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牛文文:责任是一种成本
企业的社会责任,现在逐渐被提上了各种论坛的日程。中化、中海油、华为等大公司已经或即将发布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看上去很快就要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主流词汇。这当然是件好事——近一年来,本栏目一直在呼吁企业建立更加和谐的商业价值观,提醒大家要认真看待整个社会对企业界提出的新要求。一种东西太快成为潮流,总是有点泡沫的嫌疑。企业社会责任,恰好是个沉甸甸的东西,最不应该泡沫化的。让我们从一个热点事件看看这个问题。富士康起诉记者事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其起因,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报道了这家企业员工超时加班问题。IT界的不少热点事件——比如去年的华为员工死亡事件——都出在一个“员工超时加班问题”上。其实,在IT业界,超时加班几乎是不成文的“行规”,而且大多是没有加班费的“自愿加班”。IT是个被类似“每18个月更新一次”的摩尔定律追赶着的行业,技术换代的速度把整个IT企业和IT人笼罩在一片癫狂之中,全球化更把这种源自美国硅谷的魔咒扩散到地球每一个角落。在电脑屏幕前一坐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IT痴”不在少数,但大部分IT业者超时加班只是为了谋生而已。“超时加班”是IT人被整个IT机器席卷异化的一种症候,是不健康的。这种可怕的“行规”,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善了吗?其一,企业增加员工数量,以“倒班”代替“加班”;其二,企业向加班员工严格发放高额度的加班工资,补偿员工。我相信,“补充员工”或“补偿员工”,只要实行了这两条中的任何一条,“超时加班”引起的社会问题就会大大减少。但是,为什么IT企业,包括在中国的跨国企业,都难以做到呢?说到底,是个成本问题。“补充员工”或“补偿员工”是要实实在在增加企业成本的,而人力成本在IT业总成本中占了相当比重。解决“超时加班问题”,实际上是在“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寻找平衡。如果认真统计一下,假如富士康按照它们在全球其它工厂的标准,向中国工厂的员工严格发放足够标准的加班费,可能中国对它们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对于富士康而言,“社会责任”就是个加班工资问题,具体而实在,来不得半点轻飘躲闪。假如没有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奢谈什么“社会责任”。企图用起诉记者堵住舆论,更是拙劣、粗暴。如果不能接受中国逐渐觉醒的工人权利意识,它可以选择退出中国。撤离成本上升之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低成本国家建厂,本来就是跨国资本生存的不二法则。问题是,政府和公众做好让一大批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工厂离开中国的准备了吗?“社会责任”对中国企业还是个奢侈品。看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遇到的国际困境,就知道“责任”二字很沉重: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后,最近遭到韩国工人的“玉碎抵抗”,处境十分困难;TCL在欧洲收购企业后,因为工会压力国际整合迟迟到不了位。在国内过去20多年来从来没有意识到员工、工会、产业竞争规则、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怎么可能一下子适应发达国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呢?人们在谈论企业社会责任时,可以比较模糊、空泛,但具体到企业却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当企业开始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时,整个社会也会间接承受由此带来的成本-价格上升问题。你选择了一个高尚的东西,就要准备承受高尚背后的实实在在的付出。欢迎与阿里巧巧特约慧客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企业观察家,网易商业频道特约评论员,经济学硕士。
本文标题:牛文文:责任是一种成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