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 四 章 德国经济
1第四章德国经济2德国德国高速公路德国城市景观3德国德国汽车工业慕尼黑啤酒节奔驰宝马大众奥迪保时捷45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初,德国还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经济非常落后。但经过18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紧接着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先后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不仅给世界,也使自己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6经济:1.14、15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17世纪普鲁士工商业发展3.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政治:1.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思潮扩展和自然科学出现2.宗教改革发端: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3.18世纪中期,普鲁士跃居欧洲强国行列(14、15世纪——19世纪70年代)四分五裂的德国7完成统一,社会转型(19世纪70年代)1、条件工业革命发展要求结束分裂(根本原因)普鲁士具有统一优势(实力强、民族纯、政策硬、外交活)俾斯麦的“铁血政策”2、经过:3、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1864年,普奥联合对丹麦1866年,普奥战争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8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铁血宰相俾斯麦1862-1871,在任普鲁士首相期间推行“铁血政策”,进行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的统一。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铁血政策9德意志统一示意图10德意志统一的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结束分裂——统一的市场打败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资本阿尔萨斯、洛林的矿藏——资本打败法国,奥地利,改变欧洲国际格局,成为新兴的强国不利普鲁士的旧制度依然存在,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侵略性的国家11一、德国的基本情况概括(一)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陆上与法国等九国接壤,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二)有稠密的铁路网,连接欧洲东西部和南北部的铁路经过德国。(三)境内三条河(莱茵河、易北河、以及多瑙河)及其支流内与运河相通,外与海洋沟通,水网密布。12二、经济特点:(一)统一前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统一后发展迅速;(二)两次世界大战沉重削弱德国经济,战后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迅速恢复、发展经济。一战后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二战后利用东西方“冷战”局面,都借助美国资本输出,恢复经济,两度崛起,最终成为经济大国;(三)抓住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跳跃式发展。13三、工农业分布特点(一)农业区—北德平原畜牧业,南德高原山地、河谷农业;(二)工业区五种主要工业部门:采煤、钢铁、机械、化学、纺织。1.中西部鲁尔传统工业区(1)丰富的煤炭资源,临近法国洛林铁(进口)。(2)莱茵河干支流再加上人工运河水陆运输条件极为便利。(3)充沛的水源和广阔的市场。这里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学为主的工业区。142.新兴工业区南部新工业区—慕尼黑(德国硅谷);斯图加特等(1)企业以中小型为主,(2)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3)分布较为均衡。四个重要城市:柏林、汉堡、波恩、法兰克福。153.工业结构及特点(1)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其他如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2)外向型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或一半以上销往国外。(3)工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大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众多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强,技术水平较高。(4)垄断程度高占工业企业总数2.5%的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有工业就业人数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16(三)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丰富的煤炭资源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硬煤探明储量约2300亿吨,褐煤约800亿吨.2.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德国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特别是公路密度为世界之冠。民航运输业发达。3.雄厚的科技水平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17四、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工业国。四大支柱:机械制造、汽车、电气、化学发展条件有利: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不利: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18物理:伦琴:发现X射线;普郎克:量子理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相对论;赫兹:电磁波;威廉·韦恩:核能先驱;化学:凯库勒:提出“苯理论”,奠定原子价理论的基础。拜耳:发现染素分子结构,为现代染色工业奠定基础。韦尔斯塔特:通过研究绿叶素证明镁原子的存在。机械工业:西门子:方面发电机和电动机。奥托:试制成功四冲程内燃机。本茨和戴姆勒研制成功汽油内燃机;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化学工业:法本公司;拜耳公司;哈贝尔:发明从空气在提取硝酸盐的方法,为德国的炸药制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钢铁工业:英国人托马斯发明的当时最先进脱磷炼钢法在德国被普遍运用。文化教育:19世纪初20年代末,大中小学在校人数达1千1百万,占总人口的16%。19五、政治体制(一)统一前四分五裂,二战后东、西德国分道扬镳。德国领土分分合合;(二)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方式,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对德国政治有较大影响,富于侵略性和扩张性。近现代史上,德国两次挑起世界大战,既是发动者,又是受害者;(三)政治上,长期和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结怨深。二战后,在美苏夹缝之中,德法和解,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走联合自强之路。20德国及首都柏林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联邦德国政治:1949年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54年结束被占领,加入北约。经济:经历恢复—“黄金”—“滞胀”—“低速增长”时期,60年代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民主德国:1949年成立,1955年加入华沙,照搬苏联经济模式,改革成效不大,80年代后期政局动荡。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火车头。东、西德分道扬镳二战后,长期分裂,最终统一21二次大战后德国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又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最发达的经济国家,并以独自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而闻名。人口约8170万。2008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2万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34欧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2009年德国GDP为2.585万亿欧元,同比下降5%。排在在美国、中国、日本和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五位。22“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23德国及首都柏林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联邦德国政治:1949年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54年结束被占领,加入北约。经济:经历恢复—“黄金”—“滞胀”—“低速增长”时期,60年代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民主德国:1949年成立,1955年加入华沙,照搬苏联经济模式,改革成效不大,80年代后期政局动荡。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火车头。东、西德分道扬镳二战后,长期分裂,最终统一24第一节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主要内容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与国家的适度干预相结合的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供应者——弗莱堡学派。25联邦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点:既反对经济上的放任自由,又主张国家要尽量少地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对资本的某些权利予以限制,让公众得到好处;实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261.二次大战前德国的经济政策(1)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由65.6亿马克骤增到177亿马克,六年中实收税款共增加了600亿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国国债由115亿马克上升到371亿马克。帝国银行和几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劳动者的小额储蓄存款也被强迫投入公债。帝国银行以国债为担保大量增发银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银行券由26亿马克骤增为110亿马克。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德国国家有能力进行有规模的投资和军事订货。27(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1932年,德国的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约占当年国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国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备战期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巨额的军事订货使德国垄断资本集团获得了高额利润。以军火工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从国家接受的军事订货总值由930万马克猛升到1.45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时期,公司的纯利润额则由650万马克上升到1.22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8倍。28(3)剥夺犹太人资本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29(4)强制卡特尔化强制卡特尔化是希特勒政府扩大垄断组织统治及加速生产与资本集中的重要措施,并且比历届德国政府实施得更彻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颁布所谓的“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而一切卡特尔则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有关的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从而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等权利。这实际上是在经济上宣布了它们的死刑。在这种威胁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并如垄断组织,受垄断资本的直接统治。卡特尔的数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国已登记的卡特尔总数,由2100个增加到2500个。30(5)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1937年,希特勒颁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规定凡是资本不组10万马克的小股份公司应予淘汰;而新设立的股份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结果,据德国官方统计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公司绝大部分遭到淘汰,资本为10-50万马克的公司减少一半,而资本在500万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资产阶级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还强迫封闭大量手工企业和小型零售商号。31据统计,到战争爆发时止,被迫停业的手工企业近20万家,小商店约10万家。通过这种方式,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大大加速了,垄断资本的势力空前加强起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部门生产的垄断化达到惊人的程度。垄断组织控制生产的比重在钾盐、炼铁、金属加工、人造氮、水泥、制糖、化学及药品、电力等部门为95-100%,在机器及运输工具制造、人造丝、麻织业、制纸业等部门为80-95%,在优等钢生产中为60-70%资本进一步集中于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们已经控制了了全国股份资本总额的85%,为数众多的小业主沦于破产。32(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化经济调节机关,1933-1936年秋,帝国经济部是最高中央调节机关。它下面设有各种专业管理局,分管各工业部门、农业、市场、对外贸易、物价等等。同时,根据1934年的“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及各垄断组织基础上,新设立了按部门和按地区的两类经济调节机构,交由垄断寡头及其亲信直接掌握。33部门调节机构的组织形式是经济集团,共有四级。最上级为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动力和手工业等6个最高集团;下属44个经济集团;它们下面又分350个部门集团;最下一级则为640个专业集团。地区调节机构采取了省经济厅(下属市、区分支机构)的形式,全德共有18个。这两类调节机关都具有政府机构的权力,
本文标题:第 四 章 德国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7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