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电磁理论的建立电磁现象的早期认识富兰克林对雷电现象的研究库仑定律的发现电流的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的发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电磁波的发现一电磁现象的早期认识1.中国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青铜铭文就记载有“电”字和“雷”字。先秦:“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霆,电也。”古人将磁石称为慈石来形容磁石“以为母也,故能引其子”的功能。2.英国人吉尔伯特(1544-1623)——论磁曾为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的御医,1600年发表《论磁石》,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记载了大量实验。3.1663年,盖里克发明摩擦起电机。4.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5.1733年,杜非分别了两种电:松脂电和玻璃电。6.1745年,荷兰人马森布洛克发现了莱顿瓶,为贮存电荷找到了一个方法。二富兰克林对雷电现象的研究1.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人在全家17个孩子中排行15,其父是小手工业者,家境贫困。他在10岁时缀学,12岁当印刷所学徒,阅读了许多书籍,后来成为科学家和政治家。自己写的墓志铭:“印刷工富兰克林”。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杜尔格(法)2.费城实验富兰克林40岁时,观看了电学实验,从而对电有了兴趣。其中有一个想法,天上的电和地电是统一的吗?1752年7月,一个电闪雷鸣的上午,他将一个风筝放到空中,风筝下有一根铁丝,铁丝下栓一根麻绳,麻绳的下一端拴丝线,绳线接触处栓了一把钥匙。铜钥匙可以给莱顿瓶充电,与摩擦电性质完全相同。现象:麻绳上的纤维向四周自立,犹如“怒发冲冠”富兰克林的工作,揭开了雷电的奥秘,统一了“天电”和“地电”,震惊了科学界。小插曲:为了验证“地电”与“天电”的相同处,富兰克林想到雷可以击死动物,于是他就实验用“地电”去击杀火鸡,结果被电打昏了。苏醒后,却不介意地说:“我本想用电杀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了一个傻瓜。”然而,风险是的确存在的。1753年,俄国的里赫曼在做大气电实验时不幸中电身亡,为科学献身。3.发明避雷针:富兰克林并不满足,将他的发现转化为了新的发明。避雷针诞生了。4.科学兴趣广泛命名了正电,负电,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研究了火炉的改良,植物的移植,传染病的防治。写出了《电学的实验和研究》的著作。5.富兰克林是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贡献的政治活动家。1733年,杜菲(duFay,1698—1739)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他分别称之为松脂电(即负电)和玻璃电(即正电),并由此总结出静电作用的基本特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莱顿瓶的发明使电现象得到更深入的研究,这是克莱斯特(Kleist,1700—1748)和马森布洛克(Musschenbrock,1692—1761)在1745—1746年分别独立作出的。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790)进一步对放电现象进行研究。他发现了尖端放电,发明了避雷针,研究了雷电现象,从莱顿瓶的研究中,提出了电荷守恒原理。1747年富兰克林用电流体假说阐述了这一思想。接下来是康顿(JohnCanton)在1754年用电流体假说解释了静电感应现象。至此,静电学三条基本原理:静电力基本特性、电荷守恒和静电感应原理都已经建立,对电的认识有了初步的成果。然而,如果不建立定量的规律,电的知识还不能形成一门严密的科学。三库仑定律的发现1类比法的成功1)普利斯特利(1733-1804):德国人,氧气的发现者。化学家。2)富兰克林的空罐实验用丝线将一小块软木悬挂在带电金属罐外的附近,软木受到吸引。但把它悬挂在罐内时,不论在罐内何处,它都不受电力。当富兰克林写信将这一现象告之普利斯特利后,普氏想到:1687年牛顿曾证明:万有引力若服从平方反比定律,则均匀的物质球壳对壳内物体应无作用。普利斯特利将空罐实验与牛顿推理类比,联想到电力也表现了这种特性,所以也应遵从平方反比定律。不过,普利斯特利的结论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普遍重视,因为他并没有特别明确地进行论证,仍然停留在猜测的阶段,一直拖了18年,才由库仑正式提出。2库仑的引力实验1.库仑(1736-1806):法国人,当过法国部队的技术军官,后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2.库仑的扭秤实验金属丝的扭力正比于扭转角,将扭丝悬挂起来,可以测万分之一格令的小力,1785年库仑据此制成电秤,以测定电力。3.库仑定律4.库仑定律的建立使电磁学进入了定量的研究,使电磁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数学的引入,使这门科学更锦上添花。221rqqKf2210rmmGf如果不是与万有引力进行类比,单靠实验具体数据的积累,严格的库仑定律的形式将很难得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类比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卡文迪许(1731-1810)英国人,万有引力的验证人。他比欧姆更早发现欧姆定律,比库仑用扭秤测电力早11年,是“弦丝挂,火漆封”派的带头人。牛顿的思想在卡文迪什和另一位英国科学家米切尔的活动中得到了体现。米切尔是天文学家,也对牛顿的力学感兴趣。米切尔推断磁力平方反比定律的结论可以说是牛顿长程力思想的胜利,把引力和磁力归于同一形式,促使人们更积极地去思考电力的规律性。米切尔和卡文迪什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成员,在他们中间有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信念。米切尔得知库仑发明扭秤后,曾建议卡文迪什用类似的方法测试万有引力。这项工作使卡文迪什后来成了第一位直接测定引力常数的实验者。正是由于米切尔的鼓励,卡文迪什做了同心球的实验。但是卡文迪什的同心球实验结果和他自己的许多看法,却没有公开发表。直到19世纪中叶,开尔文(即W.汤姆生)发现卡文迪什的手稿中有圆盘和同半径的圆球所带电荷的正确比值,才注意到这些手稿的价值,经他催促,才于1879年由麦克斯韦整理发表。卡文迪什的许多重要发现竟埋藏了一百年之久。对此,麦克斯韦写道:“这些关于数学和电学实验的手稿近20捆,”其中“物体上电荷(分布)的实验,卡文迪什早就写好了详细的叙述,并且费了很大气力书写得十分工整(就象要拿出去发表的样子),而且所有这些工作在1774年以前就已完成,但卡文迪什(并不急于发表)仍是兢兢业业地继续做电学实验,直到1810年去世时,手稿仍在他自己身边。”卡文迪什出生于贵族家庭,家产厚禄,他都没有兴趣,一心倾注在科学研究之中。早年攻化学和热学,发现氢氧化合成水。他后来做的电学实验有:电阻测量,比欧姆早几十年得到欧姆定律;研究电容的性质和介质的介电常数,引出了电位的概念;他发现金属的温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弱,等等。他的同心球实验比库仑用扭秤测电力的实验早11年,而且结果比库仑精确。米切尔和卡文迪什是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鼓舞下坚持工作的。他们证实了磁力和电力这些长程力跟引力具有同一类型的规律后,并不认为达到了最终目标,还力图探求牛顿提出的短程力。卡文迪什在他未发表的手稿中多处涉及动力学、热学和气体动力学,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只是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米切尔则把自己对短程力的普遍想法向普利斯特利透露过,在普利斯特利的著作——1772年发表的《光学史》一书中记述了米切尔的思想。四电流的发现1伽伐尼的研究(1737-1798):意大利人,解剖学教授。1780年他与学生解剖青蛙,发现电火花会使蛙腿抽搐,后来他又发现当用铜钩倒挂蛙腿,再用铁梁横挑,蛙腿也会痉挛。1791年发表了论文《论肌肉运动中的电力》。发现电流的第一人,但认为是一种动物电。“我们想到用不导电或不大导电的其它物体,如由玻璃、橡皮、树脂、石或木等物质制成的,但都是干的东西来试。结果都不发生这样的现象,既看不到肌肉的紧缩,也看不到肌肉的运动。这当然激起了我们的惊奇,并使我们以为动物本身就有电。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假定是,在紧缩现象发生时,有一种很细的神经流体从神经流到肌肉中去,就象莱顿瓶中的电流一样。”伽伐尼的著作发表以后,欧洲各国对动物电形成了研究热潮,很多人投入到这项实验之中。2伏打(1737-1798)的“金属接触说”1.伏打意大利帕维大学教授,否定了伽伐尼动物说。他认为,电来自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青蛙只不过是起了验电器的作用。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比较了各种金属,并把它们排成表,只要将其中两种金属接触,就可以产生接触电势差。2.伏打电池——第一个直流电源1800年,伏打把锌片和铜片夹在用盐水浸湿的纸片中,重复地叠成一堆,形成了很强的电源,这就是著名的伏打电堆。把锌片和铜片插入盐水或稀酸杯中,也可以形成电源,叫做伏打电池。由此他得到了拿破仑授予的一枚金质奖章。并成为法国科学院的院士。今天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单位伏特,就是为了纪念他。3.意义电池的发明,提供了产生恒定电流的电源,使电学从静电走向动电,为人们研究电流的各种效应提供了条件。从此电学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3欧姆定律(1787-1854)欧姆,德国人,家境贫困,中断大学学业后当了中学老师。后被慕尼黑大学任命为教授。将付里叶在热学中提出的热流、热阻,类比电学中的电流、电阻,温度差类比电势差,通过实验验证,在1826年发现了欧姆定律,由此与电流相关的物理量可以测定和推出。人们为纪念他,将电阻的单位定为“欧姆”。欧姆下了很大功夫进行实验研究。开始欧姆所用电源是伏打电堆,由于这种电源不稳定,给欧姆的实验带来很大困难。1821年塞贝克(T.J.Seebeck)发明温差电偶。波根道夫(J.C.Poggendorff)建议欧姆采用温差电偶做电源,这才得到稳定的电源。欧姆定律的建立在电学发展史中有重要意义。但是当时欧姆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德国科学界的重视。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才肯定欧姆的功绩,那一年,欧姆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五电流的磁效应自吉尔伯特开始以来的二百多年,电和磁一直是毫无关系的两门学科,围绕电与磁寻找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成为一种潮流。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建立了电与磁的联系。1发现电流磁效应1)电力与磁力都遵守平方反比定律,说明它们有类似的规律。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缝纫针过电后磁化了。但规律究竟在哪里?2)奥斯特(1777-1851)丹麦人: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第一人。“在观察的领域内,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关系的想法酝酿已久:1803年:“我们将把整个宇宙容纳在一个体系中。”他认为“自然力之统一”。1812年:“我们应该检验的是,究竟电是否以其最隐蔽的方式对磁体有类似的作用。”1818-1819年,与奥共事的人说:“奥斯特经常在寻找这两种大自然力之间的关系。”机会来了,1820年4月,奥斯特在一次讲课中,发现磁针在通电导线的作用下动了一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以前总把电流的磁力想象为纵向,实际应为横向。奥斯特紧抓不放,经过反复实验,查明了电流具有磁效应。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的实验》,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3)意义第一个解释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电报和电机的发明开辟了道路。为电磁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安培和安培定律1)安培(1775-1836):法国科学家。安培在法国长大时,正是法国社会变革时期,他几乎没受过正规教育,只好以他父亲和百科全书做老师。个人遭遇不好,家庭几经磨难。即使这样,也没有动摇安培对科学的追求。1827年发表了名著《从实验导出的关于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人们为纪念他,将电流强度的单位定义为“安培”。2)两篇论文阿拉果在1820年9月11日在法国科学院演示了奥斯特的实验,引起了安培的兴趣。安培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周之后,于9月18日发现了电流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在1820年12月4日,又提出了著名的安培定律:2sinsinsinddryxk3)经验安培在总结他的经验时,这样写到:“从对实施的观察开始,尽可能地改变伴随事件,并佐以精确的测量,以便导出完全基于试验的一般规律,再从这些规律导出这些力的数学表达式……这就
本文标题:物理学史3电磁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1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