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生态学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A.奥德姆B.海克尔C.达尔文D.高斯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OdumB.HaeckelC.ClementsD.Tansley4、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5、于1936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的是()。A.坦斯利B.海克尔C.林德曼D.利比希6、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二、多项选择题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A.野外B.实验C.理论(第一章:BBAAACCABCDABC)2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A.限制因子起主导因子作用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间接作用C.水分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是阶段性作用D.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代替性但可以相互补偿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4、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5、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鱼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B.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D.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6、下列对保护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色是所有生物适应生存所具备的体色B.只有被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C.只有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可能有保护色7、判断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C.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D.温度过低8、在大豆和烟草试验中,W.W.Garner和H.A.Allard观察到不论何时播种,同一品种的植株几乎同时开花,他们断定对开花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昼夜间黑暗与光照时间的长短B.昼夜间黑暗与光照时间的长短比例C.昼夜间温度差异D.品种的原产地纬度高低9.下面不属于内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生理适应对策的是:A.阿伦规律B.逆热流交换机制C.产热D.局部异温性10.生活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采取的生活史对策为:A.r—对策B.杂草对策C.竞争对策D.胁迫忍耐对策311.在以下各植物群落中,一般来说,具有最小叶面积指数的植物群落是:A.荒漠B.热带雨林C.草原D.落叶林12.在鱼苗长途运输的前一周,经过下面哪些操作,可最有效地提高鱼苗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A.向育苗池中充氧B.投喂高质量饵料C.药浴D.拉网训练13.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在弱光照条件下,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乙植物的高;在较强光照条件下,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比甲植物的高;当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时,甲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不增加,乙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仍不断增加。据此推测:A、甲、乙都是阴生植物B、甲、乙都是阳生植物C、甲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D、甲是阴生植物,乙是阳生植物14、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15、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16、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17、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18、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19、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2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C为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21、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22、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23、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C.块状结构D.柱状结构24、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4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25.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A.TansleyB.LiebigC.HaeckelD.Shelford26.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为A.实验驯化B.气候驯化C.人工驯化D.休眠27.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A.温度B.食物C.湿度D.光28.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个规律称为A.Allen规律B.Bergman规律C.Logistic增长D.Titman模型29.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A.生理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对高温的适应30.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A.最低温度B.最低有效温度C.温度下限D.温度上限31.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A.排出水分B.获取水分C.排出溶质D.获取溶质32.()是水生动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A.水温B.光照C.溶氧D.盐度33.()往往是动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的第一性手段。A.行为适应B.生理适应C.滞育D.休眠34..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A.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35.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任何一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都不是固定不变的B.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驯化才能使生物诱发生理补偿变化,适度调整耐受限度C.在极端恶劣或不太严酷的环境中,都可能诱导动植物休眠,已度过不良环境D.一般来说,生物耐受性的节律变化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5AABDDDBBADADDCAAADDCAAADBBDBABCCAA(ACD)第三章种群生态学一、单项选择题1、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种群C.种D.基因库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3、种群指数增长方程中,当r﹥0时,种群个体数量()。A.减少B.稳定C.增加D.全部死亡4、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当1=N/K时,种群()A.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B.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C.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D.种群数量不变。5、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的一种现象。A.相互竞争B.互利共生C.寄生D.偏害作用6、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7、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集合,称为()A.群落B.生态系统C.种群D.生物圈8、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A.随和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泊松分布。9、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A.寄生B.附生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10、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6A.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B.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C.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D.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11、一般适用于寿命长、难于追踪、世代重叠的生物的生命表类型为()A.动态生命表B.静态生命表C.垂直生命表D.特定时间生命表12、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13、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14、某孤岛上引入新物种——兔子,经过一段时间后,科考测得兔子的K值为5万。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的K值为A.大于5万B.小于5万C.等于5万D.无法预测15、下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的营养级高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16、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7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17、下图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A.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B.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C.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18、下图表示某草原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牧草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牧草的净生产量)。从草原可持续发展与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角度综合分析,你认为该草原的合理放牧量应控制在下图中哪一点左右?A.a点B.b点C.c点D.d点19、右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增大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降低20、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8B.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三营养级C.笫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二、
本文标题:生态学分章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1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