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让世人为之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代答闺梦还(五言排律)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古今评说】解题:一《春江花月夜》本系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乃陈后主所创。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二宫体诗宫体诗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内容多抒写艳情,吟弄风月,讲究声韵、格律,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晚景出行》开头:细树含残影,春闺散晚香。轻花鬓边堕,微汗粉中光。咏内人昼眠萧纲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与方法:1、反复朗读,反复品味,体会本诗的声韵、意境、情感、哲理之美。2、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探讨联系以前古诗鉴赏知识,分析诗中“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比较以下几种有关“月”营造的意境的区别•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较以下几种有关“月”营造的意境的区别比较以下几种有关“月”营造的意境的区别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比较以下几种有关“月”营造的意境的区别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比较以下几种有关“月”营造的意境的区别月亮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古典诗歌中关于“江水”的意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是个时间概念,喻指历史的长河以及流逝的时光。以流水来喻流逝的时光,使得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同时,水之无处不在与水流之绵绵不尽,像极了无法排遣,绵绵不绝的愁绪,因此,以水喻愁,在诗词里也是常见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之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古典诗歌中关于“落花”的意象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全诗紧扣标题的春、江、花、月、夜来写,而又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都是在月光下展现出来的。全诗以月升起,以月落结。开篇八句点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吐出;最后八句收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抹倒收回。中间由景生情,转情换意,蝉联而下,若断若续,缠绵悱恻,章法灵活而不紊乱。诗情围绕着明月的初升、高悬、西斜、下落的过程而展开。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艺术境界——景春、江、花、月、夜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思考:这两句描写一幅怎样的图画?为什么用“生”不用“升”?•明确:用“连”、“共”、“千万里”、“何处”等词语和反问句描写出一幅江海相连、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图画,境界开阔。用“生”不仅写出江水和海潮水位的上涨和春江明月从无到有、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而且赋予月亮和海潮以生命。赏析探究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花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衬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更多的却是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思妇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七哀》化用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于是有月光对倩影的依依流连了。拟人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月圆人未归,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思念尤甚,只愿跟随月光照游子。但一切都是徒劳,传信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迅。所有描写,均紧扣月。无奈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江水流掉了春天,也流掉了游子思妇的青春和幸福。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将感受到的诗歌意境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来。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么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几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几句如何把江月与人融为一体来抒发感情?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无奈!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试分析这几句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西落的明月伴着离情把一片伤感惆怅洒满江边的树林月光之情,游子思妇之情,诗人之情交织一处,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的心上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摇曳生姿,情韵悠长,令人心醉神迷。月下美景,人生苦短,离别相思,流光如梦,千端万绪,总在此情内。春尽、月沉,当黑夜与海雾来临时,在夜的霭霭深处,有月光如眸,向迢迢远方的路尽头凝眺,依然有月色脉脉,在江边树影摇曳中不胜温情缱绻,似表达着终古如斯的企盼,以及企盼中那一份美丽的忧郁。艺术境界——情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奇丽景色,通过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闺怨,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集体朗读诗歌中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闺怨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思考: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如此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将月拟人化,月看似无情实则有情,写出月的等待与落寞,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艺术境界——理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了宇宙永恒、时空久远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集体朗读诗歌中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
本文标题:春江花月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2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