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7级八下《诗经》二首2019.1.24《蒹葭》《关雎》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01何为“诗”?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定。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类。《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雅”:“颂”: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是诗经的核心内容。“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现在的解释赋就是铺陈直叙。类似于排比。陈述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起兴)有时兴中有比,叫比兴。汉武帝将《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3.了解朗读《诗经》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02《关雎》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关雎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悠哉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突破字词难点:注意下列句中的画线词: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左右流之黄河(现指一般的河流,词义扩大)配偶(与“逑”字面完全不同)择取(与下文“采”“芼”有动作上的先后)1、窈窕:2、淑女:3、参差:4、涟猗:女子文静而美好的样子。美好、贤惠的女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细小的波纹。现写作“涟漪”。•5、梦寐以求:•6、求之不得:•7、辗转反侧:连睡梦中也在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十分想要,但得不到。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琴瑟友之•左右芼之•钟鼓乐之时时刻刻都在追求思念(服,今指衣服或“吃”)弹琴鼓瑟,友:亲近(名词作动词)挑选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由关雎和鸣起兴,渲染气氛)(触景生情,由景到人)文中的这位青年,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爱慕之情油然而生。概括内容:发现心仪的姑娘。第二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缠绵悱恻(内心痛苦无法排遣)之情,道出青年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第二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概括内容青年对女子执着追求和极度思念2、君子的痴情是如何表现?“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思考第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表现这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娶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第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概括段意青年想像与女子相会情景。2、文中写了青年如何在女子面前表现?突出了什么?通过弹奏琴瑟和敲击钟鼓来亲近她,突出了青年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3、全诗的线索是如何的?发现—思念(求不得)—相会(想象中)思考各章的大意:第一章:写诗人看到洲上一对雎鸠,而想到那美丽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理想的佳偶。第二章:姑娘劳动的优美身姿,让诗人日夜追求。诗人追求失败后忧思想念的情况。第三章: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心爱的姑娘欢聚。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美丽勤劳的姑娘成亲。河边邂逅,一见钟情(第一章)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第二章)琴瑟钟鼓,欢庆娱乐(第三章)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中心:这是一首青年青年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思念和对美好爱情、婚姻的渴望向往及追求。这首情诗主要的艺术手法:一、“起兴”。“兴”是触景生情,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使人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一、托物起兴:“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二、韵律和谐:1、运用叠音(关关)2、运用双声(参差)3、运用叠韵(窈窕)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特色:1、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综合运用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3、双声叠韵,在变化中增强节奏与音乐美。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窈窕淑女,求之不得,悠哉悠哉,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在河之洲。君子好逑。左右流之。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左右采之。琴瑟友之。左右芼之。钟鼓乐之。课文内容填空:03《蒹葭》主要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伙子对意中人的爱慕和追寻,表现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是,皆生于水边。《秦风》“芦苇”•配乐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追寻•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佛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跻:高•坻:水中高地•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采采:茂盛,众多•未已:还没有完已:停止•涘:水边•右: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蒹葭•芦花一片白苍苍,逆流而上去找她,•清早露水变成霜。越走越高道儿难。•心上人儿她在哪,顺流而下去找她,•人儿正在水那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艰险又漫长。一片芦花照眼明,•顺流而下去找她,太阳不出露水新。•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芦花一片白翻翻,逆着曲水去找她,•露水珠儿不曾干。曲曲弯弯道儿拧。•心上人儿她在哪,逆着直水去找她,•那人正在隔水滩。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朗读全诗,整体感知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zhízhú)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本文着力写主人公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好,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全诗三章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蒹葭》结构内容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讨论以下问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景:作用: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写人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失望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特点是什么?小组讨论“所谓伊人”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深入思考:描写艺术形象一、蒹葭、霜露、秋水二、伊人在水中央三、上下求索的青年——凄清的秋景(渲染气氛)——可望不可及——执著追求特点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蒹葭》的艺术特色:1、重章叠句。三章句式相同,每句只更换一两字,表现了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2、借景起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重章叠句起兴手法•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
本文标题:诗经二首-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6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