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三一轮复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例1.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C(一)体液与内环境的关系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位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其组成如下:(二)内环境概念的理解(1)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就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2)易错点:注意区分三种环境(极易混淆,重点记忆)例2:下列选项,哪些属于外界环境?哪些属于细胞内液?哪些属于内环境?A.空气B.核液C.线粒体基质D.土壤E.组织液F.淋巴G.脑脊液H.细胞质基质I.尿液J.消化道(从口腔至肛门)K.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腔)L.子宫内腔M.血液(1)属于外界环境的有:A、D、I、J、K、L。(2)属于细胞内液的有:B、C、H。(3)属于内环境的有:E、F、G。(三者都不属于)(3)不同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①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④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例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B(三)内环境的功能——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练习1: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是:()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A例4: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是()①呼吸氧化酶②抗毒素、外毒素③血红蛋白④神经递质⑤解旋酶⑥淋巴因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④⑥D(四)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内环境中的物质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①营养成分: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②调节成分: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代谢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C02、水分、尿素等(2)不属于内环境中成分:一般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肠液中的物质。分为三类: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③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外部环境,所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注意比较: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①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②淋巴循环有回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的作用。(1)不属于内环境中生理过程①细胞内呼吸作用各阶段发生的过程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2)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的结合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五)内环境生理过程与细胞内、外生理过程比较练习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机体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血浆成分稳定,不能代表稳态。D1.血浆pH稳态的调节(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2)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六)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稳态的维持2.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例5: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B小结:内环境的稳态与意义1、内涵: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调节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5、调节方式:反馈调节6、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练习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B例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解析:本题考查稳态的意义。B、D中的疾病是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症状,但稳态被破坏,不一定患这两种疾病。稳态被破坏后,主要表现为细胞代谢紊乱,一般不会表现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反而可能减慢,因为酶的活性降低。C(七)内环境稳态与机体健康疾病名称与稳态的关系主要症状治疗与预防肠胃炎丢失无机盐,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腹泻,四肢无力输液补充无机盐发烧体温升高,体温平衡受到影响,影响酶的活性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消化不良,代谢紊乱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疾病名称与稳态的关系主要症状治疗与预防尿毒症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中有毒物质增多有毒物质积累呈现中毒症状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抽搐血液中Ca2+过低抽筋补充Ca2+肌无力血液中Ca2+过高肌肉收缩无力减少Ca2+组织水肿内环境渗透压改变导致组织液积累组织液增加淋巴管阻塞可引起下肢和阴囊慢性水肿,过敏反应可引起局部组织红肿增加蛋白质摄入;防止淋巴循环受阻;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补充: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2、淋巴回流受阻3、过敏反应等原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等渗出4、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5、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练习4: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与无机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导致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A
本文标题:高三一轮复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9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