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救援处置
2011年6月危险化学品是酿成爆炸、火灾、毒害和污染事故,致使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逐年增加。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规模、程度和危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境地。引言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罗家16号井发生的特大井喷事故,剧毒气体硫化氢的扩散,致234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波及范围80万平方公里,疏散群众40000余人。如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致9人死亡,3人受伤,波及范围达半径1公里,疏散居民15万,甚至动用军队先后发射21发枪、炮、坦克炮弹,消除危险源。2005年11月13日,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101厂连续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2人重伤、21人轻伤。长13米,装载液化气空钢瓶约800只。2005年3月29日18时50分,京沪高速江苏淮安段103Km处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导致肇事车辆槽罐内大量液氯泄漏。此次事故波及淮安市淮阴、涟水2个县区的3个乡镇、11个行政村,造成28名村民中毒死亡,350人住院治疗,270人留院观察,疏散15000余人。2005年0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发生液氯槽车事故,28人死亡,近万人疏散。四、公路运输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处置措施三、通过案例分析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特点及危害二、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一、危险化学品的种类1.1危险化学品概念1.2危险化学品安全现状1.3危险化学品分类1.4危险化学品的编号1.5危险化学品的标志1.1危险化学品概念化学品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危险货物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1.1危险化学品概念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危险化学品列入以国家标准公布的《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剧毒化学品目录和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指国家标准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中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包括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和民用爆炸品。1.1危险化学品概念化学品危险货物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1.1危险化学品概念1.2危险化学品安全现状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年前现在4亿吨100万吨全世界化学品年产量已知500-700万种市场约10万种150-200种致癌增加1000种/年损失4000亿元/年国际社会重视“摇篮”——“坟墓”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市场5000种,合成氨居世界第一、塑料居世界第二;生产规模与贮存量持续扩大,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95%以上危险化学品涉及异地运输;大量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据北京市、上海市、汕头市、南宁市和无锡市五个城市普查,10230个重大危险源,90%化学品相关;大量危害严重的化学品向境内转移;化工产业园区化。1.2危险化学品安全现状1.2危险化学品安全现状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广泛涉及众多行业和领域;——危险化学品3823种;——剧毒化学品335种;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量大面广;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33.7万家(2007年底)生产单位2.4万家储存单位3482家经营单位25.9万家(剧毒化学品近4000家,加油站9.5万家)运输单位6800家,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约10万辆使用单位4.3万家废弃处置单位388家1.2危险化学品安全现状北京2%天津2%河北4%山西1%内蒙古1%辽宁6%吉林1%上海5%江苏15%浙江9%安徽2%江西2%山东14%河南4%湖北3%湖南5%广东8%广西2%其他9%青海0%甘肃1%海南0%重庆1%四川3%贵州1%云南1%西藏0%陕西1%宁夏0%新疆1%黑龙江1%福建3%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华北10%东北8%华东51%华中12%华南10%西南6%西北3%1.3危险化学品分类及特性第1类爆炸品第2类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联合国关于危险物质运输条例中和国标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将危险物品按性质分为9类,每一类又分若干项。第1类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1.1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例如,硝化甘油(丙三醇),TNT(三硝基甲苯)爆炸品按危险程度分为6项1.2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例如,枪弹等1.4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例如,烟花,礼花弹等。1.3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例如,烟幕弹,照明弹等。1.5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例如,铵油炸药,铵沥蜡炸药等。1.6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第2类气体指在50℃时,蒸汽压力大于300kPa的物质或20℃时在101.3kPa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2.1压缩气体:在20℃下,包装在高压容器内运输时,完全呈现气态的气体。2.2液化气体:在20℃下,在运输包装内,部分呈现液态的气体。2.3冷冻液化气体:由于自身温度极低而在运输包装内,部分呈液态的气体。2.4加压溶解气体:在运输包装内溶解于某种溶剂的压缩气体。2.5易燃气体:极易燃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例如,氢气,乙炔,天然气。2.6非易燃无毒气体:包括窒息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氧化性气体(氧气)。2.7有毒气体:此类气体吸入后能引起人畜中毒,甚至死亡。常见的有氯气、二氧化硫、氨气、硫化氢等。第3类易燃液体在其闪点温度(闭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0.5℃,或开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5.6℃)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含有固体的液体。此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按闪点分为以下三项:3.1低闪点液体:闪点-18℃如:汽油,乙醚(-45℃)等。3.2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如:乙醇(12℃),甲基苯(4℃)等。3.3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如:丁醇(35℃),氯苯(28℃)等。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本类物品易于引起和促成火灾,按燃烧特性分为以下三项4.1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和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萘,白磷,硫等。4.2自燃物质:在正常运输条件下能自发放热,或接触空气能够放热而引起自行燃烧的物品。例如,活性炭,硝化纤维胶片,浸油的麻、棉及其制品等。4.3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遇水或受潮时,与水分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和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物质。例如,Na,K,NaH,CaC2,NaBH4,Ca3p2等。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此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和爆炸。按其组成分为以下二项:5.1氧化剂本身未必燃烧,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如:Na2O2,KClO3,KNO3等。5.2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O-O-)的有机物,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例如,过氧乙酸等。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毒性物质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例如,氰化钾,砒霜等。毒性物质的毒性分为急性口服毒性、皮肤接触毒性和吸入毒性。分别用口服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皮肤接触毒性半数致死量LD50,吸入毒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衡量。感染性物质指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介。例如,炭疽菌,冠状病毒,病毒蛋白等。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7类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品是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放射性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在于其放射性。放射性强度越大,危险性也就越大。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可分为四种: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和中子流,各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都很大。该类化学品按化学性质分为3项:8.1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8.2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醇钠等8.3其它腐蚀品如:亚氯酸钠溶液、氯化铜、氯化锌等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指在运输过程中呈现危险性质,但又不包括在上述八类危险性中的物品。此类包括:(1)磁性物品本项物品指航空运输时,其包装表面任何一点距2.1m处的磁场强度H≥1A/m。(2)另行规定的其它物品本项是指具有麻醉、毒害或其它类似性质,能造成飞行机组人员情绪烦燥或不适,以致影响飞行任务的正确执行,危及飞行安全的物品。1.4危险物的编号1.5危险物的标志危化品危化品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害毒性危害2.1燃爆危害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失掉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获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a)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光。三个特征a)要有可燃物质;b)要有助燃物质;c)要有着火源。三个要素2.1燃爆危害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非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可以爆炸,而是固定浓度范围的,不同可燃物有不同的固定浓度范围。这一固定范围通常叫该物质的爆炸范围或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可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爆炸极限的数值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物质名称爆炸极限物质名称爆炸极限乙醇4.3%~19.0%汽油1.0%~6.0%天然气4.8%~13.5%氢气4.0%~75%一氧化碳12.5%~74.2%氨气15.5%~27%2.1燃爆危害液体燃烧时,液体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氧化分解而燃烧。每种液体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随着液体温度的升高,蒸气浓度也随之增大,当蒸气浓度高于其爆炸极限下限时,遇火焰则会引起爆燃。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饱和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发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时的温度称作闪点。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2.1燃爆危害固体燃烧分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继之蒸发变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杂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物质的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液态产物蒸发着火燃烧。评价固体物质的燃烧、爆炸危险性指标主要有:a)燃点;b)自燃点;c)撞击感度;d)摩擦感度;e)静电火花感度f)火焰感度;g)冲击波感度;h)最大爆炸压力;i)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2.1燃爆危害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四倍。火灾对脆弱性目标的影响分两种方式:——一是火焰直接接触到目标;——二是火焰不直接接触目标通过热辐射对目标造成影响。对于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考虑其对远距离造成影响的热辐射。2.1燃爆危害热通量(kW/m2)人员伤害或结构破坏的效应1
本文标题: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救援处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9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