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历史: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2)
设计者:王江泾镇中学倪美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战初期、三大战役前和战略决战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情况,学会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战况,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主要决定,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理解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掀开了新一页。(2)过程与方法解读教材资料《内战爆发时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结合上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目的学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研读图7-76《毛泽东转战陕北》、图7-77《三大战役形势图》和阅读卡《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学会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解读图7-79《红旗插上“总统府”》和图7-80《开国大典》,明确永恒的治国哲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国共两党内战初期悬殊的军事实力对比及“出人意料”的结局,体会人民群众的作用,确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这一历史进程,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领导才能;品味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后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里程碑意义。从第六课整个知识体系来看,理解两种命运的决战,最后是光明前途战胜了黑暗前途,中国人民成立了伟大的新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这个结局蕴涵的哲理是: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之路。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基本情况。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思考:1、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外国记者,你将如何预测中国内战的结果?为什么?2、你认为毛泽东“中国人民必须而且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判断对不对?为什么?内战时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军队数量武器装备拥有人口外援国民党430万正规军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有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3亿多美国共产党120万正规军基本上是步枪1亿多无研读1:补充材料1: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政治方针: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军事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研读图7—76《毛泽东转战陕北》讨论: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革命圣地延安?研读2:补充材料2:经过两年时间,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技术;不仅能打运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解放区土改的基本完成,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后方更加巩固,参军支前更踊跃。各主要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可作战略上的直接支援。而国民党军队能用于第一线的只有170万人,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还有一定的优势,但士气极为低落,战斗力已大为下降。与此同时,国统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人民民主运动不断发展,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呈现摇摇欲坠之势。研读3:研读图7—77《三大战役形势图》,同时视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下列两个方案中的一个推进教学。方案一:推出《三大战役各简况表》(空白),让学生填写并进行比较。战役名称战役时间歼敌和改编敌人数解放地区方案二:请学生根据从《三大战役形势图中》获取的信息,自列一张三大战役综合信息表,并比较三大战役的情况(如下表)。战役名称起讫时间歼敌数(万)辽沈战役1948.9——1948.1147淮海战役1948.11——1949.155平津战役1948.11——1949.152总计154研读4:研读阅读卡《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思考:这个材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依靠力量是谁?为什么这么说?方案一:展示《三大战役中群众支援前线概况表》人民支援前线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民工160万人150万人180万人担架1.38万副30.5万副2万副大车6750辆88万辆40万辆牲畜80万头6300万头100万头粮食0.7亿斤4.3亿斤3亿斤方案二:放映影片《大决战片段》研读5:研读图7—79“红旗插上‘总统府’”[讨论]大规模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迅速由弱变强,直至打败国民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中共迅速取胜的原因有很多:主观方面如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客观方面如蒋介石政府政治上孤立、失去民心,军事上军队士气不高,经济上横征暴敛、导致崩溃,还有统治的腐败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与地点主要决定(2)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课堂小结:齐声高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http;//果博娱乐;http;//果博娱乐;http;//果博娱乐;http;//果博娱乐;http;//果博娱乐jch81kcf严,就是在这么喜庆的时刻也没有任何改变。此刻,他正面无表情地望着眼前的这壹切,既没有喜悦,也没有忧伤,只是不经意间偶尔微蹙壹下眉梢。来得早的宾客已经等了快壹个时辰了,即使来得晚的,也已经有些微微心急。就在众人翘首以盼,苦苦等待之际,典仪官的壹声“吉时到”,整个王府立即掀起了壹片欢呼声。仆从们早就各就各位,严阵以待,宾客们蜂拥而至,将新郎团团围住,并簇拥着朝王府大门口走。门口已经聚集了几十口子人,新郎壹行抵达府门之际,眼看着新娘子的花轿也稳稳当当地停在了王府的大门口!由于今日娶的是侧福晋,因此婚礼仪式比之大婚轻减了许多,但是新郎官在府门口迎亲的程序仍然必不可少。待八抬大轿抬过了炭火盆、抬过了马鞍子,稳稳当当地落地后,只见新郎弯弓搭箭,“嗖、嗖、嗖”,手起箭落,三支利箭准确无误地射向轿门。“驱邪避秽保平安!”随着嬷嬷的壹声吉利话出口,众人纷份发出了赞叹声:“好身手!”“王爷果真了得!”“恭喜四哥!”众人的齐口夸赞并没有给新郎带来任何情绪上的变化,他仍然是壹言未发,面无表情,放下弓箭之后,转身就朝宴席上走去,留下壹众人等面面相觑,不如如何是好。按照迎亲的惯例,宾客们应该随新郎壹并来到宴席上,可是?按照迎亲的惯例,原本新郎应该与新娘子共同进府,并送至洞房,留下新娘在洞房等候,新郎来到宴席招呼宾客才是。迎亲迎亲,这亲还没有迎进府,新郎怎么自己就先走了?百思不得其解的众人们很是难办,犹豫半天也不知道是跟上新郎呢,还是跟着新娘去洞房。就在这思忖之间,无意之中人们分成了两部分:壹部分人急急慌慌、无可奈何地随着新郎来到了宴席上;另壹部分人则磨磨蹭蹭、故意拖延,只求壹睹新娘的风采。射过三箭之后,按照常规,该是新娘子下轿的时候了。在嬷嬷的搀扶下,新娘子壹身桃红色凤冠霞披,头蒙喜帕、手捧苹果,缓缓走下轿来。虽然蒙着红盖头,任谁也不可能真正壹睹新娘的真容,但那纤瘦的身材,端庄的体态,稳健的步伐,令余下在场的每壹个人都禁不住暗暗发出壹声惊叹:果然是名不虚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人们也就更加好奇:这喜帕下的容貌该是何等的娇美模样?喜宴上居主位的,不是新郎本人,而是二阿哥胤礽,当朝太子殿下!与往日不同的是,由于是四阿哥的喜宴,因此四阿哥--雍亲王位居太子右手,三阿哥--诚亲王改居太子左手,其它众兄弟们长幼有序分坐余位。虽然刚刚有壹些小小的波折,但是大喜的日子,大家都不想让四哥(弟)为难,特别是在十三阿哥嘻嘻哈哈的壹番招呼下,众人也都暂时忘记了刚刚的小插曲,热热闹闹地投入到了喜宴之中。因为是四哥的喜宴,各位兄弟们难得有机会可
本文标题:历史: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2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