说明要具体分析各自的原因。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三)审时间:审题时应注意正确理解材料的时代背景。例题:(2007年全国文综卷1)右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解析:该题考查工业区位选择和城市规划问题。从下面的答案中可以看出,不仅是焦化厂和水泥厂这两个污染严重的工厂“现在为什么要搬迁”,还要求回答“以前为什么没有要求搬迁”而这一点正是大多数考生在审题时没能审出来的,组织答案时自然也就没能写上,这就是该题多数考生失分的原因所在。如果考生在审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有“20世纪80年代的限制呢?”“为什么是随着城区不断扩展”如果城区不扩展呢?这样,考生就会意识到应考虑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情况,该题要从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回答。【答案】(1)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四)审空间: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关区域定位的内容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只有准确确定其空间位置才能有效地回答有关问题。确定区域位置的方法有:根据经纬网(0°经线伦敦、90°E经线乌鲁木齐120°E经线北京东侧、75°W经线纽约、120°W经线旧金山,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等纬线);根据地理事物的轮廓,如海陆轮廓,包括半岛、岛屿、海湾、内海、海峡等;国家轮廓;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的走向和分布状况;点状事物,如城市、山峰、矿产资源的分布等。此外,湖泊的轮廓、地形区的分布、地表的高低起伏、等高线的分布等都可以作为确定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对中国地理中以我国领土的四端点及下图来进行定位。(五)审图名、图例:现在的高考试题基本上形成了“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模式。读图时应注意:①先读图名。读图分析时,首先要读图名,图名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考题的知识范围,在有限的范围内思考问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如读“中国一月份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其表明了图示区域是中国,主要内容是“一月气温分布”。②细辨图例。只有阅读图例才能把握图中所包含的内容,提高图表分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图中所给的图例既有常规习惯性图例,此种图例靠平时的记忆来掌握,也可能是设定的新图例,要因题而异。如▲表示铁矿,■表示煤炭,◎表示城市;若同时有国界线和海岸线,一般国界线为虚线,海岸线为实线;若同时有河流与等高线,则各线条相互平行的是等高线,与等高线相交的是河流。(六)审坐标数值: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如对比两幅降水柱状图降水量的多少,不能只看降水量柱的高度,还要看清纵坐标的单位数值。例题:(2004年江苏卷)右图是北京和雅典两地的气候资料。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气温气温降水量降水量(℃)(℃)(mm)(mm)1471014710(月)(月)雅典北京01002003004005000306090120150-60-40-200204040200-20-40-60解析:很多同学误选D。主要是没有看到两气候图纵坐标刻度不一样,只看到图中北京9月降水柱状比雅典8月降水柱状“低”,就认为北京9月降水比雅典8月降水少。脑海中有这样的思维定势:高、长就表示大、多,低、短就表示小、少。因此读坐标时必须看清坐标轴的单位。(七)破解思维定势几个选项可能很接近课本的知识,但是课本的知识也要灵活运用,不然很容易出现思维定势,所以做题必须以图为准。【例】(2013北京卷)读右图,回答第(1)~(3)题。(1)图中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2)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解析】(1)根据经纬度得知甲地为我国最东端,在夏半年日出最早,但冬半年因为纬度高日出时间较晚,故A选项错误;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是极圈,漠河纬度低于极圈,无极昼极夜,但有白夜现象,注意“极夜”和“白夜”的区别。故B选项错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黑龙江上游位于大兴安岭西侧,靠近内流区,但是属于外流河,故C选项错误;松花江由低纬向高纬流经封冻区,春季有凌汛出现,故D选项正确。(2)东北平原水系南部向南流、北部向北流,地势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从高度表也能以看出,长春附近地势高于南北两侧,故A选项正确;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选项错误;东北农业国有大农场较多,故C选项错误;东北平原无棉花种植,中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选项错误。(3)①情况出现在近些年,③不符合我国国情,根据我国人口迁移的时期特点和国家政策因素,得出②和④正确。【答案】(1)D(2)A(3)D(八)审题目内容与复习内容联系:试题中的求解内容无论以何种面目和形式出现,都必然是考试说明的显性反映或隐性折射。即使材料新颖而隐晦,甚至游离于考纲显性知识点之外,但在考试说明中仍可以找到它相应的位置。所以,联系复习内容,可以诱发联想,启发思维,找到学科知识的对应点,有利于提取相关知识点,以便破题和答题。(九)审分值大小:综合题均有相应的赋分规定,每一设问注明分值,实际上就是为考生确定了答题的重点和详略程度。一般分值高的设问详答,分值低的则相反,开放性的适当多答。一般看分数答题,就像看菜吃饭一样,常见的是每个要点2-3分。如果某小题有8分,简要回答4点,每点2分;9分的题则较详细回答3点,每点3分。但不是有多少分数就一定回答多少点,这里我们提倡多回答一个要点。我的QQ:414606645我的微信:coolboy0019我的博客:我的新浪微博:地址:广西百色学院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办公室我的百度网盘下载地址:土豆网:
本文标题:(2015高考地理总复习视频课堂课件)第一部分答题技巧专题第3课第2讲综合题审题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9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