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关于川端康成及日本文学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知道,我认为比较好:虽然不是刻意阅读某些国家的文学作品,然而不经意间我还是阅读了少量日本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好色一代女》,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美丽与悲哀》《伊豆的舞女》,还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侦破小说。很奇怪的感觉,似乎这所有的作品都展示着日本富士山雪色清晨的清朗,是冬季寒冷的早晨凛冽的美丽——纯净、清泠泠的似古筝高山流水式的铮琮。回想起来,若说纯美的况味,似乎国内只有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堪与媲美。读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美丽与悲哀》《伊豆的舞女》,还有他其它作品时,心头总是被淡雅的忧伤环绕,无法排解。虽然不了解他的生平,然而我想他的忧伤必有来历。果真如此,川端康成两岁丧父,三岁丧母,七岁丧祖母,其间姐姐去世,十五岁祖父丧,环视他的生命早期,竟然是接连不断的亲人离世。孤苦伶仃的他,在众多亲戚家流离失所,他学会了静静地思索,默默地体会内心与世隔绝般的孤独。早年的孤苦心境,铸就他一生的悲郁气质,在文字的字里行间,你可以感受到悲哀寂寞孤独如片片雪花飞扬,漫卷诗书。《雪国》描写主人公ju驹子沦为艺妓,在屈辱的环境下成长,承受着生活的不幸和压力,勤学苦练技艺,追求过一种“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得到普通女人应该得到的真正爱情。男主人公岛村却把她这种认真的生活态度和真挚的爱恋情感,都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这发生在客人与艺妓间的普通故事,没有极尽所能的色情描写,而是淡然地保持着平静而客观的现实,至少心灵深处的纯净。清纯干净的笔调使一个本应世俗得俗不可耐的现实,变得如诗歌一样优美馥郁。《古都》则描写了京都被抛弃的双胞胎姐妹之一千重子和妹妹苗子的相逢,及两人不同的生活命运,京都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风俗习惯等。是一部很美的京都文化描绘长廊,带有绘画的色彩美和音乐的韵味。《美丽与悲哀》则描写了一位敬爱老师的美丽女画家,在得知老师曾经少年为情所困,并与老师产生同性畸恋后,决定替师报复,与老师的初恋情人和他儿子交往后刻意谋害了青年的故事。这是一个可怕的社会现象,人性扭曲得令人恐怖。作为美丽的代言,其结局未必是真实的美丽,幻像与真实间的距离毫厘远。读川端康成初期,心头满是困惑,感觉他的作品有着《源氏物语》的音韵美。果然不出所料,川端康成“在瑞典文学院礼堂作了题为《我在美丽的日本》的获奖纪念讲演,他通过禅宗诗僧希玄道元、明惠上人、西行、良宽、一休宗纯的诗,芥川龙之介、太宰治的小说,《古今和歌集》、《伊势物语》、《源氏物语》、《枕草子》的古典传统,以及东洋画、花道、茶道的精神,深入细致地介绍和剖析了“日本美的传统”。”所以说感觉川端具有中国词人之风也很正常,他的文字优美清冽如山泉饮之清冽,闻之弥香。而简单扼要的故事情节,配以形象具化的自然风景,如温泉的氤氲,山野的青葱,雪国的洁白寒冷,杉树的高大笔直,日本和服那飘逸艳而不俗的丝绸的温润,是电影镜头徐徐摄取的镜头,使人第一瞬间被景致吸引。而《雪国》中三弦的音韵,《古都》中泼墨绘画,不同故事间的茶道,都是介绍着一种迥异他国的日本特色。凄凉的美贯彻每部小说始终,会使你不自觉地想起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清泠泠的哀伤如潮水漫上心头,挥之不去,挥之不去。二川端一生创作小说一百余篇,然而长篇有限,最有名的作品如《雪国》、《古都》、《千纸鹤》、《伊豆的舞女》却为中篇小说。他的作品情节简单,叙事明白清晰,篇幅短小,缺少宏大的场面描写和历史阶段尖锐的戏剧性。如果你喜欢托尔斯泰的气势恢宏,普鲁斯特细若游丝的心理拟想,如果你渴望感受《飘》中美国南北战争年代那令人沮丧不已的战争末落,如果你向往马尔克斯(破注: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那么你在他的作品中根本寻找不到。“由于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这是川端在1968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委员会的颁奖辞。川端的作品风格是和他本身性格相似的日本美的象征,敏锐的内心世界仅藉以平常而细腻的对自然的描述,对身畔女性刻画,对音乐、绘画艺术欣赏等形式来展现。即使他有着泛滥成灾的哀伤,他也仅愿缓缓地流淌,希望在不惊动每个人的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就连在河畔浣衣的女子也仅能通过河面上升腾的水雾朦胧地揣测。他是内省而隐忍的,所有感触都内化为川端文学风格、文化风格,不张扬,不企盼,不渴望阳光明媚,延宕在内我的精神世界里,在完美无瑕的守侯中静静地品味每一点滴的感受。川端是惟美主义者,在不断缔造新的文学形象,新的文学艺术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渴望探索突破固有窠巢。不断挣扎,不断抗拒的过程中,自己在创作的隐痛中孤独终老。独立寒秋,站在文学高山巅的他,和站在精神世界的富士山上的他,一样是清冷而寂寞的。不能推陈除新,就意味着堕落;不能与知己畅谈,就绝世孤独。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川端康成未留下只字遗书。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川端康成在生命走向末端的一刻,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永葆青春的秘诀在于无言的死。生死已经置之度外,还有什么是超越不了?从生命初期就与死神频频面对的他,早已渴望与亲人的团聚,如果在生命的过程中用文字留下几部绝响,死亡又其奈何?到了该停诸此篇的时刻了,很庆幸,读一位绝佳的作家,如果能够感受到他作品的灵秀已经很有福份,如果能够约略地感受到他永恒跳动的生命之光,就更是福份。无论如何,在漫漫雪夜后,让雪花的洁白和清朗的月色,伴着那纯净的感觉入梦,我们在真正的雪国里永生。(破注:这小段话不咋地)以下内容贴自百度空间川端康成与日本文学的传统美——从《雪国》、《古都》和《千只鹤》说开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是东方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1968年“由于他的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三部作品《雪国》(1935—1947)、《古都》(1962)和《千只鹤》(1951)从而成为东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下面就这三部作品对川端康成的艺术风格进行探讨。1.《雪国》:虚无的哀歌小说以平静和缓的语调记叙了主人公岛村——一个已有妻室的纨绔子弟与一个山村艺妓驹子复杂微妙的情感故事。岛村第一次来到山村“雪国”,与尚未成为艺妓的驹子——一个“洁净的出奇的山村姑娘”——相爱;第二次来到雪国,在火车上岛村认识了年轻美丽的叶子,她正护送生命垂危的情人行男回雪国,岛村被她悲戚的美所吸引,而此时驹子为了救治未婚夫行男已沦为艺妓;翌年秋天,岛村三到雪国,行男已病故,岛村更加恋慕陷入无限悲哀的叶子,同时和驹子都看到了两人关系的摇摇欲坠。然而此时叶子突然在一场大火中坠楼身亡,岛村陷入无限的空虚中。《雪国》的艺术世界,是通过虚实交织的手法加以展现的。在此过程中,川端康成在技巧上成功的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运用意识流、象征和暗示、自由联想等手法”剖析人物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同时又与日本传统文学的严谨格调相结合,增加了人物情绪的感觉色彩和抒情特点。在小说开头对岛村在火车上所见所感的描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窗玻璃的衬底,是流动着的暮色。就是说,镜面的映像和境底的背景,恰似电影中的迭影,不断变换。出场人物与背景之间毫无关联。人物是透明的阴影,背景则是飞驰而过的日幕野景,两者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不似人间的象征世界。尤其是姑娘的脸上,叠现出寒山灯火的那一瞬间,真是美的无法形容,岛村的心都为之震颤。然而贯穿《雪国》全文的仍然是川端康成对于日本传统的“悲哀与冷艳结合的余情美”的阐释。女主人公驹子的情绪、精神和心灵世界始终贯穿着哀与艳,驹子的爱情没有肉欲化,而是精神化和人情化的。表面上看,作者将驹子装饰的十分妖艳放荡,但是没有过多的展现她的肉感世界,而是反映了她内在的悲伤,带有深沉的哀叹。而全文所表达的那种深沉忧郁的情感基调,更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特点的体现。这种对传统文化依恋和追求,在《古都》中得到了更加彻底的诠释。2.《古都》:文化意识的展现小说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际遇。姐姐千重子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抚养,即遭遗弃,幸而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所收养,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而妹妹苗子,虽未见弃于父母,却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儿,孑立伶仃,长大后自食其力,到山里种植北山杉。千重子优美文雅,善于感受,在京都优美的风光和古迹中品味到自然和人生的真谛。而苗子,在山村的清贫生活中养成了朴素善良的性格。孪生姐妹的命运仿佛是大枫树上的两株紫花地丁:咫尺天涯,虽相见有期,却终难聚合。姐妹二人几度相逢,却因境遇不同,最终难以相聚。千重子因为自己的身世而感伤不已,在得知两人的姐妹关系后,为了不影响姐姐的幸福,苗子毅然远遁深山僻壤,浓浓的姐妹之情在此升华。作者以大枫树上的两株紫花地丁,来比喻孪生姐妹的命运:上边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由于姐妹俩无力抗拒的命运,加之少女们多愁善感的情怀,是小说不仅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还蒙有一层诗意的感伤。小说的主题,虽说是写两姐妹的命运,但从全书的结构和作者的旨趣来看,作品刻意表现的,显然是京都的风物人情。京都历史悠久,千余年来,常为建都之地。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四时风物,足可代表日本山河的妩媚秀丽。各种节令和风俗,体现日本人民自古以来与大自然搏斗的魄力与传统。一处处的名胜古迹与佛舍浮屠,更反映了民族的智慧与情趣。所以,京都堪称是日本传统文化的荟萃之地,是日本人民“精神上的故乡”。作者让读者跟着千重子去寻访京都的名胜古迹,欣赏平安神宫的樱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园杉,青莲院的楠木,领略一年一度盛大的祇园会,时代祭,伐竹祭,鞍马山的大字篝火……小说好似京都的风俗画卷,使人能体味到日本民族的情趣,日本民族的美。所以,从这部作品,很能看出川端康成的创作特色,即:以现代人的感受,用叹惋的笔调,描写日本民族的传统美。川端康成曾以继承日本的美学传统自诩。正像我国在艺术上历来讲究意境一样,日本自古以来便注重“幽玄”之美,含蓄之趣,读完觉得余情绵绵,韵味深长。川端康成作品里,简约含蓄的语言,意在言外的象征,自由飞动的联想,的确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这一美学传统。川端康成写《古都》抒发的情怀,实际上是感时伤世,嗟叹日本传统面临的厄运,以唤起国人发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热忱(破注:这个说法太绝对了)。但是这一目的不留痕迹的编织在了古都的自然美与人情美中,用川端自己的话说,就是“追求残照在战败而荒芜了的故国山河的日本美”。3.《千只鹤》:超常之爱栗本夫人和孀居的太田夫人过去都是菊治的父亲的情人。栗本想让菊治娶稻村家的小姐为妻,可菊治却对太田夫人母女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后来,太田夫人在菊治身上发现了他父亲的影子,加上受情欲所驱,糊里糊涂地和菊治发生了肉体关系。事后,太田夫人深感内疚,自认为罪孽深重而自杀。菊治对太田夫人没有爱情,当太田夫人自杀后才发现她的美和魅力。于是,他不知不觉他对太田夫人的思恋之情转移到她女儿文子身上。而文子却认为母亲是不可饶恕的罪人,悄悄地离开了菊治。最后,菊治甩开栗本夫人的纠缠,为寻找文子而出门远走了。小说中主人公菊治与几位女子近乎乱伦的关系,使《千只鹤》成为倍受争议的一部小说。菊治与太田夫人及其女儿文子的关系,在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中,企图超越世俗道德的规范,于是又融入了日本式的“悲哀”。作者成功地创造出一种幻想中的美,以传统的“千只鹤”包袱和茶道作为展开情节、联结人物的媒介。这些传统器物的美与小说主人公之间畸形的爱恋是不相符的,关于小说的动机,作者自己说:“我的小说《千只鹤》,如果人们以为是描写日本茶道‘心灵’与‘形式’的美,那就错了,毋宁说这部作品是对当今社会低级趣味的茶道发出的怀疑和警惕,并予以否定。”这一思想,与川端在战后对日本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的喟叹,以及对日本传统的执著追求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这一思想在他较晚的作品《古都》中
本文标题:关于川端康成及日本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0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