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戏剧(歌剧、音乐剧)简介
高一(11)班戏剧小组制作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历史概况:戏剧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成分有着紧密联系。无论是欧洲的戏剧,还是东方某些国家的民族戏剧,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每一种艺术都有特殊的表现手段,从而构成形象的外在形态。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①文学。主要指剧本。②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③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动作艺术。包容诗(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因而被称为综合艺术。戏剧中的多种艺术因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在综合整体中的地位不是对等的。•戏剧艺术的本体:演员的表演艺术—中心、主导地位。其他艺术因素,都被本体所融化。•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形体动作和台词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虽然可以像小说那样供人阅读,但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可演性,不能演出的剧本,不是好的戏剧作品戏剧演出中的音乐成分,无论是插曲、配乐还是音响,其价值主要在于对演员塑造舞台形象的协同作用。戏剧演出中的造型艺术成分,如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也是从不同的角度为演员塑造舞台形象起特定辅助作用的。以演员表演艺术为本体,对多种艺术成分进行吸收与融化,构成了戏剧艺术的外在形态。欧洲戏剧发端于古代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到公元前6世纪末,阿里翁在春季大典上表演酒神颂时,即兴编唱诗句以回答歌队长提出的问题,泰斯庇斯则在酒神颂的歌舞中加进一个演员,由他轮流扮演几个人物,并与歌队长对话,被认为是最初的戏剧因素。古希腊悲剧的创始人埃斯库罗斯把演员增至2人,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的因素,增加了戏剧因素,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至此成型。古代希腊冬季举行祭典时,人们化装成鸟兽,狂欢游行,称之为“狂欢队伍之歌”,到公元前6世纪,它在希腊本部发展成滑稽戏,被看作是原始的喜剧。公元前487年,雅典在祭祀大典上正式上演喜剧,当时只有3个演员,歌队的作用并不像在悲剧中那么重要。在古希腊喜剧的发展进程中,歌队的作用亦愈来愈小。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戏剧的历史可以按时序划分为: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启蒙运动时期戏剧、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在某些历史时期,按照不同的风格类型又可以划分诸多流派。古希腊戏剧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也是它的第一个繁荣期,有许多悲剧和喜剧作品留传下来。著名悲剧作家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著名喜剧作家有阿里斯托芬、米南德。在古代罗马,戏剧创作和演出也很繁荣,主要剧作家有普劳图斯、泰伦提乌斯。中世纪戏剧2欧洲的中世纪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时期,戏剧创作和演出也以宣传宗教观念和道德说教为基本内容。(宗教剧多以宣传教义为目的。)宗教剧变种奇迹剧:各种传奇性的情节中渗透着宗教和道德的宣传神秘剧:取材于耶稣和圣徒传奇故事道德剧的主旨是从抽象的道德说教转向对社会道德的批判,流行的国度广,时间长。笑剧则以表现世俗生活和辛辣的社会讽刺为特征。愚人剧也以讽刺著称,它从民间戏剧发展而来,后又流入城市。这一历史时期虽然很长,但留下的传世之作极少。文艺复兴时期戏剧3欧洲的14~16世纪,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强大的人文主义运动,很快席卷欧洲各国。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在戏剧史上也形成了第二个繁荣期。这一时期的欧洲戏剧以英国和西班牙为主流,主要剧作家有C.马洛、W.莎士比亚、B.琼森、L.de鲁埃达(约1505~1565)、L.F.de维加·伊·卡尔皮奥(1562~1635)等。其中,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乃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的珍品。417世纪欧洲戏剧进入古典主义时期法国戏剧成为古典主义的旗帜。同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对古典主义剧作家也有深刻的影响。古典主义戏剧强调理性,强调表现人类的本质,悲剧与喜剧界限严格,不能混杂,提出三一律作为结构的模式,强调语言的质朴典雅。这一时期的主要剧作家有P.高乃依、莫里哀、J.拉辛等。518世纪欧洲,戏剧艺术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都有发展。•在法国,启蒙运动的主将D.狄德罗根据历史的要求提出建立市民戏剧、严肃喜剧的纲领,剧作家P.de博马舍则为这种新兴戏剧提供了实践的范例。•在德国,G.E.莱辛成为民族戏剧的创始人,到70年代,狂飙突进运动推出了伟大的剧作家J.W.von歌德和J.C.F.席勒。•英国启蒙戏剧的成就远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辉煌,道德的批判和宣传,使大量剧作带有说教味道。喜剧作家H.菲尔丁(1707~1754)、O.哥尔德斯密斯和R.B.谢里丹堪称代表。•在意大利,长期流行的即兴喜剧的传统,造就出启蒙剧作家C.哥尔多尼,他的喜剧作品对后世有很大影响。6自然主义戏剧719世纪末以后,世界戏剧呈现出多种流派相互竞争、又相互吸收的局面,这段历史时期的西方戏剧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划分为现代和当代,也可以统称为现代戏剧。19世纪的现实主义戏剧在新的历史时期被继承和发展,风格也日趋多样。归属于这一流派的剧作家主要有爱尔兰的A.格雷戈里夫人,德国的F.沃尔夫、B.布莱希特,意大利的L.皮兰德娄,瑞士的F.迪伦马特等。在这一阶段,美国戏剧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的E.奥尼尔有大量现实主义剧作问世,也写过属于其他流派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的剧作家还有C.奥德兹、L.海尔曼、A.米勒、T.威廉斯、W.英奇(1913~1973)等。东方各国的民族戏剧很难纳入以上的历史分期,而西方戏剧的引入则是近代的事情东方民族戏剧的起源比欧洲戏剧要晚一些。在印度,公元前1世纪以前的民间迎神赛会上的表演,被看作是民族戏剧的萌芽。到2世纪,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的出现,被确认为戏剧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中国戏曲艺术的血缘,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歌舞、巫觋等多种成分。到了唐代,古时的歌舞已发展成小型的歌舞戏,周秦的俳优表演已发展成参军戏。一般认为,中国戏曲发展成完整的、独立的艺术样式的标志是12世纪宋代的永嘉杂剧,又称南戏。在日本,古代人借助面具装扮成天神或恶魔,祈求丰收和生殖后代,有人把这种原始艺能视为民族戏剧的胚胎。12世纪前后形成的猿乐,加进了杂技、歌舞的成分。到中世纪后期创立的能乐与狂言,都具有浓重的祭祀性。起源于16世纪末的歌舞伎,到17世纪中叶已发展成歌舞与对话结合的大型古典剧。印度戏剧从公元前后到12世纪为古典梵剧时期,主要剧作家有迦梨陀娑、首陀罗迦、毗舍佉达多等。从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是印度戏剧的近代时期,D.米特拉是近代孟加拉语戏剧的创始人。1919年以后,是印度戏剧的现代时期,V.沃尔马(1889~1969)曾以历史剧著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家辛格尔·维纳吉也写过剧本。在朝鲜、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也都有自己的民族戏剧和从西方引进的戏剧,后者的形式是相近的,而民族戏剧则各有特色。中国戏曲艺术有800年以上的历史,由南宋戏文、金元杂剧、明清传奇、近代北方小戏直到现代新戏曲,不断繁衍,创造了在世界戏剧中自成体系的舞台艺术,对世界戏剧宝库作出了宝贵的贡献。20世纪初,西方戏剧传入中国,在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把它定名为话剧。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标志,中国话剧分为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中国现代戏剧以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戏剧的众多流派为起点,在社会运动和革命斗争的浪潮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中国文化界首先推崇、介绍的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在20年代,西方现代派戏剧也被介绍到中国,宋春舫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当时,有些剧作家深受现代派戏剧的影响,从20年代末起,中国现代话剧的主潮是左翼戏剧运动,戏剧创作和演出同中国现实革命斗争的联系更为自觉,更为紧密。由这时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话剧经历了左翼戏剧、国防戏剧、抗战戏剧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戏剧等阶段。在此20年上下,继20年代崛起的田汉、郭沫若、洪深、阳翰笙、欧阳予倩、熊佛西、丁西林等第一代剧作家之后,又先后出现了曹禺、夏衍、阿英、于伶、陈白尘、宋之的、石凌鹤、吴祖光、杨村彬、沈浮、王震之、胡可、李伯钊、杜峰、傅铎等剧作家。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体现着中国现代话剧的传统,其中有些剧作家和作品显示了现实主义戏剧的成熟。中国剧目及外国优秀剧作的上演,也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家。WilliamShakespeare,公元1564年4月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奥赛罗四幕古典爱情歌剧,博伊托根据莎士比亚的戏剧《奥赛罗》改编,威尔第谱曲。于1887年2月5日在于米兰的斯卡拉剧院首演。剧情简介:《奥赛罗》是以15世纪末叶赛浦路斯岛作为舞台的。主角奥特罗是一位黑皮肤的摩尔人,担任威尼斯军的统帅。他因听信部下的谗言,杀死了美丽忠贞的妻子黛丝德莫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悔恨交集,终于自刀,追随爱妻于黄泉下。奥塞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英文原名为TheMostExcellentandLamentableTragedyofRomeoandJuliet,简写为RomeoandJuliet,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TheTragicallHistoryofRomeusandJuliet)。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1)威廉·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整部戏剧情调轻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乱点鸳鸯谱”的故事。剧中有穿插了小闹剧当作笑料,即众工匠为婚礼所排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喜剧以及排戏经过。这部戏剧没有什么深远的社会意义与内涵。它所包含的,只是纯净的快乐,仿佛是一部戏剧的狂欢,中间也掠过一丝爱情所固有的烦恼,但亦是加以欢乐化、喜剧化的。仲夏夜之梦高乃依(1606~1684)法国剧作家,诗人。第一部喜剧《梅里特》于1629年上演,获得成功,便专心创作,到1836年共写了4部喜剧、3部悲喜剧和1部悲剧《梅黛》1636年他的5幕韵文剧《熙德》公演,轰动巴黎,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熙德》和以上这几部作品标志着高乃依戏剧创作的高峰。不久,高乃依又写出《庞贝之死》,这是表现他前期创作风格的最后一部剧本。此后,高乃依开始追求情节上的复杂离奇,布景上的光怪陆离,越来越忽视人物性格的塑造。《罗多古娜》、《妮科梅德》等是他每况愈下的剧作,1647年,高乃依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652年他回到卢昂,整整7年放弃戏剧创作,此后也没什么成就,1674年写出最后一个剧本《苏雷纳》后退出了戏剧界,晚境凄凉哥尔多尼CarloGoldoni(1707~1793)意大利剧作家,现代喜剧创始人。出生于威
本文标题:戏剧(歌剧、音乐剧)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7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