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8课《诗词三首》
第18课诗词三首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后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________。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对南唐后主李煜的真实评价。《虞美人》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李后主陆游(1125—1210),字______,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嫉妒,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年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务观姜夔(kuí)(1155—1209),南宋文学家,精通音乐。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因屡试不第,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文人骚客交游。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清新,饶有韵味,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歌曲》。2.资料链接花间词派: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共10卷),这些词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整体预知书愤叙事感叹世事回顾往事抗敌抱负抒情时光易逝借古讽今悲愤心情矢志北伐对比扬州慢所见:荠麦青青——萧条冷落↓所闻:清角吹寒——凄清气氛↓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二十四桥——凄清景象桥边红药——感时伤乱对比手法《黍离》之悲九、文本对译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悠悠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事不知有多少。软禁我的小楼昨天夜里又吹进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风,不忍回望那依旧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春花秋月: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了:完结。往事:指当年的帝王生活。东风:春风。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雕栏玉砌有雕饰华美的栏杆和玉一般的石阶的南唐宫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殿应该还在,只是颜容变得憔悴了。如果要问我到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底有多少愁怨?正像一江绵绵不绝的春水滚滚向东流。奔流。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和玉一般的石阶,借指南唐故都的宫殿。朱颜改:红颜改变了,即颜容变得憔[悴了。朱颜,红颜。问君:问你,实是作者自问。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的艰难,北望被金兵占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领中原,心中抗敌的豪气如山。雪夜中的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渡口战船森列,大散关前战马在秋风中长嘶。世事艰:指恢复中原之事,不断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楼船夜雪瓜洲渡: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将刘锜、虞允文等在瓜洲、采石矶一带拒守。期间完颜亮因内讧被杀,金兵溃退。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江防要地。铁马秋风大散关:概括了作者过去的主要经历。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在大散关一带与金兵激战。后王炎被调回京,进兵大计落空。铁马秋风,形容宋军军容壮盛。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与金的西边界关。塞上长城空当年曾徒然以塞上的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万里长城自许,如今却已见镜中白发斑斑。诸葛亮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垂名后世,千百年来谁能与他相比呢?塞上长城空自许:意谓为国捍边扬威的愿望落了空。塞上长城,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曾自许为“万里长城”,这里作者用以自喻。出师一表真名世:赞扬诸葛亮坚持北伐,以表明自己恢复中原的决心。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伐魏,临行时上表后主刘禅,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后人称为《出师表》。名世,名传后世。伯仲间:意为相提并论。这里问谁能与诸葛亮比肩并称,其实是感叹无人主持北伐。伯仲,兄弟,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词。扬州慢淳煕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淳煕丙申年1176冬至那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之后刚刚天晴,放目远望,满眼都是荠菜和野麦。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扬州城,环视四周,却一片萧条,清冷的河水空自流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暮色渐深,军营发出的号角声尽显悲凉。我心里十分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悲痛,感慨这今昔的巨大变化,于是自己创作了这支曲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子。萧德藻认为有《诗经·黍离》中的那种国破家亡的悲也。悲哀之情。淳煕丙申至日:即宋孝宗淳煕三年1176冬至日。丙申至日,即丙申年冬至日。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荠麦弥望: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千岩老人:宋代诗人萧德藻,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黍离》:《诗经·王风》的篇名。首句为“彼黍离离”,故以名篇。据说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作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来到淮南东路的名城,竹西亭所处的美好地方,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初次经行,我解开鞍稍作停留,经过号称“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里扬州路”的地方,如今全是青青的荠菜和野麦。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从胡人的军队洗劫扬州离开后,只剩下废弃的城池和高木,犹厌言兵。渐黄大的树木,人们至今还厌恶谈论那场侵略战争。暮色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渐浓,凄冷的号角在寒风中响起,一阵阵在空城上回荡。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古。名都,著名的都会。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曾是著名的风景区。唐代诗人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此用昔日繁华与今日的荒凉作对比。解鞍:下马。初程:初次旅程。作者第一次到扬州,故说“初程”。春风十里:指先前扬州的繁华街道。杜牧《赠别》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诗句。此用昔日繁华与今日的荒凉作对比。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是指第二次洗劫扬州。清角吹寒:在寒风中听到凄清的号角声。空城:形容劫后的扬州空荡萧条。空荡萧条。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杜牧善于赞赏风景,料想他如果今天重到扬州,一惊。纵豆蔻词工,定会对这荒凉的景象感到吃惊。即使杜牧诗才卓著,青楼梦好,难赋能写出《赠别》、《遣怀》那样的名篇佳句,也难以表达他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深深的悲怆。古时的吴家桥还在,但只见一片冷月,摇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荡波心,寂然无箫声可听。想到那桥边的红芍药,不知年年知为谁生。道年年在为谁生长。杜郎俊赏:杜牧鉴赏卓越。杜牧曾在扬州任职,并写了许多赞美扬州的诗。豆蔻词:指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楼梦:指杜牧的《遣怀》诗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一说扬州在唐代时确有二十四座桥沈括《补笔谈》。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虞美人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习称李后主,在位十五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首都金陵(今南京),他被俘北上,囚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三年,后被宋太宗毒死。作者作者•李煜工书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他的词大多表现伤今怀旧之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抒情率真自然,语言明净优美,凄婉动人,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写作背景•《虞美人》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是他的代表作。由君主沦落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太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知”是什么意思?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知”什么?“知”是知道、明白之意,含有反省的味道。李煜在位时,日日纵情声色,欢歌宴舞,不理朝政,大臣潘佑、李平曾直言进谏,竟被杀害。因朝政荒废,国势日衰,以至国破家亡,身陷囹圄。回过头来看这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历程,虽有自悔之意,但已经回天乏力,只能徒添悲愁。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表明多次,“东风”是指春风,春风又吹,一是说又一个春天到来,时光在不断流逝,囚徒的生活已经多年;二是说在这小楼上,他常常在春风的吹拂中彻夜难寝,思念故国。故国在明月之下,恐怕已经残破得不堪回首,怎不教人悲愁万分呢!•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物特殊涵义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诗中的“月”可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⑤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吧?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和情感?抒写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限愁怨故国的思恋现实的思考今昔对比小结:•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是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屡遭当权的议和派打击和排斥,虽然历任多种官职,但始终无法实现他恢复中原的宏图壮志。晚年在山阴闲居,直至终老,都不忘复国大业。陆游诗现存有诗歌9300多首,内容覆盖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陆游诗特征之一,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这在他一生的诗作中都有充分的反映,直到82岁,他还高唱“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诗句。陆诗第二个特征是,对投降派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另外,他也有壮志未酬的感叹和对理想境界的寄托,如《书愤》、《秋思》、《枕上偶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此外,他还有不少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等歌唱美好生活的诗句。陆诗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他一般不直接对客观事物做具体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他的诗概括性、抒情性强。陆诗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还极富浪漫主义情调。这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复国理想追求时的瑰丽想象上。他的想象主要是对抗金战争的想象,包括战斗的阵势、敌军的
本文标题: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8课《诗词三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3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