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开学第一课+董振刚(高中历史必修二学习指导)
开学第一课——高中历史必修二学习指导新乡市第三中学董振刚【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了解高中历史必修二课程的构架,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体现学科魅力。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高中历史必修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了解高中历史必修二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开学第一课,使学生对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对高中历史必修二课程基本架构的解读、及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尽管本学期已过去一半,讲授“开学第一课”有些不入时,但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对开学第一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重视开学第一课的学习。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对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结构、内容和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这对于以后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历史必修二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社会生活是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社会生活也提醒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思考。(课件展示两例社会生活现象)1、2015年5月4日,记者从中国银联河南分公司获悉,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我省消费者通过银联卡跨行交易总金额达129.17亿元,主要集中在航空、铁路、客运购票,加油,景区门票,餐饮,娱乐,住宿。——《大河网》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时,土豆的销售和价格却在提升。有人将土豆价格和资本主义经济兴衰联系在了一起,称这种现象为“土豆效应”。这些生活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经济原因呢?这就需要通过必修二的学习,探究、发现其中的奥秘。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以后的探究、发现做好铺垫。一、把握教材结构1、整体感知高中历史教材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进行模块专题式教学。其中必修课程分为三个模块。(课件展示必修课程三个模块讲授的主要内容)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学习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演变历史,应该明白的核心价值就是“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学习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史,应该明白的核心价值就是“社会公平、整体效率、持续发展”;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发展进程中重要内容。学习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演变历史,应该明白的核心价值就是“宽容、尊重、欣赏、开放”。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意思是说:经济是基础,是正确认识政治史和文化的钥匙。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必修二主要涉及经济史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经济的概念。(课件展示经济的概念,注意强调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教师提问:用经济组词)通过大家的讨论,经济现象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它涵盖了上至国家的大政方针,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接下来,我们共同了解必修二能告诉我们哪些关于经济的大事与小情。2、结构解析(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同学们在拿到一本书籍的时候,一般先阅读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同学们在平时阅读书籍的过程中,重视对目录的研读吗?)目录就好比一本著作的骨架,支撑着整部作品。通过目录,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作品的结构、内容及章节之间的联系等,正所谓纲举目张,提纲挈领。所以,目录里隐藏着大学问。那么我们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目录又隐藏着哪些玄机呢?接下来就让为师引导大家参透目录玄机神功。(教师指导学生研读目录,然后进行提问总结)目录玄机第一招:从目录中了解本册教材的课业量。高中历史必修二共分为8单元,24节。了解本册教材预设的课业量能够帮助同学们根据本学期历史课时的设置,制定一个小小的学习计划,安排好本期的历史课程学习时间,对本学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帮助。(过渡语:参透了目录玄机神功第一招后,我们已经具备了三重功力。徒弟们功力尚浅,继续修炼。)(课件展示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目录玄机第二招:试从历史发展演变的角度分析目录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在这8个学习专题里,既有古代史的内容,又有近代史的内容,还有现代史的内容。这说明高中历史尽管采用的是模块专题式的教学,但在模块内也贯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这就好比人的一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童年、青年、壮年、老年。要对其完整的生活经历进行评价,就必须要前后联系,客观真实。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在学习经济史的的过程中要古今贯通,这样有利于进行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从而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按模块编写教材可以使同学们对某一模块知识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但是却忽视了同一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三个模块的联系,形成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过渡语:参透了目录玄机神功第二招后,我们已经具备了六重功力。徒弟们,加油。)(课件展示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目录玄机第三招:试从中外联系的角度分析目录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整个必修二教材分为8个学习专题,中国史的内容占了4个,世界史的内容占了4个。从课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经济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印记,从古代的辉煌到近代的曲折,最后毅然选择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这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而今天改革开放的成就也证明了,是社会主义造就了今天中国辉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让中国变的更加强大。而世界经济的发展,既有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中的失败——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又有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迟滞——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长期萧条。这说明经济危机始终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另外,在同一个历史发展的节点上,中国近代经济的曲折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有没有内在的联系?现代史上两种制度三种模式的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跨民族跨国家间的中外关联、发现历史现象的异同点,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过渡语:参透了目录玄机第三招后,我们已经具备了九重功力。欲练神功,必达顶峰。最后一重还是让为师助大家一臂之力吧)。通过参透第二招和第三招,我们掌握了在学习必修二的过程中要注意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利用两大原则,我们可以将本册内容资源重新整合为4个专题:(1)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2)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与调整;(3)中国和苏联经济发展及比较;(4)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对教材目录玄机的参透,一方面我们明白了目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了解了教材的结构和基本内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必修二的内容呢?二、掌握学习方法人们常说:态度决定高度,方法决定成败。只有掌握了科学、正确的态度、方法,多角度分析历史,对历史的认识才有高度、见识才有深度、学识才有广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1、科学的态度:历史唯物主义(课件展示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学习本册内容除了应具备科学的态度之外,同学们还应注意正确的学习。接下来我们通过4组问题,对学习方法进行探究。2、正确的方法(1)学会归纳、概括知识。●封建土地制度的三种形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为方便学生总结方法,教师提供备选答案让学生选择,并指出选择答案的过程实质就是概括、归纳的过程。通过归纳、概括可以让我们掌握基础历史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目的是什么?接下来我们看第二组题。)(2)学会运用、阐释知识。(教师提示:这组题是我们必修二的课后题。请大家注意问题中蓝色字的内容,体现了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履亩而税者,废公田,转就私田征税,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额定之比率……则可以只认田,不认人,于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田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中说“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田者所自有”,是不是说由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转变为“耕田者所自有”的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划线部分内容加以说明。(教师总结:结合所学知识即知识的运用,加以说明即对答案的阐释和表达。)本题答案:不是。因为将土地按亩纳税,允许自由买卖实际上是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标志着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在封建社会,地主拥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完全没有。(这组题仅仅涉及了必修二的基础知识。接下来这组题又有什么新特点呢?)(3)学会模块间知识的迁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层联系。问题:根据材料,联系必修一、二、三的内容,分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夹缝产生:受洋务运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刺激与诱导;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西学东渐的影响。初步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短暂春天:一站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性运动的推动。短暂发展:全国基本统一、南京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日益萎缩:美国商品涌入市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排挤民族工业、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教师总结:从本组题中我们可以得知,解决问题要注意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横向联系。)接下来我们探究第四组题的特点。(4)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有人说它是殖民统治掠夺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有人说它是近代社会转型之路……你同意这些观点吗?说明理由。(教师总结:本题类似语文学科的议论文写作。论点即观点,论据即史实,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的特点。)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的通道,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推动了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思想震撼之路: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给亚非拉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并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社会转型之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上我们介绍了4种学习方法,从总体上来看,高中历史教学在要求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历史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其它方法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了解。我们了解了本册教材学什么、怎么学之后,学习本册内容有什么意义呢?三、品味历史魅力马克思曾说:“世界上只有一门学科,那就是历史。”充分说明历史包罗万象,魅力无穷。那么历史的魅力究竟何在呢?一些学者将历史的魅力概括为信仰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智慧的魅力、创新的魅力。学生活动:《探究历史的魅力》1、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信仰组、思想组、智慧组、创新组。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提示学生依据教材目录和内容,分组寻找体现各自方面的证据。(信仰可以说是对某种思想的坚定和执着;历史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借鉴;创新也可以从它的近义词创造、发明来理解。)2、学生分组回答问题。(此活动开放性很强,学生回答时一是注意出现错误的观点,教师要及时指出;二是注意强调没有标准答案,注意让学生说出理由)3、教师总结归纳。(在肯定同学的看法后,强调以下是教师给出的个人意见)(1)信仰的魅力:(参考第七课、第十四课内容)教师语:简介张謇,弃官从商,侧重体现实业救国信仰。(“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备选:哥伦布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对地圆学说的坚信。对宗教信
本文标题:开学第一课+董振刚(高中历史必修二学习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2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