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什么是美学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当代:出现两次美学热潮第一次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和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第二次文化热美学研究的对象-------审美活动几种看法国内认可美学研究对象为审美活动美学的的学科性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文世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和艺术的交叉,美学和心理学,美学和语言学(克罗齐),美学和人类学,美学和神话学,美学和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为什么要学习美学31从人生修养,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2从理论修养,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理论修养京剧的美学特点是写意。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话剧就是写实。中国戏剧的特点是虚拟,而虚拟不等于写意。怎样学习美学3美学的学习方法要立足于中国文化;要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要注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要扩大知识面;要有开方的心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新研究成果;第一章美学是什么美的概念的两个区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4(美是主观还是客观?美在物还是在心?)“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李泽厚《美学概论》四种观点:蔡仪,美是客观的,也就是自然物本身就有美。“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蔡仪。吕荧和高尔太,美是主观的,美感决定美。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和社会性的统一。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说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王朝闻(雕塑家)的《美学概论》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本美学原理的教材。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5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含义(3层):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个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韵;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总结为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世界。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是造化和心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统一,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统一。而是造化论与心源在存在论意义上的合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是认识,而是体验。“心不自心,因色故有”---唐·马祖道一,消解了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美在意象6美在意象。意象可追溯到《易传》,刘勰首次提出。情景交融朱光潜指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意象世界不是物理世界。王国维说“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海德格说“人是世界万物的展示口”,萨特说“由于人的存在。。。。。”他们的话都说: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而被照亮,被唤醒,从而构成一个充满意蕴的意象世界。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7美和真是什么关系?王夫子说“如所存而现之”意象世界“显现真实”是指照亮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是回到自然的乐的境界。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就是为了跳出这个虚构的所谓“真正的世界”。“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康德的“物自体”的世界。美是理念的感性的显现-------黑格尔80年代李泽厚认为,“美”是“真”和“善”的统一。真是合规律性,善是合目的性。我们所说的”美”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美感审美经验/感受/意识/情感/愉悦。用感兴作为美感的同义词来使用第二章美感的分析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8美感不是认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是认识的模式,但美感并不是认识。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即我们说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人与世界王五的交融)不同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主客关系的特征:外在性、对象性、认识桥梁性。人与世界融合关系的特征:内在性、非对象性、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美]梯利希审美活动室要通过体验来把握“生活世界”的活生生的整体。这个“生活世界”的整体,最根本的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如果吧美感(审美活动)变成认识活动,那就索然无味了,美感(审美活动)就不再是美感了,就不能引起审美愉悦了。美感是体验:体验是19世纪70年代由狄尔泰甲乙概念化的。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关联的经验。美感和体验是什么关系?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与其它体验相并列的体验,而且代表了一半体验的本质类型。现量用现量定义美感。现量的含义:1现在:“现在”就是当下的直接感兴,不需要借助过去知识或逻辑的分析演绎作为“中介”。美感是“现在”。2现成:现成是指通过直觉而生成一个充满意蕴的完整的世界。美感的直觉性就是美感的超逻辑、超理性的性质。3显现真实。审美与态度9为了得到诗意和美感,必须超越主客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准备条件。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作审美态度,在中国美学史上叫作审美心胸。涤除玄鉴是老子提出来的。审美与态度10美感一个重要特性是愉悦性生理快感与美感的区别:①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的,而生理的快感起于实用的要求的满足。②美感的实质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美感必然要有一个审美的意象,而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的刺激所支配,它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不可能有审美意象。美感与高峰体验10高峰体验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把性爱体验、父母体验、神秘的广大无边的或自然的体验、审美体验、创造时刻等等够列入高峰体验。马斯洛对于高峰体验的描述: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否认美的社会性是不妥当的,但是把社会性归之于自然物本身也是不妥当的。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①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②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11种族环境时代-------泰纳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11(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影响)社会文化环境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经济、政治、宗教、哲学、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11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个人身上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在整个社会则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关于审美趣味的看法:鉴赏力或审美能力;审美评价或审美偏爱;审美趣味是一个人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审美趣味的功能:审美趣味作为主体的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主体的审美指向。审美趣味是个人文化的产物,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审美趣味的特征:个体性;超个体性;审美格调或品味是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带有稳定性和保守性。促使审美趣味和格调发生改变的因素:生活环境改变;人文教养作用;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12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时尚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气氛。时尚的特点:影响面广;渗透力和扩张力强;具有时间性;时尚的的扩张和流行,对于社会中很多人来说,往往要经历一个“装模作样”或“装腔作势”的过程。当代社会普遍存在中小资产阶层人数扩大的趋势,因此,由处于社会中层同时又占社会多数的大众掀起的追随时髦运动,越来越影响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风气。干陵(武则天的坟墓)第四章自然美自然美的性质14即美是什么关于自然美性质的看法: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应(黑格尔);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李泽厚),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指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广义的“自然的人化”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朱光潜)。黑格尔认为自然美对人的意义包括:与人的生命观念有关;自然界许多对象构成风景,显示出一种愉悦的、动人的、外在的和谐,引人入胜;自然美由于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而得到了一种特性。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1415和自然美地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①是否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否,肯定美学的自然全美的观点是不准确的。②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自然美的审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它与人的审美意识等有关,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③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黑格尔观点)?从美作为审美意象这个层面来看,自然美和艺术美没有高下之分。“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比得上一位血色县立的英国姑娘一半美”------【英】罗斯金,关于罗斯金的话,朱光潜的观点是:罗斯金混淆了美感和快感;罗斯金对美的理解有问题;自然美的发现自然美的意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15生态伦理学(平等对待自然界一切)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15集25::50提到聊斋志异《香玉》一篇,崂山的下清宫。。。。蒲松龄创造的意象世界(生态美: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美,一体的意象世界),表明人与万物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第五章社会美(人物美日常生活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文化)人物美16人物美:①人体美。(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人体美显现为形体美线条美色彩美等等,最终显示为感性生命之美);②人的风姿与风神。宋明理学家重视人格美的鉴赏:增加学问涵养气象③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日常生活的美17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社会美的重要领域。饮食是一种文化,它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包含有历史的、审美的意蕴。民俗风情的美1718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相沿成风,相染成俗。节庆狂欢18节庆狂欢活动室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超越。在狂欢节的时候,由于超越了日常生活的严肃性和功利性,生活回到了自身,人回到了自身。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18休闲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人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休闲的核心是“玩”。休闲文化活动所展现的意象世界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交叉和融合。休闲文化重要内容:酒文化和茶文化;文物古董的收藏和玩赏;旅游文化;第六章艺术美艺术是什么19艺术是什么?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诗言志,诗或者艺术是人的思想情感的表现,但不能反过来说。志意意象王夫之认为诗即审美意象,诗歌意象是情景的内在统一。意象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制作依据不同、制作目的不同、观赏感受不同。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即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艺术是向人们打开或者是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就是意象。美学对艺术的研究,始终要指向一个中心---------审美意象。艺术和美的关系:狭义的美------优美,广义的美-----审美意象。在本体层面上,艺术就是美,但不等于艺术只有审美这一层面,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哈利波特》的作者是罗琳。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分20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一件作品能否呈现一个意象世界,能否使人感兴。杜尚(法国艺术家)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杜尚将小便器放到艺术品,他的做法否认了艺术品和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波普艺术的主要代表是安迪·沃霍尔。观念艺术,观念不是艺术。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香。波普、观念、行为艺术等他们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做根本的问题就是意蕴的虚无。《4分33秒》坐
本文标题:美学原理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7030 .html