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世界观哲学区别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特点零散、自发形成的自觉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存在人人都有不是人人都有联系A.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B.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错误倾向A.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B.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注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2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方法论区别(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看法。联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比较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具体哲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反过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4、哲学概念①从字义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二、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常见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1.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2.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3.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4.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5.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6.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1.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狄德罗:自然界是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3.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辨证和历史唯物主义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三、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基本内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常见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2.王守仁:心外无物3.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4.笛卡尔:我思故我在5.康德:理性为自然立法6.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7.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8.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9.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10.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11.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1.中外“神创论”2.柏拉图:理念论3.黑格尔:绝对观念论4.朱熹:理生万物,理在事物5.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5四、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2、两者的联系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6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成就,全面、深刻地提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7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的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段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性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②邓小平理论含义: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含义: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④科学发展观含义: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8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9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注意: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是什么?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是什么?两者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比较物质物质具体形态区别(1)它所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2)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1)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2)不能用物质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联系(1)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概括抽象出来的(2)物质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之中(3)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②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0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一,社会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第从人类社会的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看,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总之,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①自然界中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②人类社会的产和、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是客观的。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方法论要求
本文标题:生活与哲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2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