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7章-物流园区规划方案设计
7物流园区规划方案设计7.1物流园区规划方案概述7.1.1物流园区及其类型一、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大型综合物流结点,其中集成了各种物流功能以及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为物流功能顺利实现的各种商务功能和其他辅助功能,集中体现了物流功能的聚集效应和资源整合的特性,在物流网络和物流系统的组织管理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日本,叫做物流团地,是一家或多家物流中心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的出现,是政府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的重要举措之一。一些国家的政府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地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中心在此聚集,使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轻大型配送中心在市中心分布和分散分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物流规划理论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流园区的认识比以往有所进步,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一般是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完善区域物流网络而规划建设的大型综合物流结点,在其中聚集的物流功能与商务功能提升区域物流系统的运作水平与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物流园区还可以物流功能为依托,成为各种物资及原材料交易场所和集散地,成为商品流通链的重要环节,甚至通过信息平台等手段,成为整合分散的社会物流资源及业务资源的有效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说法,物流园区(logisticspark)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二、物流园区的类型按依托对象的主导性原则,以某一服务对象为主要特征,将延伸服务合并为同一类型,这样可以将物流园区分为以下几类:(1)货运服务(枢纽)型依托空运或海运或陆运枢纽而规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形式或两条不同的运输干线衔接;提供大批量货物转换的配套设施,实现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主要服务于国际性或区域性物流运输及转换。此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可以进一步分为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机场,以空运、快运为主,衔接航空与公路转运)、海港物流园区(依托港口,衔接海运与内河、铁路、公路转运)、陆港物流园区(依托陆港,以公路干线运输为主,衔接公铁转运)。(2)生产服务型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产业园区而规划;提供制造型企业一体化物流服务;主要服务于生产制造业物料供应与产品销售。(3)商贸服务型依托各类大型商品贸易现货市场、专业市场而规划,为商贸市场服务;提供商品的集散、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主要服务于商贸流通业商品集散。(4)综合服务型依托城市配送、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多元对象而规划;位于城市交通运输主要节点,提供综合物流功能服务;主要服务于城市与区域运输和配送体系的组织。7.1.2物流园区的功能一、物流园区产生的原因物流园区的产生,尤其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可以将多个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同时这些企业还可以共享一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物流园区聚集了多种物流服务功能和商贸服务功能,进驻物流园区的企业,不论是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还是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另外,有些物流园区往往还集中了海关、商检、卫检等政府职能部门,给相关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职能管理服务,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需要。(2)减轻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通过建立物流园区将货运交通尽量安排在市中心区域外是国外不少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有力措施。如日本东京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内环线外的市郊边缘带建设了四个“物流团地”,使进入市区的货物先集中在物流园区,化整为零,按市内的运输路线统一分送,限制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市区。出市区的货物集中到物流园区,集零为整,统一运输,提高车辆的利用率。(3)减小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物流除了对城市交通带来压力和产生噪声、污染外,物流园区本身也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因而在空间布局上受到城市规划的限制和制约。大型仓库本身就不太容易与周围建筑环境相协调,会带来对城市景观的破坏,不宜过分零散布局,物流园区的建设将分散的仓库集中,有利于对产生的废弃物集中处理,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4)促进城市用地结构调整随着市区的不断扩展,原来的城市边缘区将成为市中心区,商贸、金融、餐饮服务等产业逐渐在此集中,大型物流中心无力支付地价上涨及对城市交通和环境影响较大需迁出中心区,物流用地性质发生变化,城市用地结构亟待调整。物流园区的出现既为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二、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物流园区的功能总体上包括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物流组织管理功能一般包括货物运输、分拣包装、存储保管、集疏中转、市场信息、货物配载、业务受理等,而且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不同节点将这些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和集成体现的,从而在园区形成一个社会化的高效物流服务系统。物流园区是物流组织活动相对集中的场所,在外在形态上不同物流园区有其相似之处。但是,物流的组织功能因物流园区的地理位置、服务地区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及企业的物流组织内容和形式、区位交通运输地位及条件等存在差异。经济开发功能主要是指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开发,内容包括新建设施开发功能、既有设施和资源的整合功能。具体来说,物流园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货物集散功能是由物流园区内货物集散中心实现的。货物集散中心是物流网络体系中的节点,是一般物流基本功能的充分表现。实现该层次的功能,需要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其中包括仓库及货物仓储设施和设备、货物装卸搬运设施和设备、停车场及辅助性服务设施、办公场所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化管理设备和其他辅助设施。要实现货物集散功能,最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货源和货流。(2)物流控制功能是由物流园区内的物流控制中心实现的。物流控制中心是使物流各项功能有效协同运行的指挥调度和掌握全局服务项目、业务量、服务质量、货物动向、车辆状态、运营成本等的控制机构。物流控制中心能使整个物流过程衔接起来,形成动态管理的企业、区域、全国或国际物流网络体系,进行物流链和客户所需的供应链管理。(3)物流信息服务功能物流信息是物流园区网络运作的中枢神经,是沟通物流网络体系运行的血脉,也是进行物流过程调控的前提和基础,其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物流园区的物流信息平台。该平台连接物流作业现场(包括运输与配送作业的车辆)与中枢指挥功能的基地,除一般信息作业手段外,还需要相应的电子数据加工处理设备,其核心内容就是信息咨询、配载服务、车辆调度等。(4)物流园区的管理功能组织编制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对物流园区发展与管理政策的制定研究;组织制定物流园区总体布局规划,并组织和监督实施,组织和监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负责园区物流企业的行业管理;组织编制联合运输计划,协调解决运输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重要物资和商品的调运,以及各类场站的货物集疏运;负责园区各种设备及运载工具的统筹协调等工作。7.1.3物流园区规划一、物流园区规划的原则(1)适用性原则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是为了满足区域经济的需要和完善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的。因此,物流园区的规划要从分析其所在的区域经济特点、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和物流网络现状入手,在物流园区内规划适当的物流功能和商务功能,提高区域物流系统供给与需求的适应度,提升区域物流网络运作水平,有利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另外,物流园区聚集了各种产业及其物流功能、商务功能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聚集性的综合实体,其规划要考虑到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要充分满足区域内潜在的物流需求,服务于城市和腹地发展的需要。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一般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具有长期规划的特点。(2)系统性原则物流园区内包含多种类型的要素,包括仓库、场站、设施设备等实体性要素,也包含各类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还包含政府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从功能上来看,既包含产业发展的功能,也包含各种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物流功能,还包含运营管理的功能。因此,在规划建设中,要考虑到各种功能要素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配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化的实体,以提升物流系统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3)科学性原则(规划方法的科学性)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还要本着科学化的原则,按照科学的规划理论,选择科学规划的方法,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建设。(4)统一性原则(政策法规,运营管理,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物流园区的规划,还要符合区域发展规划和所在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与区域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等进行统一规划,制定满足区域一体化规划政策。物流园区规划还要与各类规划标准相统一,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最大程度发挥物流园区的功能和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闲置浪费。(5)阶段性原则物流园区服务于区域经济长期的发展需求,其规划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物流园区所包含的各种功能要素较多,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资源和物流实体资源,是一个资本密集的大型综合物流结点,对其进行规划投资不能一蹴而就。另外,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对物流园区的功能要求有所不同,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需要在不同时期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相适应,因此,其规划需要本着阶段性的原则,分阶段进行规划和建设,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及物流网络同步发展。二、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规划与评审物流园区的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编制符合所属地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物流园区详细规划,并通过规划评审。物流园区建设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吸引区域内物流企业逐步集中,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物流园区建设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和贸易服务型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应小于园区总用地面积的15%,综合服务型应小于20%。(2)交通影响评价与规划应开展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对各相关交通系统设施的影响,分析交通需求与路网容纳能力是否匹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按交通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减小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对周围道路交通影响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处理好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物流园区应建有能满足入驻企业活动所需的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辅助道路构成的道路系统,其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应纳入城市道路系统统一规划建设。(3)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物流园区应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监管系统,并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活动。物流园区的环境空气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物流园区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达到《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装卸作业库场标准,非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规定的Ⅳ类标准。物流园区应规划环卫设施,组织收集入驻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并委托有资质的经营单位来收购和处理这些废弃物。鼓励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园区应配套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供排水、通讯、道路、消防和防汛等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遵循“一次规划、分
本文标题:第7章-物流园区规划方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4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