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二章--土木工程定额
第二章土木工程定额§1土木工程定额概述§2土木工程基础定额§3土木工程各专业预算定额§4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5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手册§1土木工程定额概述一、定额的产生和发展定额的产生,源于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获得积累的生产某种产品的丰富的技能,以及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劳动资料和劳动时间的丰富经验。《辑古纂经》记载,我国唐代已经有了夯筑城台的用工定额。北宋时期,丁渭修复皇宫工程中采用的挖沟取土,以沟运料,废料填沟的办法,所取得的“一举三得”的效果,可谓古代工程管理的范例《营造法式》是北宋未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出版的一部建筑典籍,它又是由官方颁发,海行全国的一部带有建筑法规性质的专书。特点:①、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②、有定法而无定式;③、制定用功用料定额,比类增减,控制功料;④、全书图文并茂。明朝工部的《工程做法》,也有许多内容涉及到工料计算。清朝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可以说完全是一部有关工料估算的典籍(“样房”“算房”“样式雷”)。现代定额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以及管理科学的产生而产生,“科学管理之父”——弗莱德里克·泰勒(1856~1915),为美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人泰勒,法国人法约尔和英国人厄威克等人为代表人物的“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泰勒制。①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②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③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④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⑤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工程造价管理学科发展方向: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同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由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换,最终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实行量价分离和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在国际上,从19世纪初期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在工程建设中开始推行招标承包制,形势要求工料测量师在工程设计以后和开工以前就进行测量和估价,根据图纸算出实物工程量并汇编成工程量清单(BOQ),为招标者确定标底或为投标者作出报价,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形成独立的专业,1881年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成立,完成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20世纪40年代(二战后)“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在英国等发达国家应运而生,完成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次飞跃。1、定义:从广义讲,定,规定;额,额度或限度。定额就是规定的额度或限度,即标准或尺度(技术计量)。在建筑工程中,定额是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合理地使用材料和机械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资源数量的标准。它不仅仅是规定量和价,而且还规定了其工作内容和质量标准。在不同的生产经营领域中,有不同的定额。eg:建筑工程定额,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建设安装合格产品须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eg:《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4-1:砌筑100m3砖基础人工;普通粘土砖;砂浆;灰浆搅拌机12.18工日;5.236千块;2.36m30.39台班例如:某地预算定额中规定的砌砖基础:工作内容:清理基坑槽,调运砂浆,铺砂浆,运砖,砌砖等。定额序号工程项目工程单位基价其中人工材料机械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合计水泥砂浆m3标准砖水搅拌机200升工日m3千块m3台班元24.80119.62180.001.0049.714-1水泥砂浆砖基础10m31542.80302.061225.8314.9112.182.365.2361.050.30M5.0水泥砂浆每m3定额用量为:325#水泥:241公斤;中砂:1.18立方米;水:0.27立方米。eg:6层住宅楼的平方造价90年现在90~100元/㎡800~1200元/㎡2、水平定额水平就是规定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资源数量的多少,它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反映。二、土木工程定额的特点:(6个)1、科学性2、系统性3、统一性4、指导性5、稳定性6、时效性1、科学性:土木工程定额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定额管理在理论、方法和手段上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制定定额,力求定额水平合理;用科学的技术制定定额,开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定额制定和贯彻的一体化,实现对定额的信息反馈。2、系统性:由土木工程建设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土木工程建设本身多种类、多层次;工程建设有严格的项目划分,——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有严密的逻辑阶段,——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等。土木工程建设是固定资产的再生产过程,是一个有多项工程集合体的整体,包括农林水利、轻纺、机械、煤炭、电力、石油、建材工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和住宅工程等等。以上决定了为之服务的定额具有系统性。3、统一性:由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有计划的宏观调控职能决定的,使国民经济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影响力和执行范围:全国统一定额、地区统一、行业统一;制定、颁布和贯彻使用:统一的程序、统一的原则、统一的要求、统一的用途。4、指导性:随着我国建设市场的不断成熟和规范,工程定额尤其是统一定额原具备的结合性特点逐渐弱化,转向成为对整个建设市场和具体建设产品交易的指导作用。可以规范建设市场的交易行为,在具体的建设产品定价过程中可以起到相应的参考性作用,可以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定价以及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下,体现交易双方自主定价的特点,承包商报价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定额,企业定额的编制和完善仍然离不开统一定额的指导。5、稳定性与时效性:土木工程定额是一定时期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反映,因而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稳定的状态。一般在5~10年。其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生产力向前发展时,定额就需重新修订,使定额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相一致。三、土木工程定额的分类1、按生产要素分类:劳动定额(人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使用定额;2、按定额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施工定额施工单位预算定额设计、招、投标概算定额概算指标估算指标初步可行性研究设计、可行性研究基本定额3、按专业性质:建筑工程定额;房屋修缮工程定额;安装工程定额;市政工程定额;园林、绿化工程定额公用管线工程定额;沿海港口建设工程定额;水利工程定额4、按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分类:全国统一定额: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全国工程建设中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的情况编制。行业统一定额:各行业部门专业工程技术特点,以及施工生产和管理水平编制的,本行业范围内使用。地区统一定额:省、自治区、直辖市定额。企业定额:施工企业考虑本企业具体情况,参照国家部门或地区定额的水平制定的定额,企业定额水平高于国家现行定额。补充定额:随着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现行定额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为了补充缺陷所编制的定额。§2土木工程基础定额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使用定额一、劳动定额也称人工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技术组织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的劳动消耗量标准。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时间定额:某种专业、某种技术等级工人班组或个人,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的工作时间。包括准备与结束时间、基本生产时间、辅助生产时间、休息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时间定额以工日为单位,每一工日按八小时计算。定额时间有效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基本生产时间、辅助生产时间工人工作时间组成、计算方法及分类(劳动定额--时间定额的确定)必须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计入定额中亦称规范时间)损失时间(非定额时间与施工工艺特点无关)有效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的工作时间(与量无关、与内容有关)基本工作时间(与量成正比)辅助工作时间(与量有关)合并为工序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与劳动条件有关)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与施工工艺特点有关)多余(不计)和偶然时间(适当考虑)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不计)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适当考虑)停工时间违背劳动纪律损失时间(不计)多余工作就是工人进行了任务以外的工作而又不能增加产品数量的工作,如重砌质量不合格的墙体。因此,多余工作时间不能计入定额时间内。偶然工作也是工人在任务以外进行的工作,但能够获得一定的产品,如抹灰工人不得不补上偶然遗漏的墙洞。因此,拟定定额时要适当考虑它的影响。利用工时规范计算时间定额用下列公式:工序作业时间=基本工作时间×(1+辅助时间%)〔例1〕现假设测定制作门框料,规格0.06×0.12×2.5,每根立边的基本时间为6min,规范中磨刀时间为12.3%,其工序作业时间为:6×(1+0.123)=6.74(min)。定额时间=作业时间/(1-规范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休息时间〔例2〕又假设,工时规范中门框的准备与结束时间、休息时间各占工作日8h的2.95%,8.33%,其定额时间为:6.74/〔1-(2.95%+8.33%)〕=7.57(min)。1单位产品时间定额(工日)=每工日产量小组成员工日数的总和单位产品时间定额(工日)=台班产量产量定额: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某种专业、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班组或个人在单位工日中所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1单位工日产量=(m、㎡、m3、T)单位产品时间定额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互为倒数,时间定额×产量定额=111时间定额=产量定额=产量定额时间定额人工消耗指标的测定方法:1、计时观测法:是研究工作时间消耗的一种技术测定方法。它以施工过程为基础、以研究工时消耗为对象,以观察测时为手段,通过密集抽样和粗放抽样等技术进行直接的时间研究。在机械水平不太高的建筑施工中较为广泛的采用。主要目的:在于查明工作时间消耗的性质;查明和确定各种因素对工作时间消耗数量的影响;找出工时损失的原因和研究缩短工时、减少损失的可能性。计时观察法的具体用途:A.取得编制施工的劳动定额和机械定额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根据。B.研究先进工作法和先进技术操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具体影响,并应用和推广先进法和先进技术操作。C.研究减少工时消耗的潜力。D.研究定额执行情况,包括研究大面积、大幅度超额和达不到定额的原因,积累资料、反馈信息。计时观察法的特点,是能够把现场工时消耗情况和施工组织技术条件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其局限性是考虑人的因素不够。2、类推比较法3、统计分析法4、经验估计法计时观测法测时法0.2~15s定时循环重复工作写实记录法0.5~1min普通表工作日写实法采用较广,简便一般对班组较好选择法测时,用秒表,精度其次接续发测时,双针秒表,精度最高数示法2人,较高,精度第三图示法3人混合法3人二、材料消耗定额在合理和节约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所消耗的一定规格的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水、电等资源的数量。1、主要材料消耗定额:直接使用在工程上的材料净用量+施工现场内运输及操作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废料和损耗。损耗量1)损耗率=×100%总消耗量总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净用量+总消耗量×损耗率净用量总消耗量=1-损耗量材料消耗指标的确定(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性材料、其它材料)⑴现场(技术)观测法,主要是编制材料损耗定额。也可以提供材料净用量定额的参考数据。⑵实验室试验观测法,主要是编制材料净用量定额。⑶(现场)统计分析法,是通过对现场进料、用料的大量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获得材料消耗的数据。这种方法由于不能分清材料消耗的性质,因而不能作为确定材料净用量定额和材料损耗定额的依据。⑷理论计算法,是运用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材料消耗定额。⑸换算法,通过相近材料的配合比用量,根据要求条件换算,得出材料用量。2)损耗率=×100%总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损耗率×净用量+净用
本文标题:第二章--土木工程定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5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