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师之旅,跨越之旅_电子教辅读物_习网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是六年。童年的小火车,正在驶向少年的站台。对毕业班的同学来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而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跨越之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要迎来人生第一场重要的升学考试——小学升初中。未来的中学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小学六年,学习的内容很多。而这么多内容,最终只会在小小一方试卷上呈现。我们要思考的事情很多:复习从哪里入手,考试重点有那些,怎样训练自己,考题又会是什么模样?……这些备考任务,就像深山里采摘灵芝、大海里打捞珍珠,等待我们一一去探索和解决。毫无疑问,这太有难度了。因此,在你开始任务之前,请带上这本《小升初数学衔接新学期》。《小升初数学衔接新学期》,由精英荟萃的专家团队及一线特、高级教师团队主笔,精心编排。全书知识覆盖全面,不但复习重点明确,考题讲解透彻,而且涵盖了新学期知识点,并将他们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有了这本指南,你就找到了一张清晰的寻宝图,你就发现了一条快捷的搜索线,你就拥有了一位坐在身边的名师。名师的每一次讲解,都是你旅途中的收获;名师的每一次示范,都将成为你行囊中的风景。名师指引成功旅,宝典相伴快乐行。《小升初数学衔接新学期》就是你的行路指南,她将助你安全快速地抵达终点,还等什么,带上她,勇敢出发吧!第二天——数的认识_电子教辅读物_习网一、衔接目标1、小学阶段学习数2、明白整数、自然数、分数、百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及联系。二、知识链接点第三天——数的运算_电子教辅读物_习网衔接目标:小学所学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一、运算法则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3.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4.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5.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6.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8.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9.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10.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11.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1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二、运算顺序1.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2.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3.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5.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6.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初中所学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一、有理数加法原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二、有理数的减法原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三、有理数的乘法原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2.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否则积为正。四、有理数的除法原则1.两个有理数相除(除数不为0),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是0.2.有理数除法是有理数乘法的逆运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知识连接点:以下运算定律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都适用。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第四天——数与式_电子教辅读物_习网第五天——式与方程_电子教辅读物_习网一、衔接目标初中知识点(一)整式及其运算(二)因式分解(三)分式.(四)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五)二次根式小学知识点(一)小学的所有式子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三)实际问题1、植树问题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3、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4、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5、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二、衔接点:在小学里,我们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但在初一上学期时又学了一遍——许多同学因此而大意,认为已经学习过而不认真听,可是到了初二上学期学二元一次方程式就犯迷糊了;而下学期又学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分式,更是听得云里雾里——这是因为小学时所讲的概念大多都不全面,初中时补充的内容更多,而且初中数学的内容并不像小学那样的零散,而是一环扣一环,一个知识点没有听懂就会影响下面的内容的吸收,久而久之导致恶性循环,结果还是得从最开始学起。而相反地,如果最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学好了的话,那么上面提到的其他方程就可以依葫芦画瓢,基本上不足为惧了。小学的数式是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所以相对简单。初中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后,遇到应用题第一反应是设未知数列方程。小学所学算数式子大多数运用的是逆向思维,而方程大多数是运用正向思维。孰轻孰重,一眼便知。第六天——比和比例_电子教辅读物_习网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点:1.比的意义和性质(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3正比例和反比例(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初中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小学、初中比和比例知识链接口诀表第七天——比例和函数_电子教辅读物_习网第八天——函数及其图像_电子教辅读物_习网(一)什么是函数1.函数定义(1)初中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为x的函数。(2)小学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很多情况都渗透了函数的思想。①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它的定义域一般是指非负的正整数集,也可以为自然数集,或者自然数集的子集。自然数是离散的,因此,数列通常称为离散函数。②图像是函数。③表格是函数。数列、图像、表格虽然不能用解析式表达出内在的规律,但是其中的变量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它们都是函数。例如1.在探索“数与运算”的规律中渗透函数思想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0页中安排了以下练习。算一算,填一填。有些老师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如果我们以函数思想的高度来设计教学,则可以这样做:先计算,后核对答案,接着让学生观察所填答案有什么特点(找规律)并思考这个特点是怎样引起的,然后再出现教科书第24页的如下练习。虽然学生还没有学过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但可以根据前一题得到的规律加以解决。这种整合不光是能解决一两个练习的问题,而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当一个数变化,另一个数不变时,得数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朴素的函数思想,同时为六年级学习正、反比例做了很好的孕伏。这样做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小数除法、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使知识脉络化,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而这种“得”归根到底是依赖于函数思想而实现的。2.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在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后我们可以设计“周长
本文标题:小升初知识衔接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7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