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教育理论基础名词解释
11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3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作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精神文明。4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5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6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7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老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8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威信分为两种:权利威信和信服威信。29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10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11教学: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1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13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它的制定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教学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14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我国教育的根本方向。同时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的教育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15班级授课制: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半集、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16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它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也无计划,随时随意决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习什么。我国古代私塾就是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典型模式。17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纵观各国的分组教学,其类型有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等。18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便于儿童就近入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师资、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因此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19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它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通常需要有关现场人员参加。它也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20备课:3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2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22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其主要功能是将教学内容有效的传递给学生。23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2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注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25德育: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26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道德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27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28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29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学生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30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3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最先提出“班级”一词。43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33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职责。34班级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35班级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36课外、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和学科课程标注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37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它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文化性、价值性和伦理性。38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关于教育工作的总要求,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39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实施各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40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类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41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42从众: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日常生活中的从众,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有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如暴乱中跟随大家一起破坏。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如顺应风俗、习惯。43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是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44教育机智:5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标题:教育理论基础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8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