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22●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2)过程与方法●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激励学生从实践中发掘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能合作设计简单、科学、完整的研究计划,并在研究计划的指导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单元课时安排1放大镜(1课时)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课时)3放大镜下的晶体(1课时)4怎样放得更大(1课时)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1课时)6微小世界和我们(1课时)33第一课时课题放大镜主备人罗虎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了解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2、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放大镜的用途—观察生物。1、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2、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44学习新课一、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2、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处。二、放大镜的特点1、师: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2、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1.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2.小组汇报:3、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巩固练习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教学反思55第二课时课题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主备人罗虎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方法探究法、指导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学习新课一、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分组观察: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学生通过实物投影66体4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实践练习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小结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教学反思77第三课时课题放大镜下的晶体主备人罗虎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2、自制食盐等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难点制作晶体。教学准备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解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一、观察美丽的晶体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3、关于晶体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88学习新课一、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2、制作我们的晶体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小结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规则几何外形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固体教学反思99第四课时课题怎样放得更大主备人罗虎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情感、态度、价值观:1、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新课引入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2、介绍各种显微镜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3)扫描隧道显微镜1010学习新课一、做个简易显微镜1、怎样放得更大?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2、我们自制显微镜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小结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板书设计4、怎样放得更大肉眼看——放大镜——(两个凸透镜组合)教学反思1111第五课时课题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主备人罗虎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2、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学习新课一、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学生制作玻片标
本文标题: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9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