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新经济政策 和“斯大林模式”》精品课件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2课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考试大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考点搜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内容、作用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及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主要内容农业无代价地征收农民余粮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贸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形式强制劳动,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废除实物配给制评价利:弊: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引起工农群众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相同点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的“新”所在。到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这时,苏俄农民中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以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C.使苏俄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取得完全巩固,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D.只是一种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临时政策俄共(布)“十大”召开时的抗议抗议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恢复资本主义。1921年列宁也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请思考:列宁要退到什么地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列宁实行“退”,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策主要表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业化道路农业制度流通领域经济体制政治方面限制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经济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全盘集体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个人高度集权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斯大林针对苏联当时的国情,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①经济政策: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直接管理经济;制订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为它提供资金。②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行动:实施三个五年计划。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评论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那有这样的道理。”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情况和毛泽东的评论,谈谈“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⑴利:①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②为反法西斯胜利取得胜利奠定基础;⑵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④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⑤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基础题6.(1)表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成效:(见课本)(2)特点:①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一党专政(3)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联系:吸取苏联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4)影响:照搬苏联模式,计划经济,重工业为中心,“左”倾的经济路线影响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努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5)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探索适合本国国情道路提高题6、(1)变化:实行农业集体化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重工业迅速发展,但农轻工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经济不能持续发展(3)变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开创“斯大林模式”成就:迅速实现工业化,到1937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经济危机文革结束内容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干预从计划到市场作用提高,恢复,稳定,途径恢复,缓和,遏制,开创举世瞩目相同背景,目的,实质,作用启示1、50—70年代:照搬,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史实78年改革开放,突破斯大林模式,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高考链接•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第一问考查苏联农业集体业的原因。第二问从工业、农业关系角度评价斯大林模式的作用。第三问注意中国实施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范围。第四问,结合史实概括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并同斯大林模式相对比回答问题。答案要点:(共14分)•(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注意本单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的关联。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并且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不断改革调整,并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中的积极因素,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注重情景的设置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都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命题角度。典例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2007·广东·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于向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过渡,而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为建立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和文化前提。(2)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以遵循,它是需要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对自身的不断调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3)在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特别注意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中的一切积极因素。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和民主的。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建设。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改革的结果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问题1、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原因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②农业的相对落后;③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赫鲁晓夫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问题2、此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存在什么弊端?体现在哪些措施?结果如何?㈠弊端:①没有突破旧体制②脱离实际、盲目性大③缺乏正确指导思想④没有结合国情㈡措施:①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②政治上全面批判斯大林。㈢结果:1964年赫鲁晓夫黯然下台,改革没有成功。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勃列日涅夫问题3、“列车正在运行”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全苏联出现一个比较好的形势。问题4、“列车正在运行”得益于哪些措施?①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②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③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勃列日涅夫㈡原因:①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②后期趋于保守,改革停滞。③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④与美国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问题5、为什么说“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㈠现实: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到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戈尔巴乔夫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1991年月12月25日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戈尔巴乔夫改革进程A.1985—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战略”;经济大滑坡(失败)。B.1988年后,政治改革。实行多党制、总统制;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指导思想改革性质政治前提结果邓小平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良的资本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削弱、放弃党领导成就辉煌失败、解体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戈尔巴乔夫1、以下有关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开始于苏联社会陷入危机的边缘②主张对旧制度进行根本变革③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④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戈尔巴乔夫2、关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①对原有经济政治改革仍不够彻底②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配套措施③“加速发展战略”指导思想错误④政治上导致思想混乱,民族矛盾激化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戈尔巴乔夫3、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是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③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④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国内政治局势迅速恶化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思考】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三者相同和不同点。㈠同:(1)都是为了解决弊端;(2)都在方面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㈡异:(1)赫氏改革侧,勃氏改革侧重,戈氏侧重和入手;(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最终导致;(3)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对其只是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方向。斯大林模式农业、工业苏联实际重农业重工业所有制商品经济政治改革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探究】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二、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㈠方针提出: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㈡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㈠不同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新经济政策 和“斯大林模式”》精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42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