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裴李岗文化1207黄云黄河,是中国的两大文化哺育区之一,是中国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先后发现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及二里头文化,其中裴李岗文化是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裴李岗文化遗址•裴李岗遗址位于新郑县城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面积2万平方米。1977年至1979年先后4次发掘,揭露面积2700多平方米。发掘墓葬114座、陶窑l座、灰坑10多个。•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市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及长葛石固遗址等。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出土文物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距今约7000~8000年。图为裴李岗文化发掘现场裴李岗文化简介•从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来看,当地人已懂得畜牧和耕种,他们会在田里种植小米,又会在家里养猪。而当地文明是现实中国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发现•1977年至1982年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新郑县的裴李岗、唐户和沙窝李遗址进行发掘,其中对裴李岗和沙窝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355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146座、灰坑44个、陶窑1座,获磨制石器212件、陶器299件。其他还有房基、窖穴、骨器和动植物残存等。考古学家将此种文化命名为裴李岗文化。•裴李岗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占总数的68%以上。夹砂红陶次之,占总数的28%以上。泥质灰陶最少。陶器均为手制,大多为泥条盘筑。陶器以素面为主,有纹饰的器物较少,有少量的篦纹,以半月形耳的圜底壶(有的附加三足)和鼎、勺为特点。石器以磨制为主,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等。•红陶小口折肩双环耳壶石磨盘之谜: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裴李岗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就经常发现一些形状奇特的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斧、陶壶等物,于是就把这些远古的遗物搬回家中充当捶布石、洗衣板或者是用来垫猪圈、垒院墙……•石磨盘最初的发现,一种情况是被滂沱大雨冲刷出来的,另一种是农民犁地时从地下翻出来的,再就是农民平整土地,取土时挖出来的。而谁也没有想过它究竟是何物,为什么地里会生出这些奇怪的东西来,更没有人想到过,这是一个消失的伟大文明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出土文物•从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文物文物内涵分析,考古学家认为中国的农业革命最早在这里发生,裴李岗居民已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处于以原始农业、手工业为主,以家庭饲养和渔猎业为辅的母系氏族社会。•裴李岗文化的房屋均为半穴居式建筑,以圆形为主,亦有较少的方形房屋,有阶梯式门道。•调干渠新郑唐户遗址的考古,近日有重大发现:在这座目前国内已知的最大规模的裴李岗文南水北调干渠新郑唐户遗址的考古,近日有重大发现:在这座目前国内已知的最大规模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内发现9000年前古人类最大规模的聚居群,从房屋可推断出当时先人已有相互联系的生产组织。62座房址中有3处是双间房,可算是当时的“豪宅”,并发现石器作坊、排水系统、安全壕沟等。裴李岗文化的分布•地质构造上看,河南省广大地区是以华北陆台为基础的。由于地质运动史上的无数次升隆,造成了很多山间盆地和谷地。如在豫西有伊洛盆地、汝颖谷地、溱淆谷地等等;太行山以东有临县盆地;嵩山以东,是黄河冲积平原。俯瞰整个中州大地,到处似乎是平畴沃野,但从小区域上观察,则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土岗沟壑。•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诸氏族部落,就大多生活在靠近各个河流的岗丘上。这一带第四纪黄土广泛覆盖,尤其是豫东平原,黄河冲积的次生黄土非常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据气象学方面的研究,在距今2500—8000年的全新世中期,中原和华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得多,粟作农业的起源很可能就在这里发生。•裴李岗文化的典型遗址,除裴李岗外,还有新郑的沙窝李和唐户村,新密莪沟,长葛岗河,临汝中山寨,许昌丁集,郏县水泉,巩县铁生沟等等,不下40余处。碳14断代为公元前6200年至前5500年前后,经历了700年的发展而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石磨盘发现引起的关注•石磨盘是原始社会晚期的遗物,为碾谷物的生产工具。其形状像一块长石板,而两头呈圆弧形,像鞋底状。石磨盘是用整块砂岩石磨制而成的,正面稍凹,可能是长期使用造成的。大多石磨盘底部有四个圆柱状的磨盘腿,高3~6厘米左右。•真是难以想象,7000年前,如此遥远的年代,人们就能用整块的石板琢磨出可供谷物脱壳加工工具。而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凝聚着原始人类高度智慧的生产工具,为什么在它以后的文化层中突然神秘的消失了,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可庆幸的是,裴李岗文化,经历了700年的时间,发展成了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并没有灭亡。命名•1977年4月,第一次在裴李岗遗址发掘的8座墓葬和出土的石器、陶器等进行对比,发现其特征不同,考古工作者初步认为裴李岗遗物为新的古文化遗存。经过一系列的争论及后来的考古发掘证明,裴李岗文化与当时的磁山文化同属新石器早起文化,但裴李岗文化要比磁山文化更早些。发展•许多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在裴李岗当时居住着少典氏一族。他们在丘陵和台地上,用耒耜、石斧、石铲进行耕作,种植粟类作物,用石镰进行收割,用石磨盘、石磨棒加工粟粮。还种植枣树、核桃树等。在木栅栏里和洞穴中饲养猪、狗、牛、羊、鹿、鸡、等家畜及家禽。•他们用鱼骨、骨簇从事渔猎生产,建有许多陶瓷。他们烧制的陶猪头、陶羊头等艺术品形象逼真。•已不像古书上及近代一些学者说的,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丘岗陵河处,住着单间、双开间。三开间及四开间茅屋。•男人们耕田、打猎、捕鱼;女人们加工粮食、饲养畜禽,还带着孩子在家里用鼎之类的陶器在灶上做饭、用陶纺轮和骨针等制作苎麻一类的衣服。除了生产之外,他们还有简单的文化生活,在龟甲、骨器和石器上契刻符号式的原始文字,用以记事,将烧制的陶器工艺品摆放在案头观赏。•休息时,男人拿起石片、陶片和着七孔骨笛伴奏,那音律相当准确;女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发髻梳得高高的,头上插着骨笄,身上偑着骨饰和松绿石等,欢乐地跳舞,庆贺丰收或什么喜事。他们建有公共氏族墓地,小孩子死了就装在瓮里安葬,成年人死了不分男女,一律头南脚北安葬,还根据他们生前的功劳(一说贫富)和性别陪葬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这就是中原最古老的文明。研究•裴李岗文化,无论是它的生产力还是文化艺术,在中国远古这块大地上,与同时期河北的磁山文化、陕西的大地湾文化,相比,无不处于领先地位。•考古学家赵世纲在他的《关于裴李岗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中说:“西亚的新月地形地带和中国嵩山东麓,好像东西并列的两座灯塔,远在八千年前,同时出现在亚洲的两翼,标志着东半球进入了‘农业革命’的新时代的黎明时期。”•慕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他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提出中国是“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考古资料表明,中原的裴李岗文化约在一万年左右,是新石器早期最先进的一种文化。苏先生提出的“上万年的文明起步”应该是指裴李岗一类的文化了。•完结——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裴李岗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2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