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河南中考最新-记叙文阅读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河南5年真题面对面点击链接至河南5年真题面对面(2013~2017)文体知识梳理点击链接至文体知识梳理阅读能力1对1辅导第1课时考点1分条概括故事情节考点2原因分析考点3赏析句子考点4标题的妙处考点5表现手法考点6根据文意补写第2课时考点1填空式梳理故事情节考点2段落作用考点3分析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考点4主旨探究考点5句子含义考点6词语作用分析第3课时考点1整体概括故事情节考点2分析人物形象考点3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考点4谈看法、启示、写感悟考点5词语含义点击链接至《唯有垂杨管别离》第1课时分条概括故事情节(2017.7、2014.7)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4分)【题干分析】题干信息解读“哪些”“抗争”分条概括,从全文找分值:4分一般2个或4个要点考点1【答案】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过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来。第一步:阅读题干,找出关键字。一般题干中出现“哪些”“哪几件”都表明文中所记叙的事件不止一件。其次,抓住题干的其他关键字,如题干中带引号的字眼,明确概括的是哪一类事件。第二步:阅读全文,找出相关内容,确定答题区域,明确重点阅读段落。导方法指第三步:将所确定的答题区域的内容初步分层(分层时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来分,还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来分),看具体讲了几件事。第四步:将每层的内容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进行归纳,最后分条整理出来。注意:①保持主语的一致;②概括时只需写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即可;③答案需分条整理。答题格式:人物+事件(事件要明确来龙去脉)。原因分析(11年6考)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分)【答案】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考点2考情搜索:2017.8、2014.10、2013.7、2011.10、2008.10、2007.10第一步:审读题干,找出关键词,寻找作答区域。先看题干有无点明作答区域,再提取关键词。若未点明作答区域,则先在文中找到题干相关的语句或内容。若点明作答区域,则根据关键词仔细分析该区域内容。第二步:仔细分析内容,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语句。一般需要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导方法指首先从情节角度进行分析,看写了什么事,起到了何种作用,然后从情感角度进行分析,看表达了“谁”“怎样的思想感情”,再从文章主题角度分析,看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最后联系实际,分析其原因。第三步:整合内容,按条理简要作答。根据分析,联系文章内容,逐条作答即可。注意:此类题答案一般来自原文,这就需要仔细分析文章,而且阐述原因时还应将自己放到对应的情境中作答。赏析句子(11年9考)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考点3考情搜索:2017.9,2014.8,2012.10,2011.11,2009.9,2008.8、9、11(1),2007.9示例: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答案】角度一: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2017.9A、2014.8、2013.9、2008.8)①细节描写(2017.9A.、2013.9、2008.8):即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词句。如:人物动作描写,体现出人物的焦急、沉着,凸显出人物对某件事的情绪或情感等,使描写更生动,具有真实感,为人物或情节的变化作铺垫;神态导方法指的变化描写,突出人物情感由……转为……的变化,生动形象;心理的刻画,显出人物的懊恼、悔恨、急切……的情绪或情感;物件、环境等的细致描写则会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②人物描写:外貌特点(2014.8、2008.8),动作特点(2014.8),神态特点(2008.8),其次还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一般从语言中可看出人物的豪爽、胆怯、自信等性格特点及当时的心态。心理刻画则直观地展示了人物的情感。作用:A.塑造人物性格。B.推动情节发展。C.揭示文章主题。注意:不同描写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详见P161“文体知识梳理”之“附表:表达方式——描写”。答题格式: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或推动了事件的发展),表达了对……的……情感。【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答案】示例:“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角度二:从词语运用角度进行赏析(2017.9B、2013.9、2012.10、2008.11(1)、2007.9)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等重要信息。①时间词:写出了……时间上的紧迫,表达了……②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③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理。④数词:准确、具体地描绘了……对象。答题格式:“××”一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C】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从修辞的角度)【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众人对小病号的赞叹比作“神赐之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众人对小病号的赞叹对岳老师的影响,表达了岳老师对小病号的表现的满意、欣慰之情。角度三: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2013.9、2011.11、2009.9、2008.9)首先要掌握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以及辨别的技巧。然后了解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相关知识详见P159“文体知识梳理”之“常用修辞方法”)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及人物情感具体分析。采用“修辞作用+内容+情感”的格式来回答。比喻(2011.1、2008.9)辨析: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喻体、本体(有的在句中,有的句子暗喻,隐藏了本体)作用: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常考修辞及作用如下所示:反复(2013.9)辨析: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作用: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答题规范: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的心情。拟人(2009.9)辨析: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夸张辨析: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写。作用: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答题规范: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排比辨析: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作用:①句式整齐,增强气势;②便于抒情,更有气魄。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反问辨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作用:①态度鲜明;②加强语气,强烈抒情。答题规范: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设问辨析:为突出内容,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作用:①自问自答,引人注意;②启发思考。答题规范: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除从以上角度进行分析外,还可以从句式角度,句子所蕴含的哲理角度进行赏析。注意:句子的赏析,当然也离不开作者的情感。所以在分析句子时,也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标题的妙处(2017.10、2012.9)4.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考点4分析标题的妙处或理解标题,一般要在对文章整体内容把握的基础上,从内容的含义和作用两方面分析。(1)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深层含义【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①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如《阿长与〈山海经〉》就概括了主要内容。导方法指②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主旨,借物言志。③双关意:简单的词,其实暗含了人物或情感。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其中题目中的“花”是线索,“落了”不仅是“花”落了,也暗含爸爸的去世。(2)标题的作用:结合内容,从人物、内容、结构、主题、手法、目的等方面分析。具体有:①与人物的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感情态度、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②结构上:a.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或是一件事等,这篇记叙文的标题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b.悬念(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表现手法(即看其是否有象征义)。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③感情上:a.点明文章暗含的思想感情。b.奠定感情基调。④效果上: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化用诗词(言简意丰)、引用歌词(新颖含蓄、引起阅读兴趣)、一语双关(言简意丰、发人深思)等。注意:具体赏析还需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大部分标题的分析可能只包含了以上部分作用,并不是所有的都需罗列分析。表现手法(2013.8、2011.10)5.(原创)本文先写小病号背不出古诗,后写离别时,小病号扯着嗓子一遍又一遍喊“唯有垂杨管别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案】考点5小病号最初因病难过沮丧,认为学习无意义,背不出诗,与后文写喊出诗句前后形成对比,在反复地喊诗句的过程中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小病号对岳老师的感激、不舍之情,传达出岳老师教给小病号“抗争”的精神。第一步:仔细审题,弄清答题方向。看题干中是否提到具体的表现手法,或者给出具体的提示性句子。第二步: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常见的有对比、作铺垫、埋伏笔、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等。(相关知识详见P162“文体知识梳理”之“常见的表现手法”)第三步:若是提到具体的表现手法,则需根据该表现手法的特点及题干要求作答即可。若是没有给出,则需要根据提示导方法指性的句子进行判断,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①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铺垫、衬托、照应、抑扬等技巧,都讲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出作者构思的妙处。②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全文结构是否严谨;看是否运用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等手法;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常见表现手法对比辨析: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作对比。作用/答题规范: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作铺垫(2013.8、2011.10)辨析: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看不见,是“显性”的。作用/答题规范: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设悬念辨析: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在后文或文章结尾处解开谜团。作用/答题规范: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
本文标题:河南中考最新-记叙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3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