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十五章: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 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第一节:行政效率概述一、行政效率的涵义及特点行政效率是指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与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比率。即在单位时间内开展行政活动,所获得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行政效率的特点行政效率与其它社会活动效率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定性与定量的统一。行政管理活动的地位、作用、方向以及行政目标的某些方面,很难用纯数量关系来表示,只能从性质上来把握。因此,对行政效率的定性分析和价值判断是必要的。另外,行政管理活动毕竟是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付出,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程度,可以从数量上做出评价。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任何管理都要追求经济效益,即以最少的经费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如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开支,像咨询费、设备费、会议费、人员工资等。但政府行为与企业相比,更加追求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行政管理活动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个决策和行动,都要既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要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4、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行政系统是一个由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交织而成的体系,各层级、各部门对提高整体效益负有相应的责任,他们各自高效实现目标是实现组织整体效益的前提。因此,要从整体出发,考察行政管理的效率,局部效益要与整体效益结合起来。5、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行政效率高低决非简单由某一行政管理因素或环节决定,而是各相关要素、各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行政管理的主体(人员)、实体(组织)、到行政管理的环节(领导、决策、执行、监督),再到行政法制、行政方法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对行政效率产生影响。二、行政效率的类型(一)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二)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三)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四)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三、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一)行政效率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准。(二)行政效率高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三)行政效率高低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四)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第二节: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一、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一)行政组织方面(二)人事管理方面(三)管理方法方面(四)机关工作方面从行政层次上来分析,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主要的外部要素主要有:一是社会环境,二是自然环境;影响组织效率的因素则包括:组织结构、领导人员的才能和领导方式、集体观念等。二、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的关系所谓行政工作的绝对效率,是指通过精简机构、增加经费及人员而提高的效率;而相对效率,则是通过提高行政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简化工作程序、运用现代科技而得以提高。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组织行政命令,后者则是组织上教育以及技术手段达到的。绝对效率也可称为当前的、近期的效率;相对效率则是长期的,前者处于稳定状态,属于渐进式;后者处于活跃状态,属于实变式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提高绝对效率,才能为提高相对效率提供有利条件;同样,只有提高相对效率,才能促进绝对效率的提高。绝对效率是有限的,相对效率是无限的。第三节:管理者的效率一、领导者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人为中心的民主领导方式比以工作为中心的集权方式效率要高。二、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有:1、统筹法2、序列法3、组合法4、统计法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一)观点正确,择优决策。(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四)加强时间观念,定期检查核算。(五)提供人员素质,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六)善于经常地总结经验教训。四、当前提高政府效率要做的工作(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从体制和制度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核心和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做好的,就交给市场去做;中介组织能做好的,就由中介组织去做;都做不好、做不了的事才由政府去做。要大力培育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将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交给居民自己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二)强化政府作风建设,加强制度创新,坚持按规矩办事。强化政府内部管理规范,严格依法行政,优化管理要素,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首问责任任制、否定报备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强化监督机制,严肃行政纪律。不断提高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综丰广素质,注重法律思维的培育。(三)加强政府绩效管理。要通过制度创新,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建立有效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考核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业绩、效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建立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要建立绩效评估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使之具备可操作性。对政府的绩效评估中要建立相关制度,逐步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外部评估制度,以便让人民群众更广泛、更有效地监督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将政府绩效管理与电子政务有机结合起来,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四)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对电子政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而要看作是一种技术与体制的有机融合,甚至是全方位提高政府效率的革命,要特别注意服务导向,通过为民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带动政府业务流程重组。要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实效,防止盲目怀,防止简单复制,防止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上。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由于电子政务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做好统筹协调的工作,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情况,避免政出多门和多头领导.第四节:衡量行政效率的方法一、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和执行效率组织效率即上级机关的工作效率。测量组织效率,不仅要考察组织、管理等因素,还要考察指导思想等。管理效率,即中层行政机关的效率,应着重考察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等。执行效率,即基层单位的效率,其测量方法:二、衡量行政效率的要点1、标准性2、全面性3、区别性4、可靠性5、严肃性三、行政效率测定的技术和方法1、传统方法。即效率评价的经验方法、科学管理学派的测定方法和资源投入进度检测法。2、工作负载分析法。通过不同单位在工作负载和结果方面的横向比较来确定各个单位的的效率水平。运用这种方法,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涉及的单位从事同样或相近的工作,二是工作性质属于量的处理工作,容易进行量化衡量。3、要素分析法。即投入要素与结果要素转换率的分析。包括单要素分析和多要素分析。单要素可以是物质要素,也可以是货币要素。另外,单要素还可以用增值率来计算,即工作人员的人均增值额。多要素分析法即对上述各种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的综合分析。此外,还有⑴行政费用法。通过费用支出测量效率。⑵行政统计法。编制统计表等为计算提供依据。⑶行政计分法。⑷行政功能法。第五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一、绩效评估的意义(一)绩效评估的正面意义1、绩效评估体现了公共管理的新思维2、绩效评估是提高政府绩效的有效工具3、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政治合法性(二)绩效评估的负面影响1、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过度,成本上升2、鼓励官僚的预算最大化倾向3、导致公共机构内部的私人目标二、公共部门的特点和绩效评估的困难(一)公共部门的垄断性(二)公共部门的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三)公共部门产出的特征:产出多为无形产品,产品的中间性质,最终产品的非商品性(四)公共部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五)公共管理环境的特点。社会与公众的互动。
本文标题:第十五章: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 行政效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4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