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美国国家美术馆先例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EastwingofNationalGallery,WashingtonD.C.建筑师——贝聿铭贝聿铭,美籍华人的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作品的统一性1、与自然结合,应用水、树等自然物创造景致。作品的统一性2、以屏风或其他方式将参观者引入目的地。作品的统一性3、偏爱玻璃,钢结构,混凝土等材质结合使用。作品的统一性4、建筑物外形多是几何形及其变形、堆叠等方式。作品的统一性5、特殊的采光模式。建筑概况美国国家美术馆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长240米,中央圆顶、高大的门柱廊、桃红与乳白色大理石的外墙贴面,在高贵气派中蕴含着对历史的尊重。馆内底层建筑面积为46,450平方米,以圆形大厅为中心,向两侧延伸出两个雕塑厅,并可通向建有喷泉和花木的室内庭院。雕塑厅四周有125个展厅。陈列着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马奈、高更、凡高、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设计背景轴线为了与原美术馆相协调。贝律铭将东馆-----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与西馆的东西轴线重合,东馆的西墙面对西馆,东西呼应。轴线确定建筑形态美术馆的西馆是对称的,将轴线延长与北侧边线相交决定了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与周边环境联系•由于位于历史敏感地带,为融入城市,取得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的尊重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为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使用三角母体,对哥特式塔楼产生纪念性,对罗马式的西馆进行一种历史风格的延续。建筑环境基地•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建筑形式与建构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为两个三角形。西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体墙,两部分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形体上有明显的区别,但不失为一个整体。建筑内部交通流线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1层平面图1层平面图2层平面图3层平面图两边敞开的交通形式:二层的天桥设计扩大了参观者的视觉范围,空间的交错穿插使抽象艺术作品与参观者共同分享了室内空间,诉说艺术与人应有的亲近关系。建筑内部建筑空间“在外形上是体积,在内部则是空间”,这是贝聿铭对空间和形式的高度概括。东馆的内部空间与西馆不同,内部空间不是轴线对称的。室内空间采用三角形为基本构图元素,三角形的多个透视灭点,使空间更加错综变幻,上下层空间的错位进一步丰富室内空间。空间的不断错位、平行、交角,犹如中国园林的步移景异。不同空间大小、形状、质感、高低不断的变化,各空间围绕展览馆的中心,三角形中庭相互交融,形成流动的、联系的空间。建筑内部功能分区建筑体验光感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厅高25米,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自然光从1500平方米大小的天棚上倾泻而来,使整个大厅显得气韵生动。建筑体验视线角度观众通过纵横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建筑体验尺度室内有一个大型的中庭,十分开阔,引得游客举目仰望。审视整个建筑,毫无局促之感。贝聿铭想要对室外和三角形设计棱角分明的线条进行改造,但是他懂得要用温暖和热情的氛围来软化这些线条才是上策。他设计了大型的圆形花池,以此来中和这些棱角。每个花池中都种植着热带树木,有助于游客在大型中庭内感知空间的开阔。细部分析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从而避免了处理不好会让人感觉不妥的麻烦。入口——天才的创造力材料和结构的高端追求顶棚玻璃下的一层精细铝合金管让建筑构造显得精致细腻。室外广场三角形的体块构成。穿插走廊过道形成的成角空间和地面上的三角形地砖。三角形光影地下通道的处理在地上形成与主体建筑呼应的小品的同时,又为地下通道取得良好的采光效果,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建筑材料东馆外墙也和西馆一样,采用田纳西州的大理石饰面,外表光洁柔和。玻璃质感,把东馆的时代特征凸显出来。建筑材料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有机木做模板,表面精细不贴大理石,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理石颜色接近,而纹理质感却不同。东馆与旧馆之间的联系为了与原美术馆相协调。贝聿铭将东馆——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与西馆的东西轴线重合,东馆的西墙面对西馆,东西呼应。东馆的建筑高度与西馆保持一致。西馆的特点是平衡和对衬,为了在视觉上与这种新古典风格保持统一,容纳当代艺术品的东馆的外立面采用了同样应用在其他建筑中的淡粉色Tenesse大理石。室内墙体由同种石材的粉末与混凝土的混合物装饰,颜色优美大方。建筑SU模型建筑实景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美国国家美术馆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6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