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外国小说欣赏之情节描写
2013年高考复习选做题专题1.了解外国小说情节的特点2.掌握欣赏外国小说情节的方法【教学目标】1.情节运行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知识梳理】2.情节的“摇摆”:作家写小说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情节就出现一波三折或跌宕起伏,即情节产生了“摇摆”。擅长讲故事的作家总是极尽摇摆之能事的。主人公在“要数据”还是“要情感”的一次次的冲突和挣扎中,经受着心灵的选择与追求。第一次,“数据的较量”(故事情节的发生),是看重数据,还是不看重数据?挣扎的结果是,“我”选择了“乱数”。第二次,“爱的较量”(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爱数据,还是爱姑娘?挣扎的结果是,“我”选择了“不数”。第三次是“情感的较量”(故事情节高潮),是要饭碗,还是要情感?挣扎的结果是,“我”选择了“漏数”。“我”的暗恋,“我”的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会不会有一个现实的结果?作者把小说的故事情节继续构建任务让给了读者。《在桥边》的情节有怎样的“摇摆”?在情节的摇摆中,可以化简单为复杂,化单调为丰富,化直白为含蓄,让平铺直叙变成跌宕起伏,使故事显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小说中的摇摆有怎样的作用?常见的“摇摆”技巧一、情节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然后情节运行突然出现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也由此而改变。这样可以使文章有起有落,富于变化,平中见奇。微型小说《猎狮》伊丽薇娜的弟弟佛来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尔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尔猎狮身死——佛来特。”伊丽薇娜不胜悲伤,回电给弟弟:“运其尸体回家。”三周后从非洲运回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巴布尔尸。”很快,又收到了非洲回电:“无误,巴布尔在狮腹内——佛来特。”如莫泊桑的《项链》,当玛蒂尔德花十年工夫偿还女友的项链时,才知道,女友借给她的项链竟然是假的。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广大的读者也感到意外,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入思考。运用此法要注意转的合乎情理,不能游离情节,为了突转而突转。二、巧设悬念法巧设悬念,就是指作者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冲突时,利用读者对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动态表示强烈期待或关切的心理状态,在开头或文中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而作者却不告知结果,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急切心理,把读者引进作品所创造的矛盾冲突和艺术境界之中,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解开悬念,揭示谜底。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如鲁迅的《祝福》,开头写在鲁镇年终“祝福”的喜庆中,祥林嫂却问“我”:“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能不能见面?”以及祥林嫂第二天突然的死去,都是一个谜团,激发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和愤慨:祥林嫂究竟是怎么死的?从而激发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三、抑扬反差法。抑,即贬抑;扬,即褒扬。运用抑扬法,可以通过文笔的褒贬造成文势起伏,使文章前后造成强列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一是欲抑先扬。《第二次考试》中,作者极力渲染复试时苏林教授对陈伊玲演唱的失望与不满,这是“抑”;后来经过调查,了解了事件的真相,陈伊玲的优秀品质令人钦佩不已,这是“扬”。这一抑一扬的起伏,使陈伊玲的形象格外光彩照人。四、巧合兴波法:巧合,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曲折起伏的情节效果。如: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即没有相配的发卡来装饰。于是圣诞节前,丈夫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精美的发卡,而妻子却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各自做出了动人心魄的“壮举”,使得双方的愿望都落空了。作品妙用巧合法,既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突出夫妻之间真挚、诚笃的感情,读来催人泪下,又让人深思。“无巧不成书”,巧合要做到真实,合乎情理,让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切不可漏洞百出,哗众取宠。五、误会铺陈法。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使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情节出现摇摆,往往收到极好的效果。运用误会法有时把底牌交给读者,让读者清醒的审视因误会而形成的矛盾冲突;有时使读者和人物同时误会,直至误会解决才恍然大悟;也可以使读者陷入迷津,产生疑团,在“误”与“不误”之间徘徊。如沈从文的《边城》中,祖父听到大佬来给翠翠唱歌,非常高兴,第二天便进城去鼓励大佬继续唱歌:“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远,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的第一号。”谁知唱歌的竟是二佬,祖父自己误会了,顿时“脸色那样难看”,文章的情节由此而曲折起来。六、情感起伏法情节运行过程中,让主人公的情感也随之忽喜忽悲,起起伏伏,或者在心理上出现不断反复的激烈冲突,可以形成情节的起伏之美。契诃夫的《变色龙》写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事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估计是一条野狗或是普通百姓的狗,那么就认为狗是“下贱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听说是将军或将军哥哥的狗,那么狗是无辜的,夸这条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并且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在他情感和态度改变中,作品出现了多次摇摆,读者也从人物的表演中目睹了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丑态。常见的“摇摆”技巧一、情节突转法二、巧设悬念法三、抑扬反差法四、巧合兴波法五、误会铺陈法六、情感起伏法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小说情节也追求“戏剧性”,最典型莫过于美国作家欧·享利。4.学会概括情节及赏析情节设置的妙处。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概括情节就是将人物的活动过程概括出来。【典型例题】阅读《在柏林》,回答问题(1)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答:巧妙地设置悬念。悬念一: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一个令人感到奇怪的场景“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为什么呢?他们都去哪里了?悬念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使得老妇人变得神智不清呢?悬念三:“老头”为什么狠狠地扫了两个小姑娘一眼?最后老兵道出了答案,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6分)答:小说通过设置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吸引力,更深刻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归纳总结】提问方式:(1)文中××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述特点。(2)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等等解题对策:(1)首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2)其次锁定题干的答题区间。(3)确定这部分表现手法是什么,并理解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4)结合文章,对表现手法做进一步的分析。【课堂练习】阅读《帮我买个单》,回答问题(1)小说结尾突兀,但仔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请说说这其中的“情理”。答:从揭示作品主题的角度看,小说揭露了生活中虚伪、单薄的人情,也批判了部分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肮脏交易的腐败现象。有钱有地位的“同学”都无意买单,买单的任务自然最适合落在无权无势的“丈夫”身上。(2)有人把小说的这种结尾称为“欧·亨利式结尾”,试联系作品,谈谈这种结尾的艺术魅力。答:“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小说在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结尾,从形式上看,突兀奇特;从主题上看,更能揭露生活中的人情冷暖和人格中的丑恶,从而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本文标题:外国小说欣赏之情节描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9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