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幼儿园幼儿营养健康调查与解决方案
-1-学龄前儿童园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调查与解决方案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此时的营养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健康成长。为了解荆门市金象小学学龄前儿童园部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以及为进一步指导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工作的展开和科学的营养配餐提供依据,2010年11月1日,在学龄前儿童部杨园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师的密切配合下,我们随机抽取了幼大班中的两个班,对56名平均年龄在4.5到5.5岁之间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统计,依据2010年10月18日的体质检测结果,分别对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重及矿质元素的缺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下就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如下:一、学龄前儿童肥胖问题突出。56名学龄前儿童中有17名体重超标,超重比例达到了30.4%,其中轻度肥胖有4人,中度肥胖有6人,并且男生比女生肥胖率要高,此次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中有24名男生,32名女生,但仅男生肥胖人数就达10人,比例高达41.7%(备注:超重是指超过标准体重的10%,轻度肥胖是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中度肥胖是超过标准体重30%~49%)。原因分析:儿童肥胖的原因也和成年人肥胖的原因一样,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继发性肥胖指的是有明确病因的肥胖,只占所有肥胖的1%。学龄前儿童肥胖的99%以上都属于单纯性肥胖,也就是没有明确病因的肥胖。大多来于自后天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来自家庭及学校的影响,导致营养过剩。比如肥胖的孩子往往喜欢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然后又不喜欢运动,再加上家庭和学校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肥胖也缺乏认识,对学龄前儿童饮食采取纵容的态度,这样就很容易造就出一个肥胖的孩子。解决对策:1、对肥胖儿童应该进行科学的饮食干预,限制其垃圾食品的摄入。垃圾食品是指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主要有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油炸类食品。2、积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鼓励多做户外运动,吃饭时细嚼慢咽,安静就餐,不挑食厌食,多食水果和蔬菜,少喝高糖饮料等;3、家庭和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肥胖的危害,积极对话沟通,协同促进学龄前儿童科学健康的饮食;二、矿物元素缺乏问题不容乐观。56名学生中有多达19名学生-2-缺乏必需的矿物元素,比例达到33.9%,主要体现在缺钙有14人(占25%),缺铜有6人(占10.7%),缺铁有3人(占5.4%),缺锌有2人(占3.6%),其中同时缺乏钙和铜元素的学龄前儿童有5人,而且表现的是4女1男。原因分析:矿物元素的缺乏主要由是后天饮食造成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大量的矿物质营养元素补充,如果饮食上不注意补充,就很容易出现矿物元素缺乏症状,而这些矿物元素又是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必不可少,缺乏会表现出一系列症状,比如说儿童缺钙的早期症状有:盗汗、夜惊、出牙和换牙延迟、牙质发育不良、抗龋齿能力下降,如果体内的钙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则会进一步出现厌食、便秘、烦躁不安、肌肉抽搐等症状;缺铜会导致贫血、发育不良、痢疾、体温低、皮肤和毛发色素减少等症状;缺铁会导致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出现皮肤及粘膜苍白,有时会发生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症状;缺锌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使儿童身材矮小、体重不增、抵抗力差,而且还可损害小孩的味蕾功能,出现厌食和异食现象;解决对策:1、学校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矿物元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要有意识的通过饮食去补充,并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测,对于已出现的缺乏症状可在食疗的同时辅助药物治疗;2、对于儿童易缺乏的矿物元素,如钙、铁、锌、铜,可有意识得选择富含该营养元素的食品,现举例如下:常见富含钙的食物有:虾皮、牛奶、大豆、奶酪、豆腐、干酪、蛋黄、海带;常见富含铁的食物有:芝麻酱、蛋黄、黑木耳、大豆、猪肝、海带(干)、猪血、芹菜(茎)、小油菜;常见富含锌的食物有:香菇(干)、小麦胚粉、羊肉(瘦)、核桃、葵花子(炒)、扇贝(鲜)、猪肚、口蘑、牛肝;常见富含铜的食物有:海鲜、动物肝脏、粗粮、坚果和蔬菜(大豆和小扁豆)以及巧克力。就金象小学学龄前儿童园反映的问题,我们也调查了荆门其他的学龄前儿童园,通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很不容乐观,超重和矿物质缺乏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原因并加以改善,以下就学龄前儿童园膳食营养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一、依据07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学龄儿童饮食总的原则: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注意粗细粮合理搭配);二、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三、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四、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五、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六、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七、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八、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二、要有专职的营养师。每周食谱有营养师提出,并计算出营养含量和学龄-3-前儿童需求对造表,对于有条件的学龄前儿童园可以配备营养博士配餐软件来科学的调配。由营养师制定的一周食谱要向大家公示,由学校老师和家长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三、讲求食物的科学调配,提高食物营养素的吸收。学龄前儿童与成人的营养需求不同,他们所需要的营养不仅要用来维持身体的消耗和修补,更重要的是要供给生长和发育之用。为使学龄前儿童获得合理的营养,调配膳食时要讲究科学性。我们根据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物质营养素的特性,从满足学龄前儿童机体的营养需要出发,根据季节及学龄前儿童的具体情况,每周合理、科学地安排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食谱。在制定食谱时,不但要考虑伙食标准,而且还进行了营养摄入量的计算,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在一日膳食中的比例,以及各种食物的平衡,即谷类、肉类、蛋类、蔬菜类、果类、豆制品、油类、食糖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例如:针对学龄前儿童爱吃带馅食品的心理,千方百计将学龄前儿童平时不爱吃的猪肝、胡萝卜等与少量的肉馅掺合,做成饺馅,就能使维生素A的摄入量大大提高。通过荤素搭配、粗细调剂和甜咸搭配使学龄前儿童得到足够的热量和营养量。四、食物加工要合理、烹调要科学、减少营养损耗。合理的加工是改善食物形态、增进食欲、利于消化吸收的重要环节。加工不合理就会损失大量营养素。食品通过科学、合理的烹调加工,其中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素发生一系列变化,使食品增加色、香、味,改善感官性状,提高食欲,利于吸收。对于厨师要求要严格;既有厨师上岗证又要进行学龄前儿童生理需要和进食心理知识的培训。在制作学龄前儿童菜肴时,要求既要注意色、香、味、形,不能过咸或过于油腻和生嫩,又要保持食物的营养素和卫生。厨师要经常把烹调制作中蒸、煮、烧、烩、焖、炒等烹调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原料烹制后具有软、烂、酥的特点,同时使原料中的可溶性蛋白质最大限度的得到溶解,这样,既保留食物本身具有的鲜美滋味,又便于学龄前儿童消化吸收,使孩子一看就想吃,吃完还想要,当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和满足感进食时,也正是他们消化机能处于最良好状态之时,这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促进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增强学龄前儿童体质。另外,还要合理安排了学龄前儿童的进餐时间和餐、点间的间隔时间,使学龄前儿童养成了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用餐的好习惯。有些学龄前儿童园午点和晚餐的间隔时间才1小时,对于学龄前儿童营养非常不利。总之,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与健康状况是分不开的,合理的营养是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注意膳食营养,就要按照学龄前儿童营养需要来选择食物,科学搭配,合理安排好学龄前儿童的一日膳食。
本文标题:幼儿园幼儿营养健康调查与解决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2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