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第八章货币学派的财税思想“当代货币主义者对凯恩斯革命的对抗,就经济学的发展来看,大概可以说是第一个意义重大的对抗革命的革命”。——哈里•约翰逊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2一二三货币学派概述弗里德曼的财税思想货币学派简评主要内容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3货币学派概述货币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货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货币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4货币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纷争:货币重要还是不重要稳定政策是否有效现实背景:通货膨胀成为头号的经济问题菲利普斯曲线的崩溃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0代表人物密尔顿弗里德曼(1912至2006).flv1928路特吉斯大学专修数学,后补修经济学,大学毕业时得到主修两个专业的资格1932秋芝加哥大学当研究生,翌年去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一年后返回芝加哥大学,给亨利·舒尔茨当研究助理1935去华盛顿全国资源委员会工作1937在国民经济研究局协助西蒙·库兹涅茨研究专门职业的收入,最终成果是两人联名发表的《独立专门职业收入》,也是其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1941~1943在美国财政部研究战时赋税政策1943~1945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哈罗德·郝太林和阿伦·华立斯领导的小组,作为数理统计学家,研究武器设计、军事战术和冶金实验问题1946-1972芝加哥大学教经济理论,迄至退休,后作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一名高级研究员,继续从事研究工作,1953年~1954年剑桥大学同维尔和开乌斯学院的一名富布赖特客座教授1964至19681964年,在戈德华特参议员竞选总统时当他的经济顾问,1967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1968年尼克松竞选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一名主要成员,并曾是里根政府的经济顾问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1主要著作著作颇丰,有专著26部和200多篇论文。《消费函数理论》(1957年)、《资本主义和自由》(1962年)、《美国货币史,1886~1960年》(1963年)、《货币最优量和其他论文》(1969年)、《自由选择》(1980年)、《货币政策的作用》(1968年)、《诺贝尔奖演讲:通货膨胀和失业》(1977年)等。(MiltonFriedman)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2评价“在我年轻时他是魔鬼般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开始勉强对他产生尊敬。而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流逝,我对他的尊敬越来越发自内心”。——哈佛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弗里德曼是有知识的自由斗士,他在经济保守主义盛行的年代,复兴了自由经济主义思想”。——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他的著作奠定的基础促成了全球多国中央银行的改变,并帮助各国实现了经济稳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他的理论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美国总统布什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3货币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美国的A·哈伯格、K·布伦纳、L·C·安德森;英国的艾伦•沃尔斯特、戴维•莱德勒、迈克尔•帕金,奥地利的赫尔姆特•弗里希等。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4货币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一)现代货币数量论——核心理论1.货币最重要。“坚持货币至关重要,这样一种理论研究方法——如果忽视货币的变动和反应,如果对人们为什么愿意单单保持现有的名目货币量不去加以阐明,那么对经济活动的短期动向的任何解释就会如堕五里雾中。”——弗:《货币数量论的研究》,1956年,P233。2.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用来测量货币推动力的可靠标准。3.政府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宏观经济。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5(二)通货膨胀理论1、定义:“通货膨胀是引起物价长期普遍上涨的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是发生在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而且,每单位产品所配合的货币量增加得愈快,通货膨胀率就愈速”,“如果货币量增长不快于产量的增长,那就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弗:《论通货膨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P18。(1)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而非一般的经济现象;(2)通货膨胀所表现出来的物价上涨是长期的和普遍的。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62.原因原因:货币增长率超过了产量的增长率(1)政府开支增加。弥补支出扩大的资金来源方式:A.增加税收;B.向公众借债;C.增加货币供应。政府增加开支主要靠印发通货或建立银行存款以取得资金。这势必导致货币增长率超过产量增长率,从而发生通货膨胀。“在当今世界中,通货膨胀是有关印刷机的现象。”[1]“仅仅印刷更多的纸币支付政府的用款。无疑,这是现代通货膨胀的主要泉源。”[2]——弗:《论通货膨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P99、29。(2)政府推行充分就业的政策。为了讨好公众,政府一方面制定不恰当的过高的充分就业目标,另一方面采取增加货币数量,扩大政府支出的办法来提高就业水平。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7(3)中央银行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A.货币政策的目标偏移。把维持充分就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扩大就业的唯一手段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B.把中介指标定在它不能控制的利率上。3.治理措施控制货币增长率,减少货币增长只有把货币供应增长率最终下降到接近经济增长率的水平,物价才可望大体稳定下来,而后,政府采用单一规则来控制货币供应量,才能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其它制止通货膨胀的办法诸如控制物价和工资都是行不通的,不仅因为药不对症而无效,反而会加剧病症。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8(三)滞胀和“自然失业率”理论从分析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入手解释滞胀现象。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负相关”;反应呆滞;正相关。原因: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无必然联系提出“自然失业率”的概念。是与零通货膨胀率或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相适应的失业率,包括那些因缺乏技能和受到就业结构方面限制而无法就业的“结构失业”和那些不愿意接受现实工资条件的”自愿失业”。自然失业率并非常数,而是经常在变动的。其高低完全取决于经济、社会中诸如风俗习惯、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以及工人的就业倾向等因素,而与货币数量无关。“之所以称为自然失业率,是因为其数值是由真正的经济结构,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所决定的,而不是说它的数值是不变的。无论如何,它是与通货膨胀无关的。”——弗:《失业还是通货膨胀》,P48。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19弗里德曼的财税思想宏观财政理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赋税理论负所得税制度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20宏观财政理论财政政策无法消除失业,还会引起通货膨胀,“自然失业率”不可能被通货膨胀率所消灭。通货膨胀又是纯粹的货币现象,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式的交替关系,因而,凯恩斯所主张的以通货膨胀来减少失业的宏观需求管理政策在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在实践上也难以发挥作用。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最重要。坚持自由市场和竞争是资源和收入合理分配的最有效方法,是导致个人和社会最大福利的最佳途径。结论: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特别是反对战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除货币之外,政府什么也不必管。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2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唯一支配因素的货币政策。即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如每年增加3~5%)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货币供应量的调节,目的在于使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与市场上商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减相适应,以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单一规则”货币政策,不仅排除利息率、准备金等货币因素影响,更排斥国家运用财政税收政策调节和干预经济。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22赋税理论(一)税收在稳定经济方面的作用1.指出西方各国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波动,在实际上多采用了变动政府支出政策,“当私人开支由于某种原因下降时,政府开支应该上升,以便使整个开支稳定不变;相反,当私人开支上升时,政府开支应该下降。”他提出,凯恩斯学派的“平衡器原理”实际上被应用于开支一方,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战后时期,国民收入最不稳定的组成部分是联邦政府开支,而这个不稳定的开支根本没有处于抵消其它开支的变动的方向。”——弗:《资本主义和自由》,第73-74页。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232.税收稳定经济的作用要比政府支出强。“假使平衡器原理被应用在赋税一方而不是开支一方,现在的情况可能是多么不同。设想每次衰退都减税一次,又设想在相继发生扩展的情况下,提高赋税在政治上不得人心,导致了对新近提出的政府开支方案的抵制和对目前存在的开支方案的削减,我们现在可能处于联邦开支在国民收入占有远为小部分的地位,而国民收入又会由于赋税对经济发展的抑制和阻止影响的减少而具有较大的数值。”——弗:《资本主义和自由》,P75。结论:由于其思想基础是主张运用货币政策,尽管承认税收具有稳定经济波动的作用,但并不主张运用它。“在财政政策以及在货币政策中,即使我们抛开一切政治因素,我们的知识还不足以使我们能运用随意变动的税收或开支,把它们当作为灵敏的稳定机制。在试图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几乎肯定会使事情变得更坏。”——同上。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24(二)反对用累进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发,反对用税收手段来调节人们收入分配。1、累进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干扰个人经济自由。“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我很难看出任何单纯地为了再分配收入而施加累进赋税的理由。这种赋税似乎是一个显著的事例来使用强制手段从某些人那里拿取一些东西,把它们给予别人,因而,和个人自由发生了正面冲突。”——同上,P167。2、运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没有成效。“政府用来改变收入分配的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是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在考虑它们是否有必要之前,值得探询一下,它们是否达到了它们的目的。”“我的印象是:这些税收的措施虽然不是完全没有影响,但它们在缩小用一些统计收入数字来划分家庭的平均地位之间的差异的问题上具有比较小的影响。……在这种已经划分的收入阶层之内,它们实际上在人们之间人为地造成了和上述影响差不多大小的不均等。”——同上,P164-165。结论:累进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的实际收效不可能理想,甚至可能造成新的不均等。方案:“收入指数化”。将工资、利息、政府债券收益及其它收入等,同物价指数挂钩,使不同的收入按照物价指数随时得到调整,从而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收入不平等现象。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25(三)取消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实行比例税率1、过高的累进税率,并不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反而会减少税收和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等。“文件上规定的税率看来是高的,而且累进程度也高。但是,它们的影响消失在两个途径之中。第一,它们的一部分影响只是使税收前的分配更为不均等。这是税收通常具有的归宿效果。……第二,它们造成立法上的和其他的条例来回避税收——所谓赋税法中的漏洞,……其影响在于使真正施加的税率比名义税率低得多,从而,或许是更重要的,使税收的归宿成为不肯定和不均等。处于同一经济水平的人支付很不相同的税款,取决于他们收入来源的偶然性和他们具有逃税的机会。”——同上,P165。2020/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262、所得税改为按比例税率课征,是与扩大税基取消税收优惠同时进行的。“在我看来,个人所得税的最好的结构是在收入一定的免税额以上抽取固定比例的税,而其中收入的含义应该非常广泛,……最重要的其他有必要的改变是取消石油和其他矿产上的消耗比例的优待,取消对州和地区证券利息的
本文标题:财大辅修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4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