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与对策分析-3
1开题报告: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成就惊世。中国企业“走出去”亦是改革的巨大收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行跨国并购的形势和分析,引入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并购,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独到的见地和对策,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并购走过的路有回顾受益,对今后并购之路有启迪。主题如下:一、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是经济大潮推动的必然1.1中国企业“走出去”宏观分析和展望1.2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情况1.2.1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及其发展历史二、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2.1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外部条件2.2内部条件2.3石油企业跨因并购的基本现状2.4中国石油资源跨国并购的特点2.5跨国并购宏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2.6跨国并购操作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三、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基本对策3.1找准目标是并购成功的前提3.2整合被并购的企业是并购成功的关键3.3把握好重要环节是并购成功的重要保证鸭绿江大桥截稿于2009.5.302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与对策分析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走出去”,我国已经涌现出来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中石油、中远、中建、中钢、五矿、海尔、TCL等。一、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是经济大潮推动的必然1.1中国企业“走出去”宏观分析和展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值超过170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国境外投资设立企业445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8%;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4%。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迎来了“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由于现在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出于恢复经济的目的,许多国家会欢迎外来投资,降低了外来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国际化战略,更应当是产业升级战略。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参与国际上的资源开发,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如矿产资源的开发和能源领域的开发,可在海外建立资源供应基地;二是开拓国际市场,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提高自身产品份额,通过投资活动提高品牌价值,这要求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力;三是到当地进行直接投资,绕过贸易壁垒,比较典型的是向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是向欧盟和日本等对中国有很强贸易壁垒的国家。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此前召开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时特别强调指出,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央企业境外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加强境外产权管理已提上议事日程。同时告诫企业应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和减少各种风险。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重点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企业融资困难加大;二是市场风险增加。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既要鼓励“走出去”的企业注重风险防范,还要树立信心、着眼长远、适应形势变化、立足自身优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一般认为,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的选择时,应充分分析本国的综合优势,并按照产业的发展水平,向与本国产业发展存在梯度的国家进行投资,投资的结果应是使企业在产品的生产上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从投资国的类型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企业的投资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譬如东南亚与中国存在地缘上的邻近性和产业上的互补性,风险性比较小,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不仅经济技术相近,有着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互补关系,而且在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便于开发其市场,因而东南亚国家可以成为中国企业目前投资的重点。由中国建材集团总包的阿联酋联合水泥公司,合同总金额达2亿美元,日产万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站,该项目就直接带动了7000多万美元的设备、技术出口以及1500人次的劳务出口。中国3有色集团开发建设的赞比亚谦比希铜冶炼厂、缅甸达贡山镍矿、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等重点项目,不仅有效形成了海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同时促进了中国与亚非拉的贸易合作。中国的制造企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拥有小规模生产、劳动密集型技术等,可以通过小规模的对外投资,进行制造产业的转移和规避反倾销。而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中国的技术梯度比较小,通过对外投资,在发达国家设立科研机构或者收购当地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实现产业和技术国际转换,则可以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提高中国企业的科技水平。由于我国企业实力相对较弱,国际化经营起步晚,在资金实力、市场渠道、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其实要想真正在海外并购中获得利益,应该把收购品牌、技术、渠道、资源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简单地收购制造业、收购工厂并非理智之举。虽然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上吸引投资最多的国家,但我们又应该看到,由于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的落后状况,使我们的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具有相对劣势,因而现阶段不宜在这些难以发挥企业优势的市场上进行大规模投资。有业内专家指出,在以美国为市场的“走出去”战略中,中国应当购买的是美国产品,即购买美国的技术、管理经验、知识等产品,而非美国政府债券。从适合进行投资的行业看,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遵循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培育和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产业,同时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中调整和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中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是中国企业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民族复兴、经济腾飞的需要。如果只是单向“国际化”,就会面临被“锁定”在国际分工底层的危险。只有立足自身,放眼全球,坚定地“走出去”进行“互化”,大胆开展跨国经营,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形成特色、确立优势,最终实现双向融合、共生共赢。1.2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尽管跨国并购一直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但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跨国并购开始加速。在过去的20年,我国海外并购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2005年跨国并购金额突破140亿美元,从中石油寻求国际原油资源到宝钢涉足巴西钢铁业,从TCL进军欧洲电视业到联想购并IBM的PC业务,这些并购热潮都预示着我国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成绩不小,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路并不平坦。海尔并购美泰的失败到中海油退出美国优尼科公司的并购,表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还存在着很多障碍和问题,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入手,对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策略。1.2.1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及其发展历史1)跨国并购的概念:4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跨国公司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东道国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一定比例的股份买下来,从而达到对其生产经营权的控制。从中可以看出,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一国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或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是目标企业。这里的渠道主要是指跨国公司直接对东道国的企业进行并购,或者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子公司完成并购。主要支付手段有通过现金、发行债券、国际银团贷款以及换股(StockforStock)等方式。从字面意义来看,跨国并购包含有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两层意义。跨国兼并指跨国企业(兼并方)与东道国的企业(被兼并方)合并,兼并方取得被兼并方的全部资产,继承其全部的债权和债务。兼并发生后,被兼并方失去法人地位。合并之后,新企业的总部可以同时设在两个国家。也可以设在一个国家。现已发生的并购资料显示,跨国兼并在所有并购案例中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通常意义上的跨国并购主要是指跨国收购。跨国收购按其收购指标的不同可以分为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前者是指跨国企业收购东道国企业的部分或全部的股权,按收购股权份额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少数股权收购(跨国公司拥有被收购企业投票权股份的10%—49%)、多数股权收购(跨国公司拥有被收购企业投票股份权的50%—99%)和全额收购;后者指跨国企业取得东道国企业的全部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资产。2)跨国并购的基本类型:跨国并购作为一种复杂高级的跨国经营活动,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分类。如果按跨国并购的行业进行分类,可分为横向、纵向、混合并购三类;根据跨国并购的动机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寻求短期金融收益和寻求效率等战略和经济动机两种类型;也可以根据东道国的企业董事会是否同意并购,把跨国并购分为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横向跨国并购。这种并购是指处于相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这种并购实质上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它是企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的捷径。近年来横向跨国并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出现此类并购的典型行业有石油、汽车、制药,并逐渐延伸至电信、金融服务业。如英国汇丰集团收购美国家庭国际银行、德国沃达丰集团收购法国Cegetel电信集团等案例均属于横向的跨国并购。横向跨国并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并购容易形成卖方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垄断,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许多国家均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监控此类并购的发生。——纵向跨国并购。这种并购是指发生跨国并购的经济主体生产提供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或服务,但出于不同的生产或经营流程,具有密切的纵向协作关系。纵向的跨国并购有两种:一种是跨国公司并购向其提供原材料或者投入要素,即处于生5产链上游的东道国的企业;另一种是跨国公司并购在其产成品生产链上处于下游的东道国的企业。纵向的跨国并购有利于跨国公司按照其全球的经营战略来决定其价值链的增值行为。——混合跨国并购。这种并购是指发生跨国并购的经济主体属于不同的行业,并且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或技术经济联系。混合的跨国并购的目的通常是出于跨国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抵御经营单一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或不可抗拒的风险,增强企业在世界上的整体竞争能力,取得稳定的收益率。由于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关注核心业务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混合跨国并购的重要性已呈下降趋势。3)跨国并购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企业并购浪潮。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来看,特别是资本主义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到自由竞争阶段,再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看,兼并与收购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这个阶段资本主义正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经济稳定发展时期;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战后资本主义“繁荣”时期;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五次并购浪潮是20世纪90年代中叶至今,这一阶段,资本主义的经济正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早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在最初的十年中,海外并购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有实力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出于自身发展及国家战略决策的需要在早期的海外并购活动中扮演着主角。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就连手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同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始在美国购买森林以供应国内木材市场。首都钢铁公司于1985年投入34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的权益。1986年9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加拿大当地企业合资购买并经营塞尔加纸厂。1988年,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化)成为跨国经营试点企业,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对外并购活动,比如并购美国海岸太平洋炼油公司50%的股份以及美国的磷矿和磷肥厂等。1989年中信收购香港电讯20%的股份,被《国际金融评论》评为1990年最佳融资项目。1992年,首钢收购了美国加州钢厂和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1993年,中信澳大利亚公司全资收购了在澳洲经营肉类和产品的麦多肉类联合企
本文标题:我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与对策分析-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