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容量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本讲学习目标: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原因及地区分布三、人口问题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探究一:总结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8000B.C1770年1950年2003年2008年10203040506070(亿人)约0.1约8.025.263.169.8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古代近代现代分析总结:影响人口增长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古代)产业革命前(近代)产业革命后(现代)第二次大战后生产力发展水平缓慢增长加快增长爆炸增长生产力低下,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差生产力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生活和医疗卫生技术进步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环境稳定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2018年,全世界人口总数74亿多。东亚:中国:约14亿、日本南亚:印度:13亿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2亿多)、菲律宾欧洲:俄罗斯非洲:尼日利亚北美:美国:3亿多、墨西哥南美:巴西(2亿多)1978年改革开放;1980年计划生育;2015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城乡管理和户籍制度---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2005年底,中国开始着手改革户籍制度,各省、市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又称人口发展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自然增长率(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温馨提示](‰)1020304010203040出生率死亡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增长阶段(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变化趋势总人口变化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2.阶段划分及模式类型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状况速度慢,波动较大快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数量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快速增加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主要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人们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且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小;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影响利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压力减小,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弊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过重,劳动力和兵源短缺(2)人口数量的变化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出生并存活婴儿在该时期内平均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2.死亡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时期内平均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人口增加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人口机械增长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差值与该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之比。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5.人口增长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人口增长数与该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之比。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1)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2)定量描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高(2.5%)低(1.0%)传统型高(2.5%)低(1.5%)高(1.0%)现代型低(2.0%)低(1.5%)低(1.0%)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世界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失调等问题最为突出。数量过多年龄结构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比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_______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等人口增长缓慢和__________影响①加大了资源、环境和社会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②产生巨大的__________惯性①________短缺;②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③青壮年负担过重等措施实行__________政策鼓励_____、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出生率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计划生育生育劳动力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规模大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解读热点素材1.人口红利拐点人口红利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人口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或者财富增加。人口红利拐点指一个社会人口结构中,劳动人口增长率低于非劳动人口(特别是退休人口)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解读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针对我国人口现状做出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首先,放开二孩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充足的年轻劳动力。其次,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受经济因素和人们的再生意愿的影响。因此,在调整生育政策的同时,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家庭政策必须跟上,从而促进人口、社会的长期均衡发展。常考图表专攻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在高考中,对于人口内容的考查,绝大部分以人口资料统计图为载体呈现。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类型。[常见图示]图1曲线图图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图3四边形人口统计图图4人口金字塔图[判读技巧]一、曲线图的判读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例如上图,读某国家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可知,从1800年到2008年,该国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上图中该国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水平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上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以1825年为界,死亡率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死亡率曲线在此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二、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三、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如图: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2Ⅰ处的虚线。(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6‰、16‰、29‰)。四、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1)正常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2)特殊变化。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③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20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5~6题。5.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
本文标题: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容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0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