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
第六章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农业生产技术—基础农业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目的技术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算—推广才有可能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农机化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这是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计量分析的基础。•2.农机化技术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这是评价农机化技术经济效益的手段和尺度。•3.农机化技术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方法;–包括研究程序、数据、计量分析方法和主要技术经济数学模型等。第一节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原理一、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目的是要创造出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产品,也就是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生产过程中就必需要投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也就是必须占用一定的劳动资料,消耗一定量的劳动。•在人们在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生产资料消耗量和劳动占用量与所取得的劳动成果的比较结果的评价,就称为经济效益。投入产出劳动消耗劳动成果经济效益=劳动消耗—经济效益=劳动成果支出=收入投入产出—用相对值表示,强调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用绝对值表示,强调投入后所获得的利润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产出一定/投入减少)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产出增加/投入一定)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产出大量增加/投入增加)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产出减少/投入大量减少)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产出增加/投入减少)二、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1.农机化技术效果•农机化技术效果是指某项农机化技术的功能价值,表现为农机具使用的技术性能和满足农业技术要求的程度(如作业质量合格率)以及最终产生的有用成果(如农机作业量、作物产量等)。所以技术效果讲求的是在技术上能否达到技术要求,以及达到要求的质和量。技术效果中间效果最终效果作业合格率作业效率机械作业与增产的关系施肥与增产的关系特点是无物质产品特点是有物质产品2.农机化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某种条件下可表现为一致性,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又可表现为矛盾性。•一致性如先进实用的农机化技术可提高效率,使农民增产增收。•矛盾性表现在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如先进的农机具,技术性能良好,但价格昂贵,使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增产不增收;又如经济上有需求,但目前还无可行的技术等。第二节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目的是进行技术与方案的对比选优,从中选择技术经济效益好的技术方案来实施,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内容•直接产出成果•间接产出成果•农机化产出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较•农机化产出成果与劳动占用的比较二、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准则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2.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3.作业数量和质量的统一4.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的统一5.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统一三、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标准•1.经济可行评价标准经济效益可行临界值1预期的经济效益益某项技术方案的经济效2.经济效益最优评价标准3.经济效益合理水平标准–一个公认的客观准绳–一个额定水平经济效益最优标准投入产出max(可行方案中的某一方案)四、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指标体系•1.指标和指标体系的概念–指标,一般指一个数量概念,它是综合反映客观对象特征的数量表现,由指标名称和数值组成。–经济效益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因而采用一个经济效益指标是不够的。为了全面衡量经济效益的大小,需要设置和运用一系列的指标。这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全面分析经济效益的指标,就称为农机化技术经济效益指标体系。2.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构成农机化技术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主体指标分析指标目的指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单位作业成本、投资回收期经济分析指标技术分析指标人均农产品占有量人均纯收入、农产品商品率、每个劳力供养人数分析指标经济分析指标技术分析指标农机作业量、农产品产量、产值等劳动成果指标;农机维修费、油料费、工时消耗、劳动消耗等指标;还有农机具利用率、农机投资总额、资金占用指标等作业质量安全性可靠性耗油率农机化程度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指标组成1.农机化的作业经济效益指标:(即中间效益)–①单位作业成本;–②作业的劳动效率及增长率。2.农机化的最终经济效益指标–①土地生产率及增产率;–②劳动生产率及增长率;–③成本利润率;–④资金盈利率;–⑤劳均纯收入;–⑥农机化节约单位用工创造的产值;–⑦综合经济效益指标(纯收入、增产增收率)。3.农机化投资的技术经济效益指标–①投资回收期;–②投资年利润率;–③投资总收益率;–④其他投资效益指标。六、部分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1.土地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是指单位面积的产品产量或产值,表达公式为:土地生产率=耕地面积作物总产量或总产值(公斤/公顷或元/公顷)农机化增产率=机械化前单位面积产量机械化后单位面积产量×100%2.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产值产品产量(作业量)或(公斤/工日或元/工日)劳动生产率=投入的劳动时间单位面积产量或产值总面积3.成本产品(作业)成本=总产量(总作业量)生产(作业)总费用(元/公斤或元/公顷)4.纯收入或利润•纯收入=总收入-物质费用-上缴税金•利润=总收入-物质费用-工资-上缴税金=纯收入-工资5.增产增收率①增产率单位面积增产率=%原方案单位面积产量新方案单产增产量100总产增产率=%原方案总产量新方案总产增产量100②增收率单位面积增收率=%原方案单位面积纯收入增长量新方案单位面积纯收入100总增收率=%原方案纯收入总额新方案纯收入增长总量100%单位面积增产率单位面积增收率100%总增产率总增收率100③增产增收率(E)单位面积增产增收率(E1)=总增产增收率(E2)=增产增收率(E)公式可以表明下列几种情况:①当E=1时,表明增产幅度与增收幅度相等,增产效果与增收效果均等;②当E>1时,表明增收率大于增产率,增收效果大于增产效果;③当E<1时,表明增收率小于增产率,增收效果小于增产效果;④当E<0时,表明纯收入的增长为负值,形成增产减收,说明经济效益下降。第三节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定量分析方法一、边际效益分析方法1.基本概念①边际概念经济学中的边际概念,一般是指两个相关变量增量的比率,即自变量X在原有基础上发生增量ΔX时,因变量Y在自变量增量ΔX的边际上相应的变化率,以ΔY/ΔX表示平均变化率,dY/dX表示精确变化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一单位的资源投入,称为边际投入ΔX;与此相对应所增加或减少的产品量,则是边际产出ΔY;比率ΔY/ΔX表示边际生产力(又称边际产量)。•当引入价格概念后,投入资源的单价Px乘以边际投入ΔX,称为边际成本Px·ΔX;产品单价Py乘以边际产出ΔY,则是边际收入Py·ΔY。•根据经济效果原理,边际成本必须小于边际收入,否则就会降低经济效益。所以,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分析指标。②总产量和边际产量•这里的总产量(TPP)不是一般统计工作中所指的各部分产量的总计,而是指投入一定量的某一资源(X)所引起的产出总量(Y)。•边际产量(MPP)是指产出增量(ΔY)与投入增量(ΔX)的比值(ΔY/ΔX)。边际产量的几何意义为:它是总产量曲线上各点的斜率。•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a.边际产量是影响总产量变动的决定因素,总产量是边际产量的累计值;b.边际产量为正数时,总产量递增;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d.边际产量递增时,总产量按递增率增长;e.边际产量递减时,总产量按递减率增长;f.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下降。③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平均产量APP是指产出量Y与资源投入总量X的比值Y/X。•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a.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b.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其下降的速度比边际产量的慢;c.当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④生产弹性系数生产弹性是指产出变化率与资源投入变化中的比例关系,其比值即为生产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如下:生产弹性系数(Ep)=资源投入变化百分率产出变化百分率APPMPPYXXYXXYYΔΔΔΔ=//•生产弹性系数就是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比值。•生产弹性系数反映了产出的增长幅度随资源投入增长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敏感程度。•当资源投入量增加1%,而产出量增加幅度大于1%时,生产弹性系数大于1。这时,只要资源条件允许,就应该增加投入量以提高生产效益。•当资源投入量增加1%,而产出量增加的幅度小于1%时,生产弹性系数小于1。这时资源投入量就要适可而止。•当生产弹性系数为负值时,继续增加资源投入反而会引起产出量下降。•生产弹性系数EP与总产量(TPP)、平均产量(APP)和边际产量(MPP)的关系:•当EP>1时,MPP>APP,APP不断增大;•当EP<1时,MPP<APP,APP不断减少;•当EP=1时,MPP=APP,APP达到最大值;•当EP<0时,MPP<0,TPP下降;•当EP=0时,MPP=0,TPP达最大值。15105MPPAPP0246810121416XAPPMPPYEP〉1EP〈1150TPPⅠ阶段EP=1AⅡ阶段Ⅲ阶段100500246810121416X转向点二、生产函数分析方法1.农业生产函数的概念•农业生产是各种生产资源如土地、劳力、机械、农药、化肥、资金等不断投入,经过一定的生产周期,相继转换为农产品的产出过程。农业生产中这种投入资源和产出产品间的数量关系,以函数形式来反映,就称为农业生产函数。设X为投入的资源量(自变量),Y表示农产品产出量(因变量),则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f在这里表示资源X与产品Y的关系,即Y是X的函数。由于农业生产是在多种生产资源同时参与下进行的,考虑到多种生产要素,农业生产函数式可表示为:•Y=f(X1,X2,…,Xn)①一元线性函数一元线性函数的表达式为:Y=a+bX此方程亦称为回归方程。式中:Y—回归值,a—回归常数,b—回归系数a、b可由已知数据求出Q=niiiniibXaYYY1221)()ˆ(式中n为样本数据组数。要使Q值达到最小,可分别求Q对a、b的偏导数,并使其等于零,即:0)1)((21iniibXaYaQ0))((21iiniiXbXaYbQ经整理后可得:niiniiXbnaY11①niiniiniiiXbXaYX1211②此方程组称为正规方程组或标准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可得:b=XYnXYXnXiiiiinininiiniin111112112()a=XbYY一Yi值的算术平均值;niiYnY11X一Xi值的算术平均值;niiXnX11•【例6-1】表6-1所示为某省某阶段10年间农机化程度与粮食每公顷产量的统计数字。试求该省粮食每公顷产量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关系。表6-1农业机械化程度与粮食每公顷产量年份机械化程度(%)公顷产量(kg/hm2)第1年4.70883.12526.05991.50038.301215.75048.251217.62559.101249.875611.401528.500715.151559.625819.702000.25923.951963.1251027.152069.6251127.312040.000•为此可设机械化程度为自变量X,粮食每公顷产量为因变量Y,将这批数据画在直角坐标上,如数据点近似成直线分布(下图),则预计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能是直线回归关系。此时,可在散点密集处画一条直线近似地代表两变量的相关关系。机械化程度与粮食公顷产量的关系050010001500200025000102030机械化程度(%)公顷粮食产量用前述求a、b的公式对上例计算,结果得:a=787.118千克/公顷b=50.063千克/公顷。该省粮食每公顷产量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函数关系为:Y=787.118
本文标题: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5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