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章成本控制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一、成本控制的意义:(一)成本控制的含义:•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致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内容。•组织系统: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可以用管理等级和平均控制跨度来描述,还可以用各级管理等级之间权力集中和分散的程度来描述;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与企业组织机构相适应;按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前提。•信息系统:即责任会计系统。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主要包括:编制责任预算、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三个部分。•考核制度:主要内容有:1)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一般尺度;2)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的唯一解释方法;3)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4)规定采用的预算标准;5)规定业绩报告的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奖励制度:是维持控制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由货币奖励和非货币奖励两种形式。规定明确的奖励办法,使被考核人明确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三)成本控制的作用:•从控制的难易程度上看,在价格、成本、利润、资金等几大经济要素中,相对而言,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具有更大的自主性;•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而处于经营管理的核心地位。二、成本控制的类型和程序:(一)成本控制的类型:1、按控制论原理划分:•前馈性成本控制,指产品投产前对产品的设计、试制阶段所进行的成本控制;•反馈性成本控制,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日常或事后的成本控制;•防护性成本控制,也称制度控制,是一种辅助控制形式,是通过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成本的支出,防止偏差和浪费的发生。2、按控制的时间顺序划分:•事前成本控制,指在产品投产前的设计、试制阶段,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的管理制度,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事中成本控制,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投料开始对成本的形成和偏离成本目标的差异进行的日常控制;•事后成本控制,指在产品形成之后的综合分析与考核,并对下一阶段的事前控制给予提示和指导。3、按控制手段分类:•成本绝对控制,主要采取各项措施,节约各项费用开支,杜绝浪费;•成本相对控制,需要开源与节流并举,除采取各项措施节约开支外,研究本量利之间的关系,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达到相对降低成本的作用。4、按成本归集对象分类:•产品成本控制,指生产产品全过程的控制;•质量成本控制,是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确定最优质量成本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5、按成本控制时期分类:•经营期成本控制,侧重于企业经营期内的成本控制;•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以用户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经营期内的成本控制,而且侧重产品使用成本的控制。(二)成本控制的程序:成本控制的一般程序如下:1、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和标准;2、分解落实成本控制的目标;3、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并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4、针对影响成本升降的主、客观因素,采取得力措施纠正和避免不利差异,并对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进行奖惩。三、成本控制的原则:(一)经济原则;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1)经济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只在重要领域中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而不对所有成本都进行同样周密的控制;2)经济原则要求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3)经济原则要求在成本控制中,贯彻“例外管理”原则;4)经济原则要求贯彻重要性原则;5)经济原则要求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二)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是指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老企业和新企业,发展快和相对稳定的企业,这个行业和那个行业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重点、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和奖金形式都应当有区别。不存在适用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是指销售部门、生产部门、技术开发部门、维修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成本形成过程不同,建立控制标准和实行控制的方法应有区别。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求,是指总经理、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需要不同的成本信息,应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成本控制报告。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是指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各明细项目,以及资本支出等,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控制的方法应有区别。(三)全员参加原则;成本控制对员工的要求:具有控制成本的愿望和成本意识,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具有合作精神,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不是个人活动,必须在共同目标下同心协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控制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为调动全体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应注意:需要有客观的、准确的和适用的控制标准;鼓励参与制定标准;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冷静地处理成本超支和过失。(四)领导推动原则。成本控制对企业领导层的要求: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具有完成成本目标的决心和信心;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四、成本控制的方法国外:(一)目标成本控制法;(二)预算控制法;(三)责任成本控制法;(四)标准成本控制法;(五)相对成本控制法等我国:(一)班组经济核算;(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制度;(三)定额法;(四)限额领料单、材料切割卡、废品补料及超支补领;(五)制定劳动定额、劳动定员及编制工资基金计划;(六)费用限额手册和厂币等方法五、成本降低(一)成本降低的含义:是指为不断降低成本而作出的努力。(二)成本降低与成本控制的区别:成本控制以完成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而成本降低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成本控制仅限于有成本限额的项目,而成本降低不受这种限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成本控制是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而成本降低应包括正确选择经营方案,涉及制定决策的过程,包括成本预测和决策分析;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三)成本降低的基本原则:以顾客为中心;系统分析成本发生的全过程;主要目标是降低单位成本;要靠自身的力量降低成本;要持续地降低成本。(四)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如果说成本控制主要是管理问题,那么,成本降低主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的设计,利用价值工程等方法提高产品的功能成本比率;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材料;开展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作业管理;改进员工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树立成本意识。第二节标准成本及其制定一、标准成本与标准成本制度:(一)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映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达到的成本水平。•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标准成本和估计成本同属于预计成本,但后者不具有衡量工作效率的尺度性,主要体现可能性,供确定产品销售价格使用。标准成本要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中的含义:1)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即“成本标准”。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2)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二)标准成本制度:•含义:也称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会计,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它具有事前估算成本、事中控制成本及事后计算与分析成本并揭示差异的功能。•包括的具体内容: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成本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则与成本的日常核算相联系。•标准成本系统是为了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尤其是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点而研究出来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三)实施标准成本系统的一般步骤:1)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2)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3)汇总计算实际成本;4)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5)分析成本差异的发生原因,如果标准成本纳入帐簿体系的,还要进行标准成本及其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6)向成本负责人提供成本控制报告。二、标准成本的种类和作用:(一)标准成本的种类: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划分1、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制定理想标准成本的依据,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能力利用水平。•这种标准是“工厂的极乐世界”,很难成为现实,即使暂时出现也不可能持久。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而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2、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成本。它具有以下特点:是用科学方法根据客观实验和过去实践经充分研究后制定出来的,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排除了各种偶然性和意外情况,又保留了目前条件下难以避免的损失,代表正常情况下的消耗水平,具有现实性;它是应该发生的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业绩的尺度,成为督促职工去努力争取的目标,具有激励性;它可以在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有效性水平变化不大时持续使用,不需要经常修订,具有稳定性。按其适用期划分1、现行标准成本:是指根据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在这些决定因素变化时,需要按照改变了的情况加以修订。这种标准成本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2、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大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对此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但由于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实际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二)标准成本的作用:1)便于分清各部门的责任。2)便于控制成本。3)便于决策。4)便于成本核算。三、标准成本的制定:•通常首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其次确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制定时,无论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等,主要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定,吸收执行标准的部门和职工参加。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由会计部门和有关其它部门共同研究确定。采购部门是材料价格的责任部门,劳资部门和生产部门对小时工资率负有责任,各生产车间对小时制造费用承担责任,在制定有关价格标准时要与他们协商。•无论是价格标准还是用量标准,都可以是理想状态的或正常状态的,据此得出理想的标准成本或正常的标准成本。(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某单位产品耗用某种材料的标准成本=单价标准×耗用量标准•某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价标准×耗用量标准)=
本文标题:第九章 成本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