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关于我校开展创新教育工作方案建议
关于我校开展创新教育工作方案建议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受教育者创造力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系统,包括相应的教育思想、观念、原则、方法和手段。《高等教育法》中第五条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必将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定位。我校的创新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在组织机构上成立校级领导小组,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中心主要研究和跟踪创造学的最新理论和创造技法;研究如何将创造学融入到专业课本和课堂教学中;研究创造技法如何在渗透到第二课堂中,使之成为同学们的思维训练工具;研究创造学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2.培训从事创造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首先培训《创造学原理及技法》,《发明与专利》两门课程。受培训的师资在各自学院开设《创造学原理及技法》课程,鼓励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40课时,在第二学期开设。3.有条件的学院,再开设《发明与专利》课程,鼓励同学申请专利,实行暑假《发明与专利》集训,完成“每人一项专利”的要求。各学院根据师资力量,开办“创新能力试点班”,以开设4―6门创造学方面系列课程为主要内容,系统地传授“创造学原理”、“创造工程学”、“创造力开发”方面知识,同时以系列课程为阵地,使学生完成创新实践内容,保证“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每人一项专利”的顺利实施,从而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训练创新思维、开发创造力,以期使其形成创新的习惯,经过多年的内化,养成创新的品格。现已开设的六门课程是:(1)《创造力开发与训练》(2)《创造心理学》(3)《发明与专利》(4)《创造工程学》(5)《发明案例分析》(6)《创造技法》4.拨专项经费,以教务处等单位牵头,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使部分同学们的创新设想、专利项目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自己构思、完成图纸或工艺并亲自动手加工完成项目的装配和调试,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实践”学分由全校统一设定教学大纲。制定《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训练计划》(见附件);拨专款20万,每年学校选出100个左右项目给予资助(包括文科论文或调查报告等),对其中的优秀项目鼓励其可参加校级以上的“挑战杯”以及各类课外科技作品等比赛。参加课外科技训练可获得的“创新教育实践”学分学分。5.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相互渗透、多联式结构模式。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将“读百部名著、观百部名片、唱(听)百首名歌(曲)”纳入到教学计划的“创新教育实践”的学分中,并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从而内化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以期产生“有价值”的创新产品。6.拨专项活动经费,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内容包括专场报告会和讲座、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重视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形式的院级竞赛活动,建立严格的奖励考核制度,并将其纳入到“创新实践学分”中,激发大多数同学们参与到科技学术活动中来。7.逐步开展以课堂课程教学为重点的开发创造力的研究和开展工作。研究如何将创造学训练活动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有目的的选择合适的班级、有条件的课程(如物理、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等),针对具体课程具有特定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该课程如新机构设计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创造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以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安徽工业大学素质教育中心2005.10.20
本文标题:关于我校开展创新教育工作方案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8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