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幼儿心理学》课件考编专用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心理过程: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关系:三者是心理活动的不同表现形式,三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心理过程是基础,是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形成的条件;个性心理又是影响和制约心理过程、心理状态的重要主观因素;心理状态则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联系的过渡阶段。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界学科,即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公共必修的心理学课程,主要由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内容组成。。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科学心理学的生物学与生理学源头◆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心理学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是室。行为主义学派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精神分析学派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心理学派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形成布鲁纳布鲁纳皮亚杰四、心理学的未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探索其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服务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心理学的实践意义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一.两种对立的心理观(一)唯心主义的心理观主观唯心主义的心理观客观唯心主义的心理观(二)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从胸腔、心脏到脑◆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系统◆大脑半球的构造与功能神经元神经系统大脑半球的构造大脑皮层结构大脑左半球的分区功能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二)脑的反射活动是心理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活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基本过程: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所谓兴奋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神经过程。所谓抑制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神经过程。基本规律: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规律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叫相互诱导。由抑制过程引发或加强了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由兴奋过程引发或加强了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二)心理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学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三)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四、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遗传是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关键期•环境因素:制约心理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学校:主导作用。•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实践因素:内因、决定因素。关键期•关键期指孩子对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小鸡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10—16小时,小狗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3~7周,小猫区别物体形状和颜色能力发展是出生后4~5天。•“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从出生到五六岁这段时间的教育。”(卡尔·威特)•脑资源的开发主要在0—7岁,尤其是0—3岁。布鲁姆:如果把人在17岁时达到的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人的智力50%是在4岁前获得,80%是在8岁前获得蒙台梭利敏感期•一、语言敏感期(0-6岁)•二、秩序敏感期(2-4岁)•三、感官敏感期(0-6岁)•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五、动作敏感期(0-6岁)•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九、文化敏感期(6-9岁)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的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性认识阶段。(三)感知觉的作用◆感知觉是认识的基本途径◆感知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感知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感知觉是认识的基本途径•感知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感知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感觉的作用感觉剥夺实验(四)感觉和知觉的种类◆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知觉的种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和触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物体知觉是关于事和物的知觉。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它包括对别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体的正误,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常见的几种视错觉二.感觉的一般规律(二)感受性的变化及其规律◆感受性的变化规律:适应、对比、后象◆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间的代偿与协作、联觉。联觉:一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心理现象(三)感受性在实践中发生发展•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三.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整体性◆含义: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影响因素: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空间时间上接近,相似的、连续的)。②个体的知识经验。③某部分或某属性的强度。知觉整体性(二)知觉的选择性◆含义:指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对象、背景,二者可互换。◆影响因素客观:①对象背景的差别;②对象的活动变化;③对象的新颖性;④刺激强度。主观:①已有知识经验;②兴趣爱好;③需要;④任务;⑤情绪。对象与背景的转换图对象各部分的组合(三)知觉的理解性◆含义: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基本特征:用词语把事物标志出来。◆影响因素:①知识经验;②言语指导;③知觉者的态度;④动机情绪。知觉理解性知觉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含义: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种类:①颜色恒常性;②大小恒常性;③亮度恒常性;④形状恒常性。◆影响因素:①熟悉的事物;②变化范围适当;③知识经验。知觉的恒常性四.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对象与背景差别的知觉规律(差别律)◆静止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知觉的规律(活动律)◆知觉的组合规律(组合律)(二)如何运用感知规律◆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保持对象与背景的适宜对比度◆多采用活动教具◆注意学生感知对象的组合◆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直观和语言结合五、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一)观察及观察力◆观察: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积极参与的知觉。观察力:观察的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主动性、理解性、持久性。◆良好观察的标志(品质):客观性、主动性、精细性、敏捷性、动态性。(二)观察力的特点•1、孩子喜欢观察活的、运动着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止的物体;•2、孩子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不喜欢看颜色单调、灰暗的东西;•3、孩子喜欢看大而清晰的图像,不喜欢看小而模糊的图像;•4、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比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等;•5、物体的明显特征容易被观察,而其他特征容易被忽略,比如,孩子容易记得球的大小有差别,却记不得色彩和图案的差异。(二)观察力的培养•1、要注重感知规律•人类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春天•2、要以兴趣为引导孩子乐于观察•3、适当地表扬孩子的观察•孩子最初的观察活动可能是无意识的。强化,习惯。•4、教会孩子观察方法,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能力第四章注意一、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与心理过程又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二、注意的种类及其规律(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的含义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被动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客观因素(主要):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绝对、相对)主观因素: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期待的作用知识经验。(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含义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人类特有的,主动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稳定的间接兴趣合理的组织活动排除干扰(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含义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的作用三、幼儿注意的特点3岁幼儿注意力可维持3~5分钟,4岁孩子10分钟,5~6岁儿童也只有15分钟。•1、容易被鲜明,新颖的刺激物所吸引;•2、容易被突然、显著变化的刺激物所吸引;•3、容易被具体形象所吸引;•4、容易被强大的声音所吸引;•5、容易被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所吸引;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课堂上学生注意换散的主要表现(二)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并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教师组织好教学环节和课堂纪律◆多用颜色鲜明、能活动的直观教具◆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第五章记忆一.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重现•(二)记忆的种类•1.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二.记忆规律(二)保持和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中可以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了,遗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三.常用的记忆方法•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特征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自编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四.幼儿的记忆特点•1.记得少、忘得快。•2.记忆缺乏目的性。•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幼儿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重复大人说的话的简单方法,来记住这件事。•3.记忆方法呆板。•4.记忆不精确。•大多幼儿表现为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而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其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五.幼儿的记忆培养•1.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识记材料。•2.经常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记忆任务,对记忆结果给予正确评价,激发幼儿有意识记的积极性。•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的材料,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水平和认识能力。•4.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记忆。•5.帮助孩子进行合理的复习,以增强记忆。•。第六章思维一、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
本文标题:幼儿心理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7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