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三编-十四——十六世纪文学
第三编十四——十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欧洲(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是在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资产阶级以世俗的形式、借用古代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它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思想统治,推动了科学与文艺的发展。(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反对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歌颂爱情,要求解放个性。提倡冒险精神,提倡理性,提倡平等。鼓吹仁慈、博爱。总之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三)人文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具有如下特点: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倾向;创作上注重写实,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因素,并与浪漫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着重从道德心理上进行刻画,而不注重对人们的客观物质关系进行分析;人物性格复杂而完整;注重民族特色,表现出爱国热情,用民族语言进行写作。二、亚洲朝鲜在1444年创建文字,为朝鲜文学开辟了道路,朝鲜国语诗歌获得了迅速发展,时调成为那时诗歌的普遍形式之一。尹善道是时调名家,著有《山中新曲》等。日本的镰仓、室町时代是武士集团掌握日本实权的时期,其文学以表现武士生活为主,但平民文学也有相当发展。前者的代表是《平家物语》和《保元物语》;后者以狂言(滑稽戏)为代表,名著有《两位侯爷》、《雷公》等。第二节意大利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它的中部城市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是人文主义的先驱,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人物。一、但丁及其《神曲》(一)但丁的主要作品但丁是意大利从中古到文艺复兴的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第一部诗集《新生》;学术性、政论性的著作《飨宴》、《论俗语》、《帝制论》;最主要的著作是《神曲》。(二)《神曲》《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国》三部曲。《地狱》篇写罪人接受酷刑的永劫之邦;《炼狱》篇描写生前犯有过错的人,临终前忏悔,灵魂在炼狱里净化的过程;《天国》篇写超凡入圣的灵魂在极乐世界的情景。《神曲》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寓意,在解释上引起很多争论,但是作品中贯穿的主题思想是很明确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地。《神曲》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起到了传播知识的作用,是一部政治倾向强烈的长诗,其进步意义主要在于它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教会的贪婪腐化、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以及城市市民的贪财好利。《神曲》的思想先进性在于孕育了人文主义新思想。但丁宣扬政教平等,主张人赋有“自由意志”,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开创自己的命运,这是人文主义的信念。《神曲》构思明确、想象丰富,表现出描写细节的精湛技巧,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二、薄伽丘及其《十日谈》(一)薄伽丘的主要作品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先驱,杰出的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叙事诗《菲洛斯特拉托》、长篇小说《菲洛哥罗》、英雄史诗《苔塞依达》,这三部是沿袭骑士文学题材的作品;牧歌《亚美托的仙女》和长诗《爱情幻影》是具有讽喻性的作品;爱情心理小说《菲亚梅达夫人的哀歌》;长篇叙事诗《菲埃索拉的女神》是他最成功的诗歌作品;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二)《十日谈》《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书中包括100个故事,取材广泛,反映了意大利的现实,充满人文主义思想。它的重要主题是反教会,揭露僧侣和教会的腐败、虚伪。《十日谈》结构完美;有许多独创的讽刺手法;语言丰富多彩,雅俗兼备;状物写人惟妙惟肖;行文讲究节奏感,注意句尾押韵,常用对偶句,追求诗歌的韵味。三、彼特拉克及其抒情诗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人文主义者,享有“人文主义之父”的美誉。彼特拉克的抒情诗集《歌集》主要是诗人歌咏恋人劳拉的诗篇。《歌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诗人热恋的种种欢愉的感受,以及在禁欲主义思想的束缚之下,无法摆脱的因享受尘世幸福而产生的罪恶感和惶恐心理;第二部分宣泄痛失恋人的悲苦,并描绘了劳拉抚慰诗人的梦境。《歌集》格调清新自然,流畅和谐,韵律优雅。第三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有以龙沙为首的七星诗社,这是法国第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还有具有民主倾向的人文主义者的代表拉伯雷。拉伯雷及其《巨人传》拉伯雷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讽刺大师。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小说分为五部分,叙述卡冈都亚和他的儿子庞大固埃这父子两个巨人国王的故事。《巨人传》辛辣地嘲讽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的统治,讽刺教会的经院哲学只能使人愚昧无知,反对天主教扼杀人性的禁欲主义,主张享乐主义,并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巨人传》在语言方面的特色。它从古代和民间语言里汲取营养,广泛使用了希腊语、拉丁语、各行各业的术语、民间的方言土语以及种种插科打诨的俚语和双关语,使之具有罗列拼凑和语音重复等狂欢节语言的风格,从而扩大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形成了通俗滑稽、粗犷大胆的特色,是一首“最奇特的语言交响乐”。《巨人传》取代了中世纪的韵文叙事文学,催促了近代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诞生,完成了在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使命,对后世许多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四节西班牙这一时期西班牙文坛最有名的要数悲喜剧《塞莱斯蒂娜》、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塞莱斯蒂娜》《塞莱斯蒂娜》写塞莱斯蒂娜和一对青年恋人的故事。作品一方面热情赞扬卡利斯托和梅利贝娅的爱情,一方面又把促成这一爱情的塞莱斯蒂娜和森普罗尼奥等仆人的贪婪刻画得淋漓尽致。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塞莱斯蒂娜出身卑微,从事的职业也不光彩。但她的存在既反映了人类的某种根性,同时也是新社会、新时代利益关系和价值标准的鲜活表征。她聪敏、能干、世故、狡黠、迷信、贪婪,既是达官贵人、老爷绅士骄奢淫逸的帮手,同时也是新时代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化身。她从本能出发,全然不顾伦理道德和宗教禁锢,她绝不是成人之美的红娘,而是金钱的奴隶。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塞莱斯蒂娜》成功地创造了一组经典人物;作品采用人物对白或独白,使一切作为过门的描写和旁白的议论得以省略;尤其是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特点,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二、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在西班牙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在现实主义精神方面与人文主义文学有相通之处。西班牙最早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又译《小癞子》)。作品广泛描写社会上的各阶层,揭示人物的本质,具有写实性,笔法简洁,通过主人公丰富经历串连各种社会画面的结构方法,显示它的独特性。《小癞子》为流浪汉小说奠定了基本的叙事方式:主人公是流浪汉,并且用第一人称叙述;由于出身低贱、地位卑微,主人公始终直面现实并明显具有自嘲的勇气;叙述语言朴素平直,生动幽默。四、塞万提斯及其《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牧歌小说《加拉特娅》、长篇小说《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和《堂吉诃德》等。《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作品通过主人公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游侠冒险,描绘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无比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表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堂吉诃德是个落寞的贵族、好学的绅士,自以为天降重任,实则徒有一腔抱负。他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中所描写的东西:魔法、妖怪、巨人、仗义行侠等等,为此,他闹尽笑话,表现了其性格固执与荒唐的一面。尽管他模仿骑士行侠冒险是可笑的,但他同情弱者、疾恶如仇、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的品格,却十分崇高伟大。他认为自己的行侠是在消灭妖魔鬼怪,他奉行的原则并不完全是骑士制度的那套虚伪的东西。由此可见,在堂吉诃德骑士精神的外衣下,还包含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但他盲目冒险的做法,想在当时恢复过时的骑士制度,以单枪匹马打天下的办法解救人民的幻想,决定了他必然失败,必然成为一个受人嘲笑的滑稽人物。所以,这个人物很复杂,又可笑又令人敬佩;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因素;既是作者讽刺的对象,又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作品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桑丘•潘沙,虽然他最初只是个傻乎乎的农夫,有点狡黠,有点贪婪,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他的形象逐渐丰满,复杂起来。他黠中有憨,粗中有细,尽管私心不小,对堂吉诃德却是忠心耿耿。《堂吉诃德》模仿骑士小说的写法,吸收了这种体裁的长处,它以主人公游侠为中心线索,无拘无束地描写社会的各个方面,构成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在叙事方法上潇洒自由,不拘一格,它借人物之口,穿插了不少独立成章的中短篇小说,而且不断转换叙事人称;用夸张、反复和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五节葡萄牙卡蒙斯及其《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卡蒙斯是葡萄牙文学的象征。其主要作品有长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和三部剧作:《东道主》、《国王》、《菲洛德莫》。《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是一部记录和赞美航海大发现的宏大史诗。作品通过伽马船队,热情歌颂了卢济塔尼亚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因而被认为是葡萄牙“民族的史诗”、“民族的圣经”。《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借鉴希腊神话,把英雄人物描写得既高大无比,又个性鲜明,人物形象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作品具有戏剧性。第六节英国英国人文主义文学萌芽于14世纪下半叶,以诗歌创作为主;它极盛于16世纪下半叶和17世纪初,戏剧创作最突出,诗歌、小说、散文也很繁荣。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著名作家有杰弗利•乔叟、托马斯•莫尔、爱德蒙•斯宾塞、培根、莎士比亚等。莎士比亚及其剧作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戏剧37部,长篇叙事诗两部,十四行诗154首,还有些杂诗。他的创作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590—1600),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欢乐气氛和乐观精神,表现出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亨利四世》通过主人公亨利四世和哈尔太子的活动,抨击那些破坏国家统一的封建诸侯,肯定亨利四世平定贵族叛乱的功绩,同时对亨利四世王位“来路不正”也给予指责。《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类喜剧,都描写新的爱情和婚姻关系,女人和男人的平等。《威尼斯商人》通过对人世间爱情与友谊的交织描写,扬善惩恶,抨击现实社会中损人利己的恶德败行。《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两大封建家族的世仇纷争和一对青年男女的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与封建礼教之间的尖锐冲突。作品充满抒情色彩。第二个时期(1601—1608),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深化。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取材于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古老传说。剧情虽然写的是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但却使人联想到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作品所描写的社会现实是一个乱世,宫廷内发生了弑君篡位的变故,新任国王克劳狄斯是一个封建暴君。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宫廷的淫乱、谋杀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自私、狡诈、野心,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痼疾和资本主义带来的新的弊病。《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他的品格高尚,多才多艺。对现实、人生、人与人的关系、爱情、友谊都有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看法。但哈姆雷特在剧中出现时却忧心忡忡,忧郁成为他性格的特征之一,其原因是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悖。哈姆雷特回到丹麦时,国家正逢乱世,父死母嫁,叔叔篡位。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了事情真相后,决心替父报仇。他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不断地与敌人周旋,却始终没有下手杀死克劳狄斯。哈姆雷特行动延宕的原因主要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替父报仇,还要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改造现实,改变这个颠倒混乱的社会,在这方
本文标题:第三编-十四——十六世纪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5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