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宾阳炮龙节文化外宣调查报告
龙源期刊网宾阳炮龙节文化外宣调查报告作者:陈小玲杨秀波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宾阳炮龙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是中国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炮龙节文化外宣,有利于弘扬中国“龙”文化,向世人展示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基于实地调研、访谈及相关材料的翻译实践,笔者对炮龙节节日概况、发展历程、外宣现状进行概括和分析,并就炮龙节文化的外宣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外宣“民俗是任何民族所不能缺少的生活文化事象”(钟敬文,1990:460)。炮龙节是龙崇拜仪式中较为隆重、保存较为完整的民俗事象,是中国龙崇拜的集中体现。经济全球化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同时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也给本国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带来了挑战。部分民间文化习俗开始淡出,民间艺人出现“断层”,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造成巨大冲击。虽然宾阳炮龙节方兴未艾,但扎龙艺人却屈指可数,扎龙技艺亟待传承。此前,有关炮龙节这一独具特色民俗文化的外宣研究还未受到多少关注,相关外宣研究及资料更为有限。黄莲(2014)在《东方炮龙狂欢节—中国宾阳炮龙节》的翻译报告中提到,向海外传播地方民俗文化是翻译炮龙节文化资料的初衷,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中国民俗文化。为弥补宾阳炮龙节在外宣层面的不足,本项目组成员采用文献查阅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炮龙节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发表了外宣研究论文,并且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翻译,制成中英双语宣传册和宣传视频,以推进宾阳炮龙节文化的对外宣传。一、宾阳炮龙节简介1.节日传说。关于炮龙节这一民俗节庆的来源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据民间传说舞炮龙是由广东一带传入宾阳。广东卢氏三兄弟迁居宾州(当时宾阳称宾州,民国元年改名为宾阳),为纪念家乡,便将家乡传统习俗活动带至此地。其二人们之所以舞炮龙是当地民间认为鞭炮中的硫磺来杀菌防病。据清代、民国《宾阳县志》记载,清代宾阳发生过6次瘟疫,死者上千,百姓惶恐,为防瘟疫蔓延,有人提出舞龙时燃放鞭炮,用鞭炮中的火药与硫磺驱邪杀菌,以除灾祸(黎伟盛,2007:39)。其三,传说曾有风水先生给宾阳卜卦,指出向南方的四条老街犹如四条卧龙,四龙朝向乃祀坛所在,即现今炮龙老庙。在老庙开光、舞炮龙含“兴隆”此地之意(伍逛津,2013:70)。目前影响较大的说法是,公元1052年,宋皇朝命狄青赴广西征伐侬智高,战至宾阳昆仑关时,侬军凭地势险要拼死抵抗,狄军屦攻不克。时值元宵节,狄青令兵士以稻草扎龙,以燃烧竹子的声响作“炮竹”继而舞龙狂欢以麻痹侬军,乘其放松戒备时出击,一举攻克昆仑关。此后,舞炮龙被视为吉祥之举而得以延续至今。2.活动内容。传统炮龙节主要包括游彩架、灯酒会、舞炮龙活动。彩架台以数个孩童扮饰穆桂英挂帅、铁扇公主、刘三姐等主题形象,以伞、扇、剑、弓、刀等小道具装饰,灵动可龙源期刊网爱、妙趣叠生。灯酒即“丁酒”,本地方言中“灯”与“丁”谐音,取灯取“求嗣取丁”之意。宾阳当地及周边一些壮、汉人民相信,在“灯会”日取灯当年会生男孩。生男孩的人家常摆酒宴请街邻同庆。舞炮龙是炮龙节活动高潮,主要包括开光(请龙下凡)、舞龙游行、舞炮龙、送龙归天四部分。“开光”仪式在当地炮龙老庙进行,按传统仪式“师公”以新鲜鸡血涂“龙”眼赋予其灵气,请真龙下凡庇佑四方。“舞炮龙”即燃放“鞭炮”炸舞动之龙,人们认为炮炸得越多使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越吉祥。炮龙节蕴含祈求风调雨顺、生意兴隆、人丁兴旺之意。舞炮龙结束后,人们奏响八音,将龙投进火中,“送龙归天”。至此,整个炮龙节活动结束。3.发展历程。经历代传承、发展,如今炮龙节无论在参加人数、组织形式还是活动内容上都有较大变化。从前参加炮龙节的多为当地人,现在游客来自区内外,有商人、学生、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等,甚至也有外国人前来。其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也在丰富和创新。当地政府宣传部门負责人表示,今后炮龙节将交由当地民间协会举办,政府则协助整个活动的开展。炮龙节已从最初一、两条舞龙发展至今日“百龙舞宾州”的盛况。炮龙节期间举办非物质文化展演、百家宴及大型文艺晚会等,丰富了节庆活动。2008年,宾阳炮龙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节日由过去普通的民俗活动悄然变成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旅游品牌。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炮龙节逐渐走出广西,走向国际。2010年宾阳炮龙首次走出国门,应邀至新加坡参加“妆艺大游行”,盛况空前。2014年宾阳与台南市盐水区共同举办“宾阳炮龙-盐水蜂炮文化交流活动”。2015年宾阳县组团携带一条“炮龙”和四只“彩凤”(寓意“龙凤呈祥”)赴海峡对岸进行表演,进一步加强了两岸文化交流。二、炮龙节文化价值及外宣现状宾阳炮龙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民族文化、艺术、民俗以及手工技艺等方面都具有较高价值,堪称“中华一绝”。1.文化价值。龙是中国古老、神圣的图腾,炮龙节体现了中华年文化、中国龙文化,蕴含平等、包容、团结、共生的国际主义精神,“集合自然美的壮观与人性美的宽谅,是天人合一之美的具现”(杨秀波,2016:40)。鞭炮炸响之际飘忽、缥缈的炮龙形象蕴含独特的东方美神韵(杨秀波,2016:39)。此外,舞炮龙还满足了民众禳灾祈福的心理需求。消晦祈福是炮龙节的重要文化内涵。如灯酒会中的“取灯”承载着人们对“喜添贵子”和美好生活的企盼。民间认为,舞炮龙时投掷的炮竹可炸去一身“晦气”,迎来福气、旺气、财气,来年将风调雨顺、生意兴隆、五谷丰登。挖掘炮龙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民俗节庆文化,也有助于丰富世界民族节庆文化。加强对宾阳炮龙节的对外宣传对于中国国际形象塑造有积极作用。2.外宣现状。炮龙节期间宾阳的外来游客逐年增加,据了解,2015年炮龙节期间前来观看的国内外游客多达33万人次,同时吸引了众多媒体前来采访报道。目前,有关炮龙节的宣传,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影视作品《东方炮龙》、CCTV4《远方的家》栏目播出的和网络上共享的炮龙节活动视频以及跨国展演等。此外当地还建立专门的炮龙协会,炮龙广场也在规划中,预计能容纳数万人。然而,有关炮龙节的对外宣传资料和视频介绍尚缺,对外宣传稀少。前来参加炮龙节的多为宾阳周边或广西境内游客,国内很多地方尚不了解炮龙节。项目组在今龙源期刊网年炮龙节现场随机采访了三名外国友人,他们都是跟随家人或友人一起来参加炮龙节,之前并不了解炮龙节,但问到对这个节日的感受时,他们表示很喜欢舞龙的热闹气氛。目前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炮龙节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发展对策,但多数仍聚焦于炮龙节民俗文化内涵研究和民俗文化品牌开发,对外宣关注较少。项目组成员采访了政府宣传部门负责人,负责人表示目前对炮龙节的外宣还未明确规划,也未设相关机构。有当地民众表示,由于宣传及交通不便等问题,参加炮龙节的外国游客屈指可数,同时也影响了国内游客参与的积极性。总体来看,炮龙节还需进一步研究、宣介。三、有关炮龙节文化外宣的几点建议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炮龙节文化外宣,弘扬民间炮龙文化。1.完善基础设施。做好炮龙节外宣,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服务,提高宾阳旅游接待能力,为海外游客前来参加活动创造便利条件。主要涉及交通运输能力、旅客食宿设施容纳能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确保宾阳当地餐饮和住宿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改善交通状况,合理规划交通布局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如宾阳动车站设于黎塘,黎塘是宾阳重要的交通枢纽点,是外来游客到宾阳的必经之地。因此炮龙节期间加强宾阳到黎塘间的交通疏导工作必不可少,可以加大宾阳到黎塘路段的公交等交通工具投入,加强炮龙期间交通站点售票服务工作,保证游客安全便利出行。加强宾阳城市环境美化和卫生建设,塑造整洁优美的城市形象。此外还应建设和完善旅游导引系统,在各大主干街道、标志建筑设立旅游标识。在文化广场、炮龙老庙等旅游景点设立全景指示牌和中英文双语或多语种解说系统等配套服务,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2.打造文化品牌。要发展炮龙文化产业,需要充分发挥炮龙节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确定炮龙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方向,树立炮龙文化品牌。例如,以炮龙文化为依托,对本地特色产品及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宾阳县可以充分利用炮龙节的影响力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旅游景点包括昆仑关、程思远故居、蔡式书香古宅群景区、白鹤观竹海旅游度假区、佛子寺等。同时在各大景点销售宾阳的文化旅游产品、手工艺品、美食特色产品,如广西壮锦、大桥薯粉、甘棠三宝、牛角梳、炮龙手工艺品、宾阳酸粉等,以形成经济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旅游、炮龙活动及文化产品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发挥整体效益,提升炮龙节知名度。此外还应加强炮龙节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对舞炮龙中使用的炮竹进行研发改良,研制出杀伤力低、燃放效果佳、环保型的炮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游客尽情享受的炮龙狂欢氛围。3.制作外宣产品。制作一系列外宣精品,设计蕴含独特炮龙文化和宾阳典型人文元素的文化产品是实现炮龙节外宣的重要途径。外宣品是旅游文化信息载体,在推介地方特色形象上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可以制作炮龙节活动画册、明信片,及充满当地人文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炮龙手工艺品、彩架模型等,此外还可拍摄影视宣传片。外宣翻译是文化外宣的重要媒介,外宣翻译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外宣效果,必须重视外宣资料选择及翻译质量。外宣翻译资料选取应注重突出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精髓,将地方民俗文化内涵的独特性与精彩处通过文字加以表现。为弥补宾阳炮龙节外宣资料的缺失,本项目多方收集、整理并翻译有关炮龙节的文字资龙源期刊网料,制成中英对照、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同时将现场拍摄的视频剪辑制作成中英双语宣传视频。项目成果对提升宾阳炮龙节外宣效果、向海外推介炮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4.利用新媒体进行外宣。扩大外宣品的影响力,还应通过多渠道对外宣品进行推广。除了在公共场所如火车站、主要景点等播放宣传视频,布点陈列和销售相关外宣品外,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平台,重视以电脑、手机及其他无线设备为终端的新媒体。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具备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例如可以在地方新闻网站设炮龙节活动专栏、提供中英对照活动简介、上传双语外宣视频、开设炮龙节微博平台等。此外还可以将整个炮龙节习俗活动拍摄成为外宣纪录片,借助CCTV-4《走遍中国》等栏目,以及中国网或海外媒体等进行对外展播,利用其广泛的宣传覆盖面提升外宣成效。四、结语宾阳炮龙节集聚中华民族特色文化诸多元素,是中国“龙”文化的缩影。就目前来看,炮龙节的对外宣传首先要做好材料的组织与剪裁、文字的精简与润色,力求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塑造鲜明积极的文化形象。同时,外宣品制作与外宣翻译也至关重要,这是向世人展示炮龙节文化最直接的方式,要体现出宾阳炮龙节的精神内蕴,吸引更多的人了解炮龙节,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参考文献:[1]黄莲.东方炮龙狂欢节——中国宾阳炮龙(第一章)翻译项目报告[R].广西大学,2014.[2]黎伟盛.民俗奇葩:宾阳“炮龙节”[J].传承.2007(3).[3]伍逛津,何飞,李婷婷.宾阳炮龙节历史和社会价值[J].大众体育.2013(7).[4]杨秀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炮龙节”的中华文化蕴涵[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5]钟敬文.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M].合肥:安徽出版社,1999.作者簡介:陈小玲,广西外国语学院学生;杨秀波,本文通讯作者,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莎士比亚研究,民俗研究。※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民俗文化外宣策略研究—以宾阳炮龙节为例(项目编号:201513830003)”阶段性成果.
本文标题:宾阳炮龙节文化外宣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82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