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2011级)
1《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白兰士、胡焕庸线、竺可桢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4、简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5、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阐述各个时期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7、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8、简述现代(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9、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10、21世纪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动向。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名词解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人地相关论、文化决定论、环境决定论。2、概念辨析:(1)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2)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3)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与可能论(4)文化景观与文化区(5)文化区与文化整合3、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4、请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5、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的统一性。6、文化扩散有哪些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7、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8、简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29、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10、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11、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12、比较“地理环境决定论”与“或然论”。13、试简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14、简述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历程。为什么说协调论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善和科学?15、和谐论是人地关系理论中较完善和科学的理论,试简要说明该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要点,并加以简要评价。16、围绕人地关系出现过哪些理论?应怎样看待人地关系?17、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我国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18、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19、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1)传染病的扩散(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20、简述汤因比的人地关系论的内容。21、简述J.E.斯宾塞等提出的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2、设计一个人文地理学课题的研究方案。3、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及内容。4、简述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5、简述实证主义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6、简单介绍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7、论述人本主义思想给人文地理学发展带来的影响8、比较经验主义方法论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优缺点。9、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收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3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概念辨析: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农业人口密度与营养密度和比较密度、人口转变与人口转变模式、人种与地理人种、民族与种族、民族与民俗、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2、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3、分析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4、简述布莱克人口转变的“五阶段模式”及各阶段的基本含义。5、试述当代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成因,并简述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和国外人口转变模式的异同。6、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7、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8、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9、简述适度人口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10、试说明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11、根据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1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3、综合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的原因。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有何特点?15、简述英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坦提出的7条人口迁移法则(空间取向)。16、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17、举一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后果。18、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现象的原因。说明你对解决西部人口匮乏的办法。19、种族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20、世界种族如何划分?21、简述地理人种的概念及分类。22、四大人种的分布状况如何?23、民族是如何形成的?24、简述民族的特征及分布。25、在美洲的黑人主要集中在哪几个地区?26、简述美国城乡中的其它民族聚居区。27、民族整合的意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428、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29、民俗有哪些特点?试从民俗的各方面说明民俗与环境的关系。30、民居不仅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特征,而且也反映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试分析之。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概念辨析: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2、简答农业起源的理论。3、分析农业形成对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论述农业发展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特点。5、传统农业的基本类型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分布。6、现代农业的基本类型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分布。7、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有何差异(以中国和欧洲为例)。8、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出现在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有何共性?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发展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简述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出现在英国?3、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什么?并说明其分布。4、试述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5、工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有什么意义?6、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布局有什么影响?出现的工业部门是什么?形成哪些重要工业区?7、论述北美和欧洲的主要工业带的特点。8、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9、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10、自然地理环境对工业布局有何影响?11、简述二战以来,工业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原因。12、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遇到了哪些问题?13、论述影响新兴工业部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14、论述现代工业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15、试述当前世界工业(纺织、汽车、微电子)分布的新变化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6、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1、名词解释:城市、聚落、城市等级规模法则、城市地域、城市地域结构、城市职能、城市体系2、分析乡村聚落的类型、成因及空间结构特征。3、简述城市的兴起对农村聚落发展的影响。4、简述我国设置城镇的标准。5、简述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6、城市的形成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7、试以具体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及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8、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有那些?试分析所在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9、简要阐述并评价城市内部地域的有关理论(3个典型模式)。10、如何理解城市景观?11、简述城市体系的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12、审视或评价城市景观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并简要说明。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1、语言的本质特征有哪些?2、简述英语的形成和发展。3、简述汉语方言区域。4、我国七大方言的分布状况如何?5、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6、世界主要语系有哪几种?7、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语言分布特点。8、语言的传播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举例说明。9、语言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性?10、试分析地理环境对语言的扩散和分布的影响。611、以我国方言分布为例,简述影响语言分布的地理环境要素。12、讨论语言扩散及其结果。13、简述语言景观的涵义和内容。14、试举例说明语言景观的特征。15、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试对你所在地的地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第九章宗教与宗教地理1、简述世界主要宗教类型及其分布。2、分别简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起源、发展、教派及其分布。3、分析地理环境对宗教的起源、传播及宗教习俗的影响。4、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关系怎样?5、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有哪些?以佛教的传播过程阐述影响宗教传播的因素。6、民族宗教主要有那些?分析它们对地区或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7、结合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结合主要宗教景观的类型和特点讨论宗教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政治地理要素由哪些组成?2、叙述政治与政治地理的主要内容3、如何理解政治地理过程?4、简述国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5、简述领土形状的类型及其政治地理意义。6、影响国家权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分析地理环境对国家主权的影响。8、如何分析一个国家权利的要素与综合实力?9、论述当代全球政治格局的形成过程,并阐述当代的全球政治格局对我国的影响。10、试评述地缘政治学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缘政治模式。11、简述“冷战”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点。12、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演变趋势分析。13、结合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世界和中国的地缘政治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国家安全战略。714、名词解释:综合国力(国家权力、国力)、领土、国民、国家中心性区域第十二章行为地理1、名词解释: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心理图谱、通勤活动行为空间、间接活动空间、直接活动空间2、感知环境与认知环境有何区别和联系?3、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主要有哪几种?4、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5、举例说明人类迁移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6、举例说明普雷德行为矩阵的应用。7、简要评述消费者行为空间模型。
本文标题:《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2011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3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