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心里情绪与安全行车资料
汽车驾驶技师资格考评论文浅谈心里情绪与安全行车单位名称: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作者:高文达2012年6月18日汽车驾驶技师资格考评论文浅谈心里情绪与安全行车作者:高文达鉴定等级:技师单位名称: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刘汉伟2012年6月18日目录摘要………………………………………………………….1前言…………………………………………………………..2一、心里情绪及其表现形式………………………………2二、心里情绪产生原因……………………………………4三、驾驶员情绪与安全行车的关系………………………5四、消除不良情绪的对策………………………………….6结束语…………………………………………………………7参考文献………………………………………………………8摘要汽车驾驶中,人的心理情绪对安全行车影响很大。本文重点从驾驶员心里情绪的表现形式、生产原因与安全行车的关系,以及消除不良情绪的对策等方面作了阐述。确保安全行车。关键词心理情绪安全行车消除对策浅谈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的拥有量也越来越多。安全行车是我们每个驾驶员时刻都注意的一个大问题,然而,汽车是高速行驶的工具,经常处于长时间的运行中。能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我认为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关系极大。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驾驶员的基本要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求自己的生理系统的每个结构成分都处于最佳状态。否则,如疲劳、疾病、反应迟钝、性情急躁、缺乏自控能力、健忘、惰性、无主见、意志薄弱、优柔寡断等,都是心理素质不健全的表现。因此,作为驾驶员,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保证安全行车。本文参考了有关书籍,结合自己多年行车的经验,谈谈几点看法:一、心理情绪及其表现形式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导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安全行车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为此应有的心理素质。经验表明,一个心理素质好,情绪稳定的汽车驾驶员,社会责任感强,反映灵敏正确,动作干脆利落,在同等条件下事故率和损失的程度肯定比相反者低。所以,只有当绝大数的驾驶员都成为一个心理素质坚强,情绪稳定的人,才能将汽车事故率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下面,列举一些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有冲突的现象,剖析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1、麻痹大意:麻痹大意是造成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驾驶员因思想麻痹,一时疏忽而遗恨终生。主要表现为:对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视为老生常谈,产生习以为常之感。将行车安全规则抛于脑后,他人的事故教训不能吸收,自以为技术高超,不会发生事故,导致麻痹心里产生,安全意识薄弱,行车警惕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遇事马虎了事,不遵章驾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麻痹思想一般在以下场合和时机中易产生:(1)道路宽阔,视线良好或夜间行车,车稀人少。(2)长途行车将近结束时。(3)由复杂道路进入平坦路面时。(4)车况良好,操作得心应手时。2、骄傲自满:骄傲自满是安全行车的大敌。驾驶员一旦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便会忘乎所以,过高地估计自己,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判断客观事物,目无各种规章制度,做出一些越轨的驾驶动作和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驾驶员产生骄傲自满时机及表现通常有以下几种:(1)驾驶车辆一直比较安全顺利,便感到自己技术高明,头脑聪明,产生盲目乐观心理,忽视了认真谨慎驾驶车辆的问题。(2)所驾车上有老乡、同学、年轻异性,想露一手给他们看看,以博得赞扬和夸奖。(3)虚荣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特别在一些危险情况复杂的路段常常冒险,高速通过。3、斗殴赌气:驾驶员在行车中,碰到不顺心或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而生气斗殴,把车辆当成发泄自己怨气,向对方施行报复的工具,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驾驶员在以下场合和时机,易产生斗殴赌气的现象:(1)会车时,对方没有让出中心线,或者夜间对方没有按规定使用灯光,影响到自己行驶路线和视线时,易产生恼火埋怨情绪,与对方对着干,互不相让。(2)超车时,对方减速不让路或让路不减速,跟随时间长了,易产生报复心理。(3)遇有行车时间紧迫,行人、自行车让路不及时,妨碍已方行车,易产生急躁情绪。(4)受到领导批评或出车任务苦累,条件差时,自己不愿去而勉强去时。4、高兴与沮丧:驾驶员情绪过于高兴或沮丧都会严重影响安全操作,当人高兴时。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表现是轻率好动,忘乎所以,驾驶动作和判断就不准确,当人沮丧时,中枢时间处于压抑状态,驾驶动作呆板,反映迟钝,对危险情况就会置若罔闻,眼睁睁看着事故发生而无动作。驾驶员在以下场合和时机易产生高兴和沮丧的情绪。(1)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或批评时。(2)初恋和失恋者。(3)服用了兴奋型药物或食品和抑制型药物或食品时。(4)行车中一路顺风或者一路故障时。(5)家中有喜事或难事时。(6)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事故受交警处理,或被没收驾驶执照时。(7)人的生理周期发生变化时。5、张或恐惧:驾驶员情绪过于紧张与恐惧会导致感觉混乱,运动失调,操作失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遇有以下场合会容易产生紧张或恐惧的情绪。(1)车况路况不熟悉,特别是新驾驶员要走的是险路、山路。事故多发路段时,心里不踏实。(2)驾驶员在路上看到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场面时。(3)有关人员过分地强调安全行车,抓安全教育的形式与程度超越了驾驶员的接受能力时。6、急躁、消极、逆反的心里情绪,这几种情绪都对安全行车构成了极大地威胁。有个例子,2012年2月7日9时许,犯罪嫌疑人郝某与周某的车辆发生刮擦,未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后两人协商到重庆市渝中区虎头岩理赔中心定损理赔,由郝某带路。因郝某心怀怨气,遂带着周某绕道。后因双方操作不当发生碰撞,致使两车失控引发交通事故,造成3死10伤。经相关部门认定,犯罪嫌疑人周某、郝某承担此次事故的同等责任,其他交通事故当事人均无责任。由类似的情绪引发的事故时很多的。二、心理情绪产生原因是什么原因使部分驾驶员具有以上这些妨碍安全行车的心理情绪呢?我看有以下几方面:1、要从世界观上找原因。一些驾驶员整天想的是如何多赚钱。对驾驶工作与国家和人员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不强,脑子里没有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不知道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性。2、一些驾驶员受性格的影响,加之人生阅历浅,遇时性急,容易上火上气,或者虚荣心强,好出风头,或者性格内向,精神压抑。3、一些新驾驶员平时不注意休息,包括学习汽车的保养知识和老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行车经验使得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技术不熟悉,遇有紧急情况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造成紧张恐慌的心理。4、缺乏职业道德,缺乏自我剖析的能力,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三、驾驶员情绪与安全行车的关系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喜、怒、哀爱、恶等心理现象。欢喜、愉快、满意的使人感到舒适,驾驶时感受性提高,思维灵活,工作认真,对汽车驾驶中观察和判断有促进作用,动作敏捷也得到提高,这是一种增力的情绪。而忧愁、悲伤、愤怒、恐惧等情绪,却使驾驶员无精打采,缺少理智,感受性降低,影响对交通情况的观察、判断与思考,反应慢,这是一种减力的情绪。人的情绪可分为激情、应激和心境三种形态。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的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如生气时大发雷霆,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目瞪口呆等等,人处于激情状态时,理智的分析能力和意识时行为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许多事故就是在这种激情状态下发生的。应激是在遇到是否及时、果断、正确地处理险情,转危为安,这取决于汽车驾驶员性格特征,知识经验。心境是一种微弱而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心情不舒畅、烦躁,心情轻松、快活等等。情绪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思维形态,也就是说,人的情绪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是人对现实社会一切事物的美与丑,是与非的一种稳定性的主观态度的表现。因此情绪和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及修养水平密切相关。所以良好情绪的培养,主要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凡是从人民的利益、长远利益和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三思而行”,就可以控制情绪的减力作用。四、消除不良情绪的对策1.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2.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3.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瞬息万变的交通情况。4、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凡是要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有一种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5.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如果良好的动作、行为成习惯,有些处世办事方式也可以成为习惯。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结束语驾驶员的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有关密切的联系。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稳定心绪,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伞。参考文献1.范立.汽车安全科学驾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2.李白川.汽车驾驶适宜性检测及评价.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3.刘浩学.汽车使用安全技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技术工作总结高文达本人从事驾驶工作已有30多个年头,多年来在驾驶岗位上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刻苦钻研技术,在安全驾驶,维护车辆,降低出车成本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作以下总结。一、提高职业技能素质,确保安全行车驾驶员职业技能素质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这是基础,是驾驶员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标准,体现在爱岗敬业上;二是职业责任,是驾驶员做好工作的保证,体现在严格遵章守纪上;三是职业技术,这是驾驶
本文标题:浅谈心里情绪与安全行车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5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