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3《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13.《荷叶圆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珠、摇、躺、晶、停、机、展、透、翅、膀、唱、朵”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亮、机、台、放、鱼、朵、美”7个汉字。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日荷塘的美丽景色和动植物间的和谐相处。4、品读课文语言,展开想象,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小动物动作的语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1、师出示古诗《小池》,指名生朗读背诵。2、师激趣:是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碧绿的荷叶长大了,多美啊!你们瞧(师多媒体播放荷叶、荷塘、荷花图),生认真欣赏后交流自己的感受。3、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荷塘,去欣赏那里的美景吧!(师板书课题,指名生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师播放课文的视频朗读,生认真观看并倾听,交流听后的感受。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与同位相互检查生字的认读。3、检查自读情况,随文识字学词。(1)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①师出示荷叶的图片,引导生观察荷叶的形状和颜色,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②拓展练习:出示苹果、香蕉、小草的图片,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子练习说话。(苹果圆圆的,红红的;香蕉弯弯的,黄黄的;小草长长的,绿绿的。)(2)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①师出示词语卡片:水珠、摇篮、躺在、亮晶晶,指名生认读,师正音:“珠”是翘舌音,“躺、亮、晶”都是后鼻音,提醒学生读准确,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②出示“水珠、摇篮”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通过动作演示理解“躺”的意思,鼓励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可以说“亮晶晶的()”。③再次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3)指名生朗读第3自然段。①出示词语卡片:停机坪、展开、透明、翅膀,指名生认读,师正音:“停、坪、明”都是后鼻音,“展、翅”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词语。②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停机坪”,指名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透明”还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事物。③再次指名生朗读第3自然段。(4)指名生朗读第4自然段。①出示词语卡片:歌台、放声、歌唱,指名生认读,提示“放、唱”都是后鼻音。②出示“歌台”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意思。③再次指名生朗读第4自然段。(5)指名生朗读第5自然段。①出示词语:小鱼儿、凉伞、一朵朵、很美,指名生认读,注意“凉”是后鼻音,“伞”是平舌音和前鼻音,要读到位。②鼓励生思考交流:除了说“一朵朵水花”,还可以说“一朵朵()”。③再次指名生朗读第5自然段。4、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全班齐读课文呢。5、巩固识字。(1)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词语。(2)游戏中巩固:荷叶连连跳。师多媒体出示很多荷叶的课件,小青蛙从河岸上跳到第一片荷叶上,荷叶上出现一个生字,生正确认读该生字,并为该生字组词,若正确,小青蛙即可跳向下一片荷叶,最终跳到对岸。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交流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在交流中,师提醒学生语言表达要完整和流畅。(第1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荷叶的形状和颜色;第2自然段写小水珠把荷叶当成自己的摇篮;第3自然段写蜻蜓把荷叶当成了停机坪;第4自然段写小青蛙把荷叶当成歌台;第5自然段写小鱼儿把荷叶当成凉伞。)3、师小结:在这个美丽的荷塘中,很多小动物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又圆又绿的荷叶,荷叶可是它们最好的朋友呢!四、指导生字书写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亮、机、台、放、鱼、朵、美。2、指名生认读生字,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理解。3、生自主观察,交流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师给予鼓励和指导,重点强调:“朵”字上部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能写成了横折弯钩;“美”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倒八字头加一个“王”字,下部是“大”字,“王”字最后一笔横画是全字中最长的一横。4、师范写,生观察书空。5、生自主描红、仿写、临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强调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夏日的荷塘是美丽的,碧绿的荷叶是美丽的,在荷塘里生活的小动物们因为有了荷塘和荷叶而更加快乐。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师配乐出示夏日荷塘图片,生齐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日荷塘的美丽景色和动植物间的和谐相处。3、品读课文语言,展开想象,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创设情境1、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2、指名生朗读课文。3、师过渡:炎热的夏天到了,美丽的荷塘里,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们正在和碧绿的荷叶聊天玩耍呢,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师出示荷叶和小动物的图片)二、理解内容,品读词句1、学习第2自然段(1)师过渡:荷叶又圆又大,小水珠迫不及待地对大家说了什么?(指名生朗读小水珠的话“荷叶是我的摇篮”)(2)鼓励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适时出示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的图片,并对比观察小宝宝睡在摇篮里的图片,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3)师进一步引导:小水珠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根据生的交流,师出示“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句话。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生交流。②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晶亮的小水珠就像亮晶晶的眼睛。③再次指名生朗读这句话。(4)体会小水珠的心情:假设你就是这粒躺在荷叶上的小水珠,你的心情如何?(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迁移想象体会,指名生交流。)(5)指导朗读:师范读,读出小水珠的调皮以及躺在荷叶上摇来晃去的舒服感。生自主练习朗读,指名生朗读。2、师过渡:在小水珠的眼中,又大又圆的荷叶是舒服的摇篮,那么,在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的眼中,荷叶又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3、4、5自然段,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3、生自主读书并思考,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4、指名生交流汇报,在生交流的过程中,师作适当指导。(1)第3自然段: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引导学生发现小蜻蜓的外形就想一架小飞机,当小蜻蜓落在又大又圆的荷叶上时,就像飞机停在停机坪上。师相机出示小蜻蜓落在荷叶上的图片和飞机停在停机坪上的图片,对比观察发现共同点。(2)第4自然段: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体会小青蛙在荷叶上放声歌唱的快乐心情。指名生朗读描写小青蛙动作的句子“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3)第5自然段: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出示荷叶图与伞图对比,发现荷叶与雨伞在外形和功能上的相似之处。朗读描写小鱼儿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笑嘻嘻”体会小鱼儿快乐的心情。5、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6、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用词。(1)师出示四幅图片: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完成以下填空。(2)师出示填空:小水珠-----在荷叶上。小蜻蜓-----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3)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和图片的内容完成填空。(4)指名生交流,并说说为什么用这个词语,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适当小结:小水珠圆圆的像个小宝宝睡在摇篮里,所以用“躺”;小蜻蜓用脚支撑着自己的身体,看起来是站着的,所以用“立”;小青蛙挺着大肚皮,后腿弯曲,像人一样蹲着,所以用“蹲”,而小鱼儿呢,在水里快活地游着,所以用“游来游去”。(5)师小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姿态和动作,我们在写作中描写它们的时候,也要像课文中的句子这样,抓住小动物的特点,用上准确的词语,这样别人读起来才觉得更生动有趣。(6)拓展练习。①师出示练习内容:读句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小鸟在填空中-----------。小狗高兴地----------着骨头。小老鼠------------进了洞里。②生自主朗读句子,尝试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③指名生交流流并说说为什么填这个词,师对学生的思考给予鼓励,并恰当指导:第一个句子填“飞来飞去”;第二个句子填“啃”比较恰当;第三个句子填“钻”最合适。三、练习背诵,拓展提升1、师过渡:课文中描写了如此美丽的图画和小动物们的快乐生活,小朋友们赶紧再读一读,把这么生动有趣的句子装进自己的心里吧!2、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师适当指导:把握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小动物们把荷叶当成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动作,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练习背诵。3、指名生分自然段背诵,全文背诵。4、拓展提升,练习表达。(1)师创设情境:课文中只写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在荷叶上(下)的快乐生活,其实大自然中的很多动物、植物也像文中描述的一样,在一起和谐快乐地生活呢!你们也来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自己写一写吧!(2)师出示句式练习:------------说:“------是我的-------------。”(3)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并将句子填写完整。(4)指名生交流,根据生的表达,师予以鼓励并指导学生表达得生动、有趣、形象。(如:小水滴说:“树叶是我的滑滑梯。”小蝴蝶说:“美丽的花朵是我的舞台。”)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友好相处,快乐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多多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板书设计13.荷叶圆圆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蜓的停机坪小青蛙的舞台小鱼儿的凉伞
本文标题: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3《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4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