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05954人格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自学考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格的概念一、人格的多种定义1、总和式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例如,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个方面,如气质、德行、智慧、技能等;普林斯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包括与生俱来的属性以及由经验获得的属性和倾向。这种定义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对后来的人格特质理论有一定启发作用。但是,这种定义是肤浅的和常识性的,因为人格并不是许多特质简单的总和,而是各种特质有机的整合;它主次不分,只是罗列各种特质,有可能扩大人格概念的外延。2、整合式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人格的各种属性只是构成整个人格的元素,人格由这些元素组成。3、层次性定义,这种定义是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特征)看作是有组织的,并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是物质自我,包括人的身体、财产和朋友等;第二层是社会自我,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第三层是精神自我,它的功能是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尽可能排除人格各部分之间的不协调;第四层是纯粹自我(纯我),即对自我进行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自我。4、适应性定义,这种定义的提出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方式。例如,肯卜夫把人格定义为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这种定义着眼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格的适应功能,这是有意义的。但是,它把人格局限于适应(甚至局限于社会适应)是不全面的。人不仅能适应环境,并且能改造环境。这种定义着重于人格的功能,没有指出人格的内在特性和本质。5、区别性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例如,斯科恩认为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同一体,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是区别一群人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人格具有独特性,但与个别差异不等同。郑雪认为,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二、人格的基本特征。(一)人格的整体性: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人格不是指单一的人格特质,也不是指许多孤立的人格特质的堆积,而是指个人身心方面许多特质的有机整合2(二)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三)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四)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墨子则重视环境的作用,用染丝作为例子来说明人性因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人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三、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一)最广义的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二)人格不包括智力:(三)人格与个性同义,包括智力。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般认为,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瑞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人性论中国古代关于人性论大致有几种说法:1、性善论。孟子和董仲舒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有一定的“善端”,可以发展为善性。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端(端即起点)与本能相似,是与生俱来的。2、性恶论。荀子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恶的。他指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3、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等人认为,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不善良,人性是中性的。4、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世硕、宓子贱等人认为,本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这与告子等人的观点相近,倾向于把人性看成中性的。5、有性善有性不善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有些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有些人的本性是不善良的。6、善恶混论。扬雄等人认为,人性中既有善性,又有恶性,是善与恶二者的混合。(二)人格类型《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间一部以医学为主的科学百科全书,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黄帝内经》认为,气质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其中的《灵枢通天篇》通篇都是气质理论。它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比例,将人分为五种类型: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三)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人格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人格评估三国时的刘劭提出“八观”、“五视”,来评估人的人格特征。(五)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四种人格学说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人格学说共分四种:(1)“阴阳五行”气质类型个性说。(2)“习与性成”个性说。(3)性品德个性说。(4)“物情不齐”个性说。二、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人性论3苏格拉底开创了西方人本善的传统。他认为人的心灵先天就有,从本性上讲是善的,但本性上的善不是自发表现的,要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引导,才能变成现实的善。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认为,人的本性就是灵魂,它是神创造的,不死的,并且先于万物和人的肉体。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论,认为一个人由灵魂和肉体两部分组成。其中,灵魂是“形式”,肉体是“质料”,形式决定质料。他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灵魂。灵魂中有理性与非理性两个部分。理性即智慧、理智,非理性即情感和欲望。理性应该控制非理性,这样人才具有德性。他将灵魂比作“蜡板”,认为人的本性应该是中性的,无所谓性善或性恶,只是由于后天在蜡板上的刻印不同,才有了善、恶之分。(二)人格结构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模型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结构模型。2、勒温的人格结构理论勒温强调动机作用,把物理学中的场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心理学,倾向于在整个物理和社会关系中研究人类的行为。3、人格的分层理论霍夫曼认为,人格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可以由下而上分为欲求、心灵和精神三个层次。罗特哈克认为,人格结构可分为自我、人层和深部人格三个层次。莱尔施认为,人格可以分为内部情感基础和上部构造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三)气质理论气质是广泛起作用的人格倾向,而不是具体的人格特质。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气质学说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四种气质类型,即流行于今天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罗马医生盖伦把“四液”简化成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2、冯特的气质学说:以感情反应的强度和变化的快慢为基础,把气质划分为下列四种类型:(1)感情反应强而变化快的为胆汁质;(2)感情反应弱而变化快的为多血质;(3)感情反应强而变化慢的为抑郁质;(4)感情反应弱而变化慢的为粘液质。3.气质的体形说①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把人的体格分成三种:(1)肌肉发达的强壮型、(2)高而瘦的瘦长型(3)矮而胖的矮胖型②美国谢尔顿把分为三种:(1)内胚叶型-柔软、丰满、肥胖;(2)中胚叶型-肌肉骨骼发达、坚实,体态呈长方形;(3)外胚叶型-高大、细瘦、体质虚弱。。4、气质的血型说日本学者能见正比等人指出,血型的真正含义指人体的体质和气质类型。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根据血型把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类:A型、B型、O型、AB型5.气质的激素说伯曼等人用激素来解释气质,认为气质特点是由内分泌活动决定的。把人划分为六类:(1)甲状腺型。(2)脑垂体型。(3)肾上腺型。(4)副甲状腺型。(5)胸腺型。(6)性腺型。6.活动特性的气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巴斯和普洛明1975年出版了《人格发展的一种气质理论》反应活动的四种特4性(活动性、情绪性、交际性和冲动性)为指标,划分出四种气质类型:(1)活动型、(2)情绪型、(3)交际型(4)冲动型7、托马斯和切斯研究托马斯和切斯把儿童(主要是婴儿)划分为三种类型:(1)易教养型。(2)困难型。(3)行动缓慢型。8、巴斯和普洛明的研究巴斯和普洛明最初区分出气质的四种一般倾向,后来减少至三种:(1)情绪性、(2)活动性和(3)交际性。三、苏联和俄罗斯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一)人格形成理论1.万事通的社会起源理论2.活动人格理论3.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彼得罗夫斯基在1970年前后提出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他认为,对人格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活动,而是活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要经历适应、个性化和整合三个阶段。(二)人格结构理论1.希尔巴科夫的人格结构观:提出了人格的四个系统:(1)第一个系统是感觉—知觉组织动力系统。(2)第二个系统包括知识、技能、智力、气质和态度几种比较稳定的心理构成物。(3)第三个系统包括能力、性格、独立性和倾向性。(4)第四个系统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包括集体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爱劳动等。2.波果斯洛夫斯基的人格结构观:他认为人格包括四种成分:(1)人格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志向、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体系。(2)能力系统,是保证人活动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3)性格系统,性格是复杂的构成物,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生活。(4)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机制。(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和人的积极性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因素。(四)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较为直接和密切,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这两种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神经活动过程的平衡性;神经活动的灵活性。神经活动过程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强而不平衡(兴奋型);强、平衡而灵活(活泼型);强、平衡而不灵活(安静型);弱(抑制型)。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抑郁质相当于抑郁质。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研究人格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证据,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建立。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加强对人的心理活动整体的认识,有助于克服心理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倾向,克服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和元素主义的影响,人格心理学在心理科学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有助于普通心理学的丰富和发展,建立日益完备的体系。5二、实践意义1.在教育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2.在管理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合理使用人才,知人善任。3.在职业选择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选择与自己和格类型相符合的工作,激发起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在文艺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抓住人物的人格特征,形象地塑造出典型人物,将一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读者或观众面前。5.人格心理学与医学关系十分密切。6.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要日益增加,在我国各医疗单位和大学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建立了许多心理咨询门诊部和心理咨询工作室。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一、人格动力(一)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在于追求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包括饥、渴、性等本能。(二)死的本能死的本能体现为恨和破坏的力量,它可以向内,表现为自责、自罚和自杀等动机,也可以向外,表现为恨、攻击、破坏和征服别人等动机。二、人格结构(一)人格两部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包括正意识到的那部分人格,前意识包括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潜意识包含不容易带入意识的那部分人格。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潜意识系统,(二)前意识系统(包括意识)起检查作用。(二)人格三部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提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结构模型。(1)本我及其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机系统。(2)自我代表人心理的理智部分,是一个认知系统。超我是内化了的儿童的价值观念。1、本我本我是与直接需要的满足有关的人格部分,主要由潜意识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组成。性本能通称为力比多,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核心是满足个人当前的需要。2、自我自我是协调本我和超我的需要,同时考虑外部现实性的人格部分。自我与本我不同,考虑现实状况,遵循现实原则行事。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主要的系统,是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的中介。它的主要功是获得基本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华师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2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